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高台地戏,起源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其最大特点在于独特的舞台布置。演出时,通常会用十余张八仙桌叠成立体的戏台,演员们在台上演绎历史故事。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表演的细节,视觉上的层次感让演出显得惊险刺激。这样的舞台设计同时还象征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铿锵锣鼓敲起来,一出精彩的高台地戏在黄烟中拉开帷幕。作为安顺屯堡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高台地戏为普定县独有。据了解,目前该县从事高台地戏的业余表演者共有300余人,较为活跃的有马官下坝地戏队、张官地戏队、白岩白旗地戏队、高坡地戏队、魏旗地戏队和十二营地戏队等。
2024年8月,《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在央视播出。参与节目拍摄的马官下坝地戏队,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这项极具贵州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下坝屯村,是已有600余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村里现有一支30多人的成人地戏队伍,还有一支由十几名青少年组成的少年地戏队,地戏实现了师徒代代相传。
马官镇下坝地戏队的丁华(后排左二),今年53岁,一直致力于推广地戏传承与发展,是高台地戏的县级非遗传承人,也是少年地戏队的发起人。“文化的保护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传承,要有人继续做这个事情,一直有人跳地戏,地戏才不会消失。”丁华说,当地的地戏表演曾出现过后继无人的危机,这是他成立少年地戏队的初衷。而今,这支年轻的队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时有其他地方的地戏表演者前来交流。
丁华“收徒”把人品看得很重要。他给少年地戏队定下一个规矩,要加入必须写保证书,包括要诚实、要孝敬父母,不赌博、不打游戏、少玩手机等。他说,起初,大部分父母并不支持孩子学习地戏,毕竟在他们看来地戏不足以谋生,而且会影响学习。
丁华也并不主张一上来就让年轻人靠跳地戏填饱肚子,而是希望在传承地戏文化的同时,也传承地戏所传递的家国情怀、忠义仁勇。事实上,很多孩子进入少年地戏队后,不但学习成绩没有下降,反而受到了地戏人物的影响,变得“非常懂事”。
据说下坝建屯开始就有了地戏,村里珍藏着近百件一辈辈传下来的古老地戏面具,由具有威信的寨佬保管,是属于村民共有的“传家宝”,格外珍贵。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老面具依旧神采奕奕,正在学习地戏的少年们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充满了敬畏。
普定下坝少年地戏队目前有队员10余名,其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到10岁。几乎每个周末,队员们都会自觉地聚集到一起训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实际行动讲述和延续着下坝屯的故事,让传承这件事变得具象,成为日常。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多数时候,训练内容都是高台地戏的基本技能,如唱腔、身段、步法等。这些年轻的高台地戏传承人朝气蓬勃,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为古老的地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穆桂英大破四门斗敌阵》《兵发吊桥关》《攻打凤凰关》《张同战四将》,这些10余分钟的高台地戏剧本,少年们能一字不差、准确无误地唱出来。
地戏是戴着面具进行表演,要将地戏魅力展现,除台词之外,要做到动作细节到位,需要反反复复学习和练习。丁华不仅会向他们传授技艺,还会分享自己的演出经验和心得。
从小耳濡目染,让地戏队的少年对地戏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通过地戏,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过越来越多地学习,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根脉所在,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热情。
600多年前,下坝屯是一个边防军屯,明朝的军士们一边屯军驻守,一边开垦劳作。如今村内还保存着那时候的古鱼塘、古寺庙、古钟、古石墩、古戏台、古福、古寨门等,而古戏台位于村寨的中央。
对于屯堡人,地戏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它承载着村民们的信仰和情感。每当意气风发的少年穿上戏服、戴上面具、跳起地戏,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明朝迁徙至此的祖先对话。
近几年,随着下坝少年地戏队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多次受邀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还逐渐走向了更广大的舞台。这些从小听着高台地戏长大的屯堡少年们,也已经不仅是一支表演团队,更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地戏文化的使者,也将把地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
相关链接
图云观 | 一声芦笙起,百年匠艺传
图云观|贵州“功臣村”一等功臣回村记
图云观 | 纸会唱歌
图云观|遗世独立的屯堡文化,留存贵州六百年的江淮古韵
图云观 | 溶洞图书馆 书香溢山村
图云观|苗族剪纸 藏在非遗中的非遗
图云观 | 传承400年的苗族仪规 “舞龙嘘花” 不只是惊险刺激
图云观 | 贵州腔调 地戏少年
图云观 | 苗侗村寨集体社交“吃相思”
图云观|音乐让他们燃起星光,7位孤独症孩子的“星天使乐队”
图、文、视频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蔚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