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1 06:5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 胡登峰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健康委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术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用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哲学概念。我们常说,中西医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中西医学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理论特色与诊疗方法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为什么同样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西医之间却存在着这些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西医学分别起源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它们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对象和层面是不同的,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而西医学是研究人体之“器”的医学。

“道”的哲学含义

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哲学派别中,“道”的含义虽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道”为天地万物的本原。老子的《道德经》首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并引申为事物最原始、最本真、最质朴的状态。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前,有一种混混沌沌的东西充塞于宇宙天地之间,它寂静而无声息,寥廓而无形体,独立存在而不消失,循环运行而不停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这就是老子描述的作为万物生成本原的“道”。至于“道”到底是什么?老子本能地觉得它“有精”“甚真”“有信”,用现代哲学的语言来表述,“道”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宇宙本体。

二是“道”为天地万物运动的根本规律。老子认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天地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四季的轮回交替、万物的生长收藏等都要受到它的控制、调节和支配。而作为规律的“道”,并不是指西方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而是指宇宙自然万物的阴阳运动规律,故《周易·系辞》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黄帝内经》中亦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说。由此可见,古人所说“道”,就其代表“规律”的意义而言,指的是宇宙自然界一切事物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包括五行规律)。

三是“道”为宇宙天地万物的一种存在方式。古人将天地万物分为“形而上”与“形而下”两种存在方式,《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道”为天地万物“形而上”的存在方式,而“器”为天地万物“形而下”的存在方式。从现代认识的角度看,所谓“形而上”的存在方式,就是事物无形的“关系”的存在方式,而“形而下”的存在方式,则是事物有形的“实体”的存在方式。因为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所揭示的正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运动规律,所以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就是“道”的运动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作为一个整体都是实体存在方式与关系存在方式的统一,即“器”与“道”的统一,又因为“器(实体)”有形而属阴,“道(关系)”无形而属阳,故《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

说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是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探求人体与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天人医学。中西医学都是探讨和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但中西医学探讨和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层面却是不同的,西医学是一门还原医学,还原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割裂人与环境(天地)的关系,单纯地从人体形态结构的层面上来探讨和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而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或天人医学,所谓的整体医学或天人医学就是始终把人体与环境(天地)看成是一个整体,把人体放在环境中去加以研究,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

环境因素就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影响着人体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平衡的各种要素。中医学把环境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因素,中医学称为“六气”,社会环境因素则是指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正常情况下,人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平衡,因而保持着阳阳平衡的健康态,而当环境因素变化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人体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的平衡被打破,人体又不能适时地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时,就会产生疾病。

说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还在于中医学所探求的人体生命运动的规律是人体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西医学是一门结构医学,结构医学的特点决定了西医学必然要割裂人体与环境的关系,用解剖还原的方法把人体分割成各个部分,研究人体每个部分(实体结构)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医学是一门整体医学,整体医学的特点则决定了中医学必然要将人体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研究的是环境阴阳的变化对人体阴阳运动变化影响的规律。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正是环境阴阳运动变化的结果,而人体的生命运动也是在人体阴阳二气的推动作用下进行的,表现为人体生理功能和机能状态的变化。

在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观察到人体的阴阳(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状态)有随环境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呈现出与环境阴阳的变化相一致的节律性。异常情况下,环境阴阳的变化则可引起人体阴阳二气关系的失调,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机能状态就会出现不受制约的过度增强或减弱,因而导致人体的疾病。由此可见,中医学在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时,总是运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放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去认识,我们说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原因就在这里。

“道”与“器”的不同决定着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

研究对象的“道”与“器”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学的根本差异。西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器”的科学,它的理论建立在西方哲学结构决定论物质观的基础之上。结构决定论物质观认为,结构第一性,功能第二性,实体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所有的功能都是由实体的结构产生和决定的,所有的功能都必须也只能从实体的结构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由此形成了西医学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科学,它的理论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关系决定论物质观基础之上,关系决定论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存在除了实体的存在方式之外,还有关系的存在方式,而决定物质功能的则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形成了中医学整体联系研究的方法。

整体联系研究的方法是中医学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中医学用整体联系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生命的活动规律,不仅体现在中医学将人与天(人体与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还体现在中医学研究的是人体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是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功能,如人体的生命功能、中医学所说的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如心主血脉的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等)就是由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功能,因而都属于人体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的特点决定了中医学必须将人体的各个部分放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中去进行研究,即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认识和研究,这就与西医学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时将人体的各个部分“拆解”开来单独地、孤立地去进行研究的还原分析法截然不同。

