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天上午,在国家植物园(北园)里,十余个孩子手拿望远镜,在老师的指引下正在观察园子里的鸟。灰喜鹊、鸳鸯、绿头鸭、小鷿鷈,一只只灵动的小鸟,让孩子们对鸟类的知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了新的认知。8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国家植物园举办鸟类多样性调查科普活动,这是国家植物园在全国生态日期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
鸟类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为鸟类提供食物、水和遮蔽等生境要素,鸟类多样性则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家植物园(北园)是北京城市近郊典型自然与人工景观融合的环境区域,园区生态环境良好,乔、灌、草分布层次显著。后山林区原生植物保护区及迁地植物野外回归驯化区自然条件良好,野生植被丰富,地形变化较大,增加了园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园中水系一脉相通,从樱桃沟水源地延伸至香山地区河道,形成具有湖光山色优美景观的同时,也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国家植物园,全年可观测到鸟类200多种,接近北京野生鸟类种类的40%。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秃鹫、金雕、黑鹳、乌雕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灰林鸮、鸳鸯、鸿雁、雀鹰、花脸鸭等18种,灰林鸮、鸳鸯、红角鸮等在园区稳定繁殖。此外,还有北京市新记录鸟种蓝额红尾鸲。鸟类多样性丰富程度不断增加,与植物园良好生态环境不可分割。
花脸鸭
灰林鸮
红角鸮除了鸟类多样性调查活动外,国家植物园(北园)还邀请植物、动物、古生物及科普领域的专家,连续举办4场《万物共生大讲堂》,从不同视角带领听众深度探秘了生物多样性的无穷魅力。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陈红岩介绍,《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公益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优秀专家,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8月份举办的4场《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生态日系列专场讲座,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关注国家植物园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另外,记者获悉,国家植物园自揭牌以来,持续发挥自身功能作用,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已经收集各类植物近1.8万种,观测到野生动物40余种,鸟类200余种,昆虫超过1500余种。整个园区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绿树如茵,鸟语花香,配上夏日的蝉鸣蛙叫,市民仿佛走入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