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张雪地
在宁安市沙兰镇王家村,提起曹文娟,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她全力救治重病婆婆,对患有精神疾病的公公悉心照料比亲生儿女还要周到;带着公公再嫁,把三个各有缺失的家变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近日,记者来到沙兰镇王家村曹文娟家中,她和记者聊起了一些往事。
2001年,22岁的曹文娟嫁到沙兰镇王家村,与刘学飞结为夫妻。她的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治疗多年也没有好转,病情时好时坏,总是反复发作,需要专人照顾。曹文娟让婆婆在家专心照看公公、打理些家务,地里的全部农活儿由曹文娟和丈夫俩人负责。第二年,儿子出生了,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
正当一家人共同努力奔小康的时候,厄运接踵而至。2002年,一张诊断书打破了这个家的宁静,曹文娟的婆婆被确诊为肺癌。为了给婆婆治病,曹文娟毫无保留地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变卖了结婚时的首饰,还欠下不少外债。
在曹文娟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病情逐渐好转,不久出院回家休养。然而,婆婆回家还不到一年又突发脑溢血,全力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6年厄运再次降临,曹文娟的丈夫在农田干活时不慎翻车,当场车毁人亡。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对曹文娟来说是雪上加霜,当即昏了过去,病倒在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曹文娟忍不住红了眼圈。
失去丈夫这个顶梁柱,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曹文娟一个人身上。她强忍住悲痛,挺起瘦弱的脊梁,坚强地扛起了家庭重担。
曹文娟拒绝了很多人给她介绍的对象,守着公公和儿子,从早到晚忙着打工。她坚信只要肯吃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一天,一向学习好的儿子突然和曹文娟说:“妈,我不念了,我想去后厨帮厨,能早点挣钱。”曹文娟明白了孩子的懂事,他是因为父亲去世心理负担变重了,想尽早赚钱给家里减轻压力。
后来,曹文娟在网上售卖家里的拖拉机,结识了比她小5岁的赵目才。她了解到赵目才为了照顾残疾的老母亲始终没有娶妻,是个老实憨厚、孝顺善良的人,她非常感动。当赵目才向她表明心意时,曹文娟经过反复思量,决定先相处一段时间看看,同时她表示如果要组建家庭必须带着公公,善待公公。2017年曹文娟带着公公和儿子与赵目才组建了新的家庭。
夫妻俩重新翻盖了新家,他们为公公重新装修了房间,屋子变得更亮堂、更干净了。
采访中,院子里一位老人走了进来,“我家老头回来了。”曹文娟话音未落,赶紧出门去接:“爸,你上哪溜达去了?”
“我去稻田地里指挥农机干活去了,江苏产的收稻机可大了。”老人兴奋地比划着颤抖的手,看着迎上来的曹文娟展颜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儿。
“你看看就行,千万别上前,别让机器碰着!”
“放心,我不能碰瓷,我是老党员了。”
听着公公的回答,刚板起脸的曹文娟“噗嗤”笑出了声,老爷子看见儿媳妇笑了,也跟着笑了。
“饿了吧?吃点月饼,我一会去热饭,马上就吃饭。”曹文娟一边给老人喂月饼、喂水,一边告诉记者:“这些年,我爸的病情用药物控制得还行,但是偶尔发作时就会很狂躁,你看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也有人劝我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可他心里这么明白,我舍不得给他送去。”
其实老人病发的时候,也会打曹文娟、薅她头发,但曹文娟从不还手。曹文娟说:“公公每次病情发作清醒过来以后,总是愧疚地拉着我的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像个犯了错的小孩一样。”
曹文娟告诉记者,老人虽然精神清醒,但是大小便经常失禁,不知道自己换洗衣服。有时候地里活忙,晚上回来给老人换衣服时发现大便已经干在裤子里了。所以婆婆去世后的这15年,不管曹文娟回家多晚,必须给老人从里到外换一套衣服。
曹文娟对公公的照顾和孝顺,老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逢人便夸:“我真是上辈子积福啦!有个好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曹文娟常说:“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我觉得是每一个儿女分内的事,谁都有老的时候,孝亲敬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家村党支部书记郑灿民说:“多年来,曹文娟用一颗坦然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照顾着公公、孝敬着公公,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妻为媳之道,传承着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展现了一个乡村妇女平凡中的伟大,我们村里的人都以她为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