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耳畔是律动的节拍,抬眼间古村云蒸霞蔚……近日,一场主题为“月沼乐夜”的公益音乐会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奏响,游客身处青山绿水间,在山风吹拂中尽享古村的浪漫夏夜。
夏日的宏村山清水秀,绽放的荷花随风荡漾,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美不胜收。夕阳西下,晚霞的余晖洒在宏村的青石街道上,映出温暖的橙色光影,更添韵味。
现场,来自中国音乐学院“徽韵乡音 红心筑梦”实践团15名师生通过声乐表演、器乐演奏等方式,奉上了一场穿越古今,兼顾中外的音乐会。当钢琴乐曲回荡在千年古村落,当古筝旋律奏响在传世祠堂里,古建筑与音乐共同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曲中有画、乐中有情的“诗与远方”。
画里乡村之景。张雨生/摄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2000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日,音乐会舞台就选在村内月沼旁的汪氏宗祠,以水为前景,构筑起“小而美”“小而精”的美学空间。“这些古建筑古文物是我们旅游发展和新业态打造的前提和基础,以保护为前提,最终做到让文物活起来。”黟县县委常委、宏村镇党委书记杨雪冰说,实现客人满意、主人高兴的“主客共享”才是古村落保护的应有之义。
音乐会现场。张雨生/摄
杨雪冰介绍,宏村正挖掘厚植于传统古村落中的独特文化,并赋予其现代的生命力,让文物艺术变得更加可感、可参与,从而助力古村更好地“活”起来,与游客亲近起来,成为安徽乃至中国乡村旅游的国际招牌。
大学生在表演。张雨生/摄
“在宏村这样的空间里演奏,是一场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艺术盛宴。”在中国音乐学院团委书记刘导看来,音乐旋律在古朴的巷弄间回荡,与周围的自然景致融为一体,这种演奏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诠释,更是对宏村这一文化瑰宝的致敬与赞美。
“徽韵乡音 红心筑梦”实践团成员魏薇说:“音乐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同学们很开心。在宏村这样的古建筑中开展音乐演出活动是一种音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激发乡村活力的创新方式,也是助力乡村文旅升级的有益实践。”
近年来,基于对古建筑的科学保护与利用,宏村乡村旅游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全年旅游接待量突破450万人,接待人数再次创历史新高。(视频制作:方龙)【责任编辑:郭韶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8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