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大唐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杨行密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其长子杨渥继立。杨渥喜好游玩作乐,上位后不思进取天下,而是沉溺于美女组成的温柔乡中,时间一长,杨渥在淮南军政大权旁落。开平元年(907年),杨行密生前的部将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淮南军政大权,杨渥沦为傀儡。
杨渥不甘心成为傀儡,并在暗中联络忠于杨氏的将领,计划重新夺回淮南军政大权。杨渥的计划还未施行就被泄露,于是在开平二年(908年),张颢派人杀死杨渥。因为杨行密在淮南的崇高威望,张颢不敢自立,遂拥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杨行密次子)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王,张颢则在幕后遥控指挥。而后,张颢与徐温发生火拼,张颢被杀,徐温成为淮南真正的主人。
徐温沿袭张颢的“幕后策略”,并于天祐九年(912年)九月,徐温率淮南文武官员劝杨隆演进位太师、中书令、吴王。徐温则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吴”政权正式成立,杨隆演成为名义上的开国之君,实际大权则掌握在徐温手里。杨隆演与杨渥不同,他更加内敛,杨隆演自知大权旁落,就纵情声色犬马,不问政事,徐温对杨隆演非常放心,双方的“合作”也较为默契。
武义二年(920年)五月二十八日,杨隆演去世。徐温拥立杨隆演的弟弟杨溥(杨行密第四子)为吴王,继续自己幕后遥控淮南的战略。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徐温养子徐知诰(李昪)接过徐温的权杖成为杨吴政权实际上的主人。同年十一月初三日,杨溥称帝,追尊父亲杨行密为武皇帝,杨渥为景皇帝、杨隆演为宣皇帝。杨溥以徐知诰为太尉兼侍中,拜徐温的儿子徐知询为辅国大将军、金陵尹,但懂得都懂,杨吴的军政大权皆在徐氏。
徐知诰掌权后,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迁都金陵(今南京),并大举营建金陵的宫室、城池,金陵初具都城规模。天福二年(937年),杨溥册封徐知诰为齐王,赐九锡,徐知诰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职,并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开始经营江南。同年十月,杨溥派江夏王杨琳奉册禅位给徐知诰,杨吴政权正式灭亡。从开平元年(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到天福二年(937年)杨溥禅位,整整30年,杨氏三君皆为傀儡。从天祐九年(912年)杨隆演称吴王,到天福二年(937年)杨溥禅位,整整25年,杨吴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从开国到亡国全是傀儡,可谓五代十国最悲催的政权是也。
天福三年(938年),徐知诰自称唐室之后,并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是为南唐。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为离间南唐君臣,柴荣高调宣布要为杨氏复仇,并下诏安抚杨氏子孙,当时的南唐国主李璟(李昪的儿子)担心杨氏趁机作乱,遂一不做二不休,将杨氏子孙全部诛杀,杨行密至此绝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