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韩维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2月02日
第 08 版)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自动驾驶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领域、新赛道。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也在接续推出自己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
在中国,通过发展“聪明的车”“强大的云”“智慧的路”,构建车路云协同的一体化生态系统,正成为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充分发挥出中国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更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
这一“中国方案”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协同。
车、路、云三者并非孤立发展,而是相互依存、各有分工——
聪明的车,是自动驾驶的核心载体,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强大的云,是自动驾驶的数据中枢与大脑,能够满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智慧的路,是自动驾驶的坚实支撑与信息桥梁,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关键的环境感知信息和协同控制手段,极大地拓展了车辆的感知范围和决策能力。
与一些国家强调“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不同,车路云协同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弥补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提供额外的信息来源和安全保障,以“技术富集”带来“安全冗余”。业界有句话说得好,单车再智能,也只能看到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扫到的地方,车路云协同才是真正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不妨畅想一番:在未来的中国道路上,地磁传感器、气象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车流量、车速、道路状况、天气变化等信息“秒传”至“云端”汇总、处理,再由云端把运算结果发送给汽车的“大脑”,智能汽车再结合自身感知与决策系统,提前预判潜在风险与交通动态,从而制定更为明智的行驶策略。到那时,十字路口是交通信号灯的切换将更为科学,自动驾驶车辆也能提前知晓信号灯的变化,平稳地减速或加速通过路口,急刹车和频繁启停带来的不适感或许将成为历史。
理想很美好,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作为正在探索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尽管中国在车路云协同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仍有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
技术层面,极端场景下的设备稳定,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例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感知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车路通信网络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拥堵,影响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如何确保这些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稳定可靠运行,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这些都需要加紧攻关。
信息安全层面,数据管理也是重中之重。车路云协同系统中涉及大量的车辆行驶数据、个人信息以及道路设施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存储、传输和使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审计等技术手段应用,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
法律层面,相关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完善,也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如何明确自动驾驶事故责任认定、保险理赔机制、数据合规性要求等关键问题,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和监管指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路虽远,行则将至。车路云协同模式下的自动驾驶,正在加速推进。今年,中国提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并公布了首批20个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重点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试点名单的公布,将助推自动驾驶由小范围测试验证迈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从而进一步加快高阶自动驾驶的普及应用和商业化进程。
古人云:“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凭借协同之力,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已收获累累硕果。未来,要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需要握紧“车路云协同”这把金钥匙,坚持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更高效能的协同之路上笃定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2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