• 我的订阅
  • 科技

媒介可信度:一个历久弥新的学术议题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15 11:3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在当今社会中,媒介的影响力正不断延伸至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重塑着真实世界的信任和社会发展。媒介可信度(media credibility),作为一个有着近百年研究史的学术话题,在整个新闻传播学科乃至相关社会学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学术活力。尤其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伴随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假新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的涌现,探讨公众如何信任各种媒介和信息、信任程度如何,越发成为全球学界和传媒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3年国际传播学会(ICA)年会以“重拾传播真实性”为主题,凸显出关于如何建立媒介可信度的问题,正是全球社会所面临的挑战。ICA候任主席、首尔大学李恩珠(Eun-Ju Lee)教授大力呼吁:学界亟需认真探讨媒介的真实性和信任问题。

尽管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稍晚,但亦有不少学者在此领域努力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机制和媒介环境为媒介可信度研究提供了发展学术理论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双重诉求。因此,在21世纪的中国,仍有梳理并发展这一经典学术议题的内涵与外延、寻求理论突破的必要。

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李晓静教授的专著《中国社会情境中的媒介可信度研究》,正是其中具有高度的理论性、系统性、创新性、科学性的基础研究标志成果,同时也包含着极强的现实应用潜力。尽管该著在新闻传播学科已有较好口碑和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但在我看来,这部饱含了作者十多年来的学术积累,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兼备、理论功底和方法训练扎实、数据资料丰富、问题意识突出、结构线索明晰的厚积薄发之作,仍然值得我们在今天予以高度重视。2020年,我投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转型期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研究”以及中标后执行该项目时,就深受该著启发,从中获益颇丰。该著有四个突出的原创性贡献,值得我来特别说一说。

一是系统、全面、翔实的媒介可信度学术史梳理。此书浓缩了作者自读博以来的长期学术省思。在长达72页的学术史回顾中,该著系统梳理了国际传播学界近90年在该领域发表的四百多篇经典和前沿文献,包括媒介可信度的概念界定、历史溯源、研究脉络、研究主题、研究取向、前沿动向、媒介与信任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些细致的学术梳理,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逻辑起点。

二是原创建构的中国媒介可信度概念界定和指标体系。尽管此前也有学者曾界定该概念,或开发中国的媒介公信力指标,但该著在采集全国调研数据的规范性、严谨性,在研究方法设计的科学性、前沿性等方面的把握上,是更为到位的。作者娴熟使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最终从来源可信度(机构/从业者)、信息可信度、渠道可信度来进行测量,并进一步挖掘了受众不信任媒介的关键指标。该著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很高信度和效度,我在考量新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时,就特别关注该著建构的信源权威性、专业性、独立性、真实性等指标。

三是对中国的传统/网络/社交三类媒体可信度的全面比较。该著在国内首次使用大规模在线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将媒介可信度研究纳入中国社会整体的媒介情境中进行考察,全面比较了传统媒体、网站、社交媒体等三类媒体类型的12种媒介渠道的可信度,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交媒体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这在国内乃至国际学界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为跨国比较提供了研究参照。在社交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这样的对比视角也能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运营提供现实指导。

四是兼顾媒介可信度微观心理学取向与宏观社会学取向的机制与效应研究。该著既深入地探究了中国受众如何对社交媒体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这样的微观、基础问题,又从宏观社会层面检视了中国公众的媒介使用、媒介信任与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兼顾了学术研究的不同取向和不同视角。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剖析中国受众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信息加工和信任判断的深层机制,为微观个体层面的媒介可信度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层面的参照。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情境中的媒介可信度研究》一书,在国内的媒介可信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价值,未来学者可在该著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启示下,继续推进相关研究。此书为今天中国社会的媒体运作和公信力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参照。我认为,无论是有志于从事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或相关专业学生,还是政府、企业、媒体的从业者或对该议题有兴趣的人士,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重要著作,有助于我们在当下和未来反思社会情境中的媒介可信度问题,关切媒介在此中的作用和效应,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媒介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注:《中国社会情境中的媒介可信度研究》,李晓静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是作者十多年来的学术积累和基础研究成果,相关阶段成果获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及“上海新闻论文奖”等6项省级/一级学会级学术奖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1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思维和判断力,使其能够辨别信息真伪、分析媒体内容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一、媒介素养的基本概述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媒体形式和信息环境时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有效获取、
2023-07-15 04:57:00
...划系统化的评测体系,希望借此支撑更全面地提升大模型可信度,其中,内容生成安全、数据安全、合乎伦理等都是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星星之火。以下是对话部分(经编辑):3
2023-07-10 09:54:00
哈马斯:欧盟作为调解方的可信度高于美国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3月9日电巴勒斯坦运动哈马斯高级发言人胡萨姆·巴德兰表示,哈马斯坚持与以色列达成最终停火,并准备进行谈判,否则该地区的骚乱将升级,同
2024-03-10 13:43:00
明查|阿尔及利亚正式向以色列宣战?
...并未提到向以色列宣战。- 较早报道网传说法的英文网站可信度评级较低,阿尔及利亚全国人民议会官网也没有就网传“授权总统向以色列开战”议题展开投票。事件背景近期,中外网络流传一则
2023-11-20 17:50:00
清华领衔发布多模态评估MultiTrust:GPT-4可信度有几何?
...,首次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全面评估了主流多模态大模型的可信度,展示了其中多个潜在安全风险,启发多模态大模型的下一步发展
2024-07-25 09:31:00
...秀的文字表达和出色的写作技巧能够提升作品的专业度和可信度,为作品赢得更多读者的信任和认可。首先,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是传达故事和情感的重要工具。通过精细的文字表达和优秀的写作技
2023-07-01 04:49:00
...分析决策需求,单模态数据有限的信息量导致单模态智能可信度存在瓶颈。为此,团队打破单模态数据思路,提出冲突多模态学习算法,并通过数据可信重建以及弱监督深度学习框架算法,实现了证
2024-05-20 03:22:00
...。在此意义上,身份信息被采集得越多,个人身份识别的可信度就越强;另一方面,身份信息被过度采集以及非法利用,不仅会给作为身份采集对象的个体带来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隐患,也会给社会
2023-02-21 06:25:00
行业资讯丨2024云栖大会展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态势!
...的基石,实现100%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控。以高安全性、高可信度及卓越的性能表现,为互联网数字化应用的广泛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分布式存储系统具备卓越的高可扩展性,能够灵活应对
2024-09-24 17:1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