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郑鄤何许人也。
1594年9月22日生人,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人士。
在明朝,郑鄤家族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
那么,为何郑鄤会因为一个恶作剧而被崇祯皇帝迁怒,用以极刑呢。
事情不得不提他的母亲吴安人。
吴安人宜兴人士,家族显赫,当朝大学士吴宗达的妹妹。
吴安人其他不说,最要命的就是善妒,脾气大,非常的强悍。
把郑鄤的父亲郑振先管得死死的,看到郑振先宠爱妾氏,她就会对妾氏进行虐待。
封建朝代,男人三妻四妾再平常不过了。
娶个妾氏回来不宠幸,难不成看看吗。
但郑振先却什么都要受制于吴安人。
郑振先的朋友们都为他感到不值,纷纷谴责吴安人的做法以及为人。
黄宗羲:“仪部眷一妾,其夫人不能容”。仪部指的就是郑振先
对此,郑振先敢怒不敢言。
毕竟就凭人家的家世,万万是得罪不起的。
毫无办法的郑振先只能找儿子商议。
此时的郑鄤已经显露出才华,找儿子商议自然是情理之中。
郑鄤有些为难,那可是自己的母亲。
可是想想父亲被母亲压制了这么多年。
加上母亲的强势与霸道,有时候确实让人不舒服。
那怎样处理呢,以家规又得罪不起吴宗达,报官处理又有点大题小作,影响家族名誉了。
两人一合计,何不请个神仙来帮帮忙。
吴安人那么迷信,说不定还是一条好计策。
两人开始装神弄鬼起来,用了一招“请箕仙”。
就是请个神仙来教育教育你。
你想想看,神来都来怪罪于你了,你还能不知罪嘛。
吴安人直接被吓得不知所措,虔诚地接受神仙的问责,还甘愿接受杖刑。
好死不死,郑鄤看着被杖打的母亲发出惨烈的叫声,竟然嗤笑起来。
吴安人这才知道,自己被戏弄了。
以她的性格必定是大吵大闹。
最后弄得街知巷闻。
但此事毕竟是郑家的家事,顶多是百姓们闲聊之余的话题,所以不久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谁又能想到这件事会成为郑鄤的生死令。
崇祯帝即位,作恶多端的魏忠贤自知逃不了,畏罪自杀了。
使得阉党集团大损元气。
而东林党终于有扭转局面的优势。
因为得罪魏忠贤而被贬的郑鄤也因此官复原职。
早年间郑鄤特别的喜欢抨击社会现象,还毫不掩饰地大骂阉党。
使得郑鄤直接成为阉党《东林点将录》中一名,位列74位,早已是阉党的眼中钉。
此次重启,郑鄤信心满满。
毕竟阉党势力不足从前,东林党地位有所提升。
没曾想父亲郑振先仙逝,郑鄤不得不在家守孝三年。
眼看三年已过,不幸的是吴安人又过世了,郑鄤无奈地又在家呆了三年。
这一晃,守孝时期也已结束,没有后顾之忧的郑鄤终于可以大展抱负,收拾行囊回京后补。
明朝末期,朝廷的局势瞬息万变,哪里禁得起几年的等待。
这职场上有职场上的规矩,你不处理好关系,哪里有晋升的机会呢。
当然,不拍领导马屁,你还混个什么劲儿。
这个时候,朝政由温体仁把持。
郑鄤自然要去拜见领导。
要说郑鄤这个人就是不长记性,情商捉急。
得罪了魏忠贤已经死里逃生。
现在,你来求人家,说点好听的呗。
他不,直接大嘴巴一开,说起朝臣们的不作为,还给温体仁提意见,这不是打温体仁的脸嘛,就你能是吧。
真是茅房里点灯笼-找屎
温体仁很不痛快,太丢面子了。
这让他下定决心要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郑鄤加以颜色。
说干就干,他即刻开始收集郑鄤的黑料。
得到风声的吴宗达,为了讨好温体仁,将自己外甥早年间杖打母亲的事情给抖了出来。
舅舅陷害外甥,真是前所未闻。
那为什么吴宗达会陷自己的外甥于不义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讨好温体仁?
