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219年,关羽鲁莽北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东吴背信弃义,出其不意地突袭荆州,功亏一篑。有人说,这是因为关羽没有一个合格的副将辅佐他镇守荆州。东吴吕蒙出其不意攻打荆州,傅士仁、糜芳争相投降,关羽战败身亡,荆州失守。
也有人提出,如果刘备派魏延做关羽的副手,辅佐他镇守荆州,荆州就安全了吗?笔者认为,魏延辅佐关羽,身在荆州,荆州平安。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如果魏延是关羽的副将,那么关羽北伐的时候他就在荆州,是安全的。
有人指责关羽武断北伐,扩大襄樊之战的规模,但最终还是按兵不动,失败了。这是错误的,有点“事后诸葛亮”。
当时关羽伐魏也是为了配合刘备的汉中之战,所以出兵是正确的。他之所以失去荆州,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合格的副将坐镇荆州。如果魏延在汉中之战胜利后被刘备派往荆州,他作为关羽的副将应该可以守住荆州。
历史上,汉中之战后,刘备成为汉中王,跳过张飞,任命年轻有为的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在汉中采取“重门计”,守汉中固若金汤,曹魏一步也不敢多进。
有一次在庆功宴上,刘备问魏延身为汉中太守有何感想。魏延从容自信地回答:“若曹操像汉中最后一战,率军进攻,我可以挡住他,等王增援;万大钧来了,我可以替王杀了他。”刘备听了这话,满意的点了点头,认为自己说的没错,群臣们也为魏延的谋略点赞。
《三国志》中的相关记录如下:
先主召集百官,问晏曰:“既负重任,生之欲何?”晏子对他说:“曹操若从四海而来,请为陛下弃之;反之,十万众来,请为陛下吞之。”前主称其好,众人言之有力。
事实也是如此,汉中一直被蜀汉牢牢控制着。魏延虽然被杀,但他的继任者王平仍然沿用魏延的“重兵之策”,在汉中布下层层防御,击退了曹魏大将曹爽的入侵。汉中最终失守,也是因为姜维改变战略,废除汉中关口,钟会、邓艾大军长驱直入,汉中失守。也就是说,并不是魏延的“重策”出了问题,而是领导者改变了策略。
所以,魏延能够一个人守住汉中,没有出现任何失误,辅佐关羽守住荆州,问题不大。
第二,如果魏延是关羽的副将,跟随关羽出征,说不定会想出一个类似于“子午谷奇案”的妙计,一战告捷。关羽大战曹仁,屡战屡胜,将其围困在樊城,只是差了一点火力,曹仁并没有被彻底解决。如果魏延在关羽身边,或许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是这样?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一个方案。他将效仿兵仙韩信,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与诸葛亮在长安城外的大军会合。
在魏延看来,只要自己军速高,曹魏毫无防备,夏侯茂这厮绝对会弃城而逃,一举夺取关中平原。不过,谨慎的诸葛亮认为此策风险太大,成功率太低,所以没有批准魏延的军事计划。
《魏略》中的相关记录如下:
亮以为郡中险要,宁可安安稳稳,又可平定陇右,万事胜于无危,不必耽误计划。
说实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与后来邓艾的“偷渡银屏”战略如出一辙,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战略。既然邓艾可以用这个计策灭掉蜀汉,那么魏延也有可能用这个计策攻下关中平原。
关羽不像诸葛亮那样过分谨慎,有可能会采纳魏延的“冒险之计”。如果魏延是关羽手下的中将,说不定会想出类似“子午谷神迹”的妙计,迅速攻下樊城或襄阳,不至于被动,消灭一批曹魏援军,派出另一批援军。
第三,魏延被称为“小关羽”,与关羽有着相似的气场。他们都是非常骄傲的人,他们可能会密切合作。
关羽,“慈于士卒,傲于士大夫”,魏延也一样,他因此得罪了丞相杨仪,在五丈原病死后被诸葛亮所杀。所以,关羽是魏延的偶像,魏延或许愿意与关羽合作。他们二人在荆州,或可相得益彰,将荆州打得固若金汤。
有人说,魏延和关羽都是狂妄之人,可能有内讧。这是多余的担心。关羽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远超魏延。魏延再疯狂,也绝不会和自己的顶头上司作对。他也只会和杨轶这种小人起冲突,一般不会和自家老大起冲突。
结语
如果刘备派魏延做关羽的副手,协助他镇守荆州,荆州就安全了。没有他,因为魏延攻守兼备,与关羽同心同德,共同守荆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2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