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全球首款”火箭嘉兴造!
科学小记者探秘“朱雀”诞生地,感知新质生产力
N晚报记者 居 郦 摄影 朱 炯
“手可摘星辰”,曾经古人的美好梦想,科学探索让梦想照进现实,从嫦娥“问月”、天问“探火”,再到羲和“探日”、“朱雀”升空,中国航天正在不断地创造历史,激起了无数少年的航天梦。
小记者们,知道吗,生产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的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就在咱们嘉兴,位于嘉兴港区航空航天产业园内。3月23日,30名科学小记者赶赴嘉兴蓝箭航天中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近距离感受朱雀火箭的魅力。
打卡朱雀火箭,“全球首款”嘉兴造
2023年7月12日9时0分,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被载入航天历史。
进入蓝箭航天中心,首先映入小记者眼帘的便是按照3:1还原的朱雀火箭模型,矗立在整个园区的中央。虽然缩小了,可它还是一个16.5米高的“巨人”,早就对“朱雀”向往已久的小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相机,完成第一次“亲密接触”!
走进大厅,硕大的屏幕上正在播放朱雀二号发射视频,当火箭喷射出蓝色炫丽的火焰“点燃”屏幕,小记者们内心也和拥抱在一起的科研人员一样激动起来,更迫不及待想要进工厂一睹“朱雀”的真实“芳容”。
在总装测发部经理冯涛叔叔的带领下,小记者首先参观了蓝箭航天中心的技术通廊,了解了航天中心的发展历史和“朱雀”升空背后的意义:“朱雀二号的成功发射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发射的液氧甲烷火箭。大家都知道马斯克的‘星舰’吧,同样是液氧甲烷火箭,我们比SpaceX先一步成功了。”
为中国航天骄傲,为“朱雀”鼓掌。
参观“朱雀”诞生地,为人类飞天加速
跟着冯叔叔的脚步,小记者们沿着楼梯到达平台上,透过大玻璃向下俯瞰,这里就是朱雀火箭诞生地——蓝箭航天中心总装车间。
偌大的生产车间里,火箭箭体分成不同部分,或水平或垂直地放置在地面上,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操作,钻孔、电焊、刷漆……因为车间内禁止拍摄,小记者们目睹着工作人员现场制造箭体的过程,认真地睁大双眼“记下”这些平时见所未见的东西;同时竖起耳朵,仔细了解火箭发动机、推进器等的功能、作用及材质;认真记录,了解火箭生产步骤。
火箭是用什么材料打造的?燃料箱安装在哪个部分?朱雀火箭有多重呢?……面对小记者们滔滔不绝的问题,冯叔叔耐心地一一回答:“朱雀二号是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火箭一共有16段,由整流罩、仪器舱、氧气舱等部分组成,直径3.35米,长49.5米,起飞时的重量可达219吨……”
边走边学习,在总装车间的最后面,长达27米的一级火箭引起了小记者的兴趣和关注。“这是一级火箭。看,后面还有一个由四个小发动机组成的大发动机呢!当火箭起飞时,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蓝色火焰便是从这里冒出来的……这也是整个火箭最重要和最昂贵的部分。”
“那制造一枚火箭到底要花多少钱啊?”小记者卢钺的大胆提问让现场的大记者和小记者都竖起耳朵。“根据具体的火箭型号和用途来进行计算,从生产到发射至少需要数亿资金,上不封顶!”
火箭的“烧钱能力”果然惊人!
“不过,小朋友们有没有观察到我们生产车间里有一段火箭箭体颜色与其他有所不同?”冯叔叔指着总装车间里一段火箭箭体对小记者们说,“那就是预计将在明年发射的朱雀三号其中一个部分,不锈钢材料制造,未来朱雀火箭的一子级可重复回收使用多次,将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听到这里,小记者们的眼睛都亮了。飞天,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美好梦想,但克服地球引力完成飞天至今都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未来的“朱雀”可复用火箭型号将大大降低商业火箭发射的成本,或许还可以大大加快普通人飞天梦想的实现速度,冯叔叔的话无疑点燃了每一个热爱航天的少年心中的向往——做追“箭”少年,未来也能逐梦蓝天。
点亮科学梦想,追“箭”少年逐梦蓝天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一词成为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首次提及商业航天。冯叔叔告诉小记者们,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商业航天的头部企业,蓝箭航天也一直不断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参观过程中,蓝箭航天年轻的研发团队也给小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小记者们了解到火箭在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了绿色制造技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还了解到他们在火箭设计、推进系统、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拥有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从总装车间出来,小记者们又参观了航天中心的焊接车间,并有幸参观了国内顶尖的激光焊接技术。也许一束激光力量渺小,但无数激光汇聚在一起就可以焊起火箭的“生命心脏”,正如蓝箭航天数百名研发技术人才勠力同心,才让“朱雀”翱翔九州。
站在刚刚完成焊接组装的火箭整流罩前,小记者们不禁感叹着自己航天知识的浅薄。作为火箭的最顶端,这里也是搭载卫星或宇航员的地方,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和魅力,“火箭不仅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更能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小记者万益嘉表示。
参观结束后,每一位小记者心中都充满了敬意和感慨。小记者王一一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商业航天事业一定会在蓝箭航天等企业的带领下,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我作为21世纪新一代的小学生,要以这里的科学技术人员为榜样,做一个追梦少年,满怀理想,追寻航天梦、中国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0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