当然不是,吴宗达之前让郑鄤推荐自己的儿子考举人,被郑鄤拒绝,所以怀恨在心,借此报复。
得到吴宗达的一手资料,温体仁就上奏给了皇上,崇祯帝都没有查证,就十分生气地将郑鄤关入天牢。
在明代,不孝是大罪。
这还没完,温体仁和吴宗达开始编造郑鄤与自己的妹妹有染,强迫自己的儿媳妇。
到处散播郑鄤的丑陋行径。
使郑鄤的名誉扫地。
至此,郑鄤的仕途戛然而止。
但是,即便如此,在温体仁去世之前,郑鄤还是安全的,没有走到死亡的边缘。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朝已经摇摇欲坠,苟延残喘的度日罢了,内忧外坏,后金袭扰,农民起义的大规模崛起,国库的空虚,哪一条都可以压垮这个千疮百孔的朝代。
崇祯帝正愁的没办法,而此时的东林党只想在朝政上抓住最高的地位,打击政敌,掌控局面,却对困境视而不见。
或许对于文官来说,后金的侵袭,农民起义都该是军队的事情,而他们的工作就是进言。
崇祯帝却心想,你们不为国家着想,整天就想着掌握朝政。
崇祯九年,刘宗周上疏《痛愤时艰疏》,拐弯抹角说崇祯帝不明事理。
你想为郑鄤求情就求情呗,干嘛要指责皇帝呢,君臣之道呢?
崇祯很生气,但也没有怪罪。
接着,黄道周又来凑热闹,指责朝政的不堪,顺便把首辅杨嗣昌也带了进去。
我说东林党人是不是以为党派人数众多,可以毫不顾忌啊,看看自己的后台嘛。
就不,他们就是这么的任性。
崇祯十年,黄道周尽然大言不惭地把天灾怪罪到崇祯头上,说是有政弊,意思就是皇帝你做错事了,同时还不忘夸一下在牢里的郑鄤,使得崇祯帝怒不可遏。
正常人都火了,不要说天子了。
照这个说法,合着杖打母亲还打对了呗。不知所谓。
崇祯帝心想,此时的东林党,是不是只要是东林党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太急功近利了。
同时,郑鄤的家族托关系找人,找到了皇后的父亲,皇帝的老丈人,为郑鄤求情,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
那么,皇后受父亲的嘱托,自然要办事,结果,皇后刚说郑鄤两字,崇祯就心生不满,直接责骂了皇后。
事情没办好,却成了郑鄤的催命符。
朝廷上郑鄤,后宫也郑鄤,处处是郑鄤,这不是刚好说明了一个问题,东林党人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那还得了,直接会动摇皇帝的政权啊。
所以有的人会说崇祯帝很奇怪,只要一群人说这个人好,他就要惩罚,只要大家都说这个人道德败坏,他却反其道重用。
其实,崇祯已经看到了朝政腐败不堪,结党营私,他痛恨这些帮派。
好啊,既然所有人都认为案件必须处理,那么重审好了。
忍无可忍的崇祯帝将案件调出来,命人审理。
审理的判决因为皇帝的不满意改了一次又一次,或许此时,崇祯帝一心想要置郑鄤于死地,目的就是杀鸡儆猴。
告诉东林党人好自为之。
最后,崇祯帝说不要烦了,直接凌迟处死,3600刀。
这是多大的仇恨与愤怒啊。
本来郑鄤的案件只是一件小事情,因为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查无此证了,万不到要死刑的地步。
但怪就怪在他是东林党人,而且自己的从来不审时度势,误以为有东林党做靠山,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一次又一次地试探政权,从他得罪的人中就可以看出一二,魏忠贤,温体仁都是他能得罪的吗?
俗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他却高傲自负。
看不清楚身份,摆正不好自己的位置,自己找死,谁也拦不住。
而中国几千年,党派之争也未断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谁都希望能有个可靠的靠山,不被迫害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助力自己。
东林党更是太招摇,以为由皇帝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将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所以,即使没有郑鄤还有赵鄤钱鄤,他们也只是帮派的替死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3 00: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