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世宗是个很爱虚荣的人。他由藩王而入承皇位之后,由个人的虚荣,又发展到尊崇其生身父母,于是引起了嘉靖前期有名的“大礼议”,吵吵嚷嚷地搞了很多年,对于当时的政局发生了很大影响。
明世宗在即位后的第五天,即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七日,就下令礼官集议崇祀其父兴献王的典礼。礼部尚书毛澄向首辅杨廷和请示,杨廷和“出汉定陶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此篇为据,异议者即奸谀当诛”。
于是,毛澄会公卿台谏等官六十余人上议:宜效法汉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朱厚炫“主后兴国;其崇号则袭宋英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称侄,署名”。这种“移易”父母的办法,对于虚荣心极强的明世宗来说,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当即表示不满,要求另议。
正德十六年七月,观政进土张璁上《大礼疏》,提出了符合明世宗想法的主张,他说:“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嗣,而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故师丹、司马光之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宗皇帝已嗣孝宗十有六年,比于崩殂,而廷臣遵祖训、奉遗诏,迎取皇上人继大统。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明世宗得此奏疏如获至宝,高兴地说:“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
当即召见杨廷和等,下令:“卿等所言俱有见,第朕罔极之恩无由报耳。今尊父为兴献皇帝,母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可是,杨廷和等拒不从命。九月,明世宗的母亲兴献王妃蒋氏从安陆来到通州,得知朝廷大臣打算让明世宗以孝宗为考,大怒说:“安得以我子为人之子!因留通州,不肯来北京。
明世宗听说后,“涕泗不止,启慈寿皇太后(即孝宗后张氏),愿避位奉母归”,事情搞得越来越僵。杨廷和见势不得已,乃草敕下礼部说:“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以朕绩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明世宗批准了这个敕草,蒋氏这才答应进京。而杨廷和在这个敕令中,拉出慈寿皇太后作招牌,目的是要表示它并不代表以他为首的朝廷大臣的意见,事情至此并没完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