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5月17日,备受瞩目的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各参演方阵进入最后联排冲刺。记者探访现场时,六盘水方阵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非遗服饰展演与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吸引众多目光。
这支身穿彝族、苗族民族服饰的队伍,以长角苗文化为活态样本,将乌蒙山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精神图谱铺陈于舞台之上。
“我们的服饰与舞蹈,是六盘水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方阵领队晏妍向记者介绍。巡游中,苗族支系箐以青布缠裹木质长角头饰为标志的盛装,彝族特色挑花刺绣的服饰,展示六盘水民族传统服饰的活态传承。服饰设计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传统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艺术,是六盘水“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纹样古朴神秘、工艺繁复精湛的特点。设计师在传统纹样中融入现代艺术语言,使每件服饰既是行走的非遗博物馆,又契合当代审美意趣。
表演环节的《羊皮鼓舞和铃铛舞》与《长角苗的箐衣裳》形成时空对话。彝族舞者踏着浑厚的鼓点,手持铜铃演绎征战迁徙的集体记忆;苗族姑娘头顶三尺长角轻盈旋身,银饰脆响间重现“箐林采织”的生活图景。当两种古老舞步在巡游路线上交叠,服饰的经纬纹路与肢体语言共同编织出六盘水“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明天就要巡游了,我很紧张也很期待。”身穿苗族服饰的舞者史宇杰说。这支100余人的团队,在过去一周反复打磨舞蹈动律与队形变换,力求让原生态文化以最本真的状态呈现。
据悉,六盘水方阵的展演不仅呈现了《乌蒙欢歌》等经典民族艺术元素,更首次将长角苗“结绳记事”符号转化为舞蹈队形设计。明日,这支承载着乌蒙山文化基因的队伍,将以“行走的活态非遗”之姿,为筑城市民献上一场跨越千年的民族艺术盛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杨阳萌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