“通”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来认识人体的生命规律是中医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而西医学则是“透”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来认识人体的生命规律,亦是由于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道”与“器”的不同。“道”的本质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现象(“象”)正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外在显现,因此在“象”与“道”关系上,“道”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道”的外在表现,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它所研究的人体规律是人体各种关系的规律,故中医学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来认识。西医学是研究人体之“器”的医学,它所研究的人体规律是人体形态结构的规律,而人体的形态结构与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西医学要透过人体的生理与病理现象来认识人体的生理与病理规律的原因。

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通过疾病表现的现象来认识疾病的本质与规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学治病为什么要用辨证论治呢?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研究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人体的机能状态又是人体与环境关系的一种表现和反映,因此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辨识人体异常的机能态,如疾病的阴阳、寒热和虚实等。疾病的过程中,人体与内外环境的关系不断发生改变,因而导致人体机能态的改变,这就要求对疾病进行辨证,辨别疾病不同阶段人体不同的机能态,再针对不同的疾病机能态进行调整,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的机能状态,人体也就恢复了健康。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学恒动的疾病观,而恒动观正是“道”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西医学研究对象的“道”与“器”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学诊察疾病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西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之“器”的医学,因此西医学所说的疾病主要是指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而诊察人体形态结构的异常,无疑要依靠各种仪器的检查。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和机能状态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中医学也称为状态医学,中医学诊断疾病实际上就是诊断疾病的阴阳、寒热和虚实等人体机能状态的异常,而诊断人体机能状态的异常就只能通过医生的主观感觉(如望、闻、问、切等)去察知和把握。

中医学是以“道”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体系

说中医学是一门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还表现在中医学对于人的起源问题的认识上。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元气论思想,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共同起源于元气,元气是天地之初阴阳未分的混沌之气,即老子所说的“道”。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万物共同参与构成宇宙这个统一、有机的整体,这便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一气,所以古人认为天道、地道与人道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于是人与天地同理、人与天地相通、人与天地相感、人与天地相参等也就成为中医学最基本的认识。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使得中国古人在不断总结前人丰富医疗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当时最先进的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作指导,吸收并融合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物候、生物、农业、数学、物理、化学、水利等各门类的科学知识,建立起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学。

总之,中西方科学与文化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是不一致的。西方科学与文化将世界看成是由一个个相互独立、互不联系(或机械联系)的物体构成的个体的存在,研究的是个体(物体)的物理的、化学的或机械的运动规律,即“器”的层面的物质运动规律;中国科学与文化则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着相互联系的万物组成的有机的整体,研究的是整体的、关系的运动规律,即“道”层面的物质运动规律。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学术走上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体系。反映到医学领域,就是中医学以“道”为研究对象,发展并形成了以天人之“道”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西医学以“器”为研究对象,发展并形成了以人体之“器”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中西医学的差异包括中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差异,是由两者研究对象的“道”与“器”的不同所造成的。

中医学是探求天人之“道”的医学,中华传统文化是探求天人之“道”的文化,“道”是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破译了“道”,也就破译了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密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医节 致敬非遗传承人 ——“黄氏经络五行调法”黄兴广
...,依据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即道法自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形与神俱等思想,结合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平衡观念、五行生克观念、相反相成观念,并运用司外揣内、揆度奇恒、
2024-03-14 14:31: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中国传统医学领域从业者、古中医学学者杨顺帆表示:“此次大会内容设计极具前瞻性与系统性,既扎根于古中医经典理论,又紧密结合现代健康需求。尤其是五运六气理
2025-09-04 11:00:00
仝小林:善用“象思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仝小林说,象思维是中医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天人合一”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直到现在,中医仍然在象思维的指导下不断发展。比如,用活血化痰的方法治疗动脉硬化,用苦酸制甜理论
2023-09-07 10:23:00
...反复学习这本书,的确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也为中医学界有邢玉瑞教授这样一位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并有许多建树的学者而高兴。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倡导“读经典,做临床”
2024-01-10 10:02:00
威海市中医院:“五运六气” 指导解决患者“怪病”
...怪”病治好了,乳房胀痛等病症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在中医学里有一门运气学说,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它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
2023-11-30 21:15:00
中医如何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全面而系统的免疫调节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也为现代人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正是在这一理
2024-12-06 15:18:00
晚清士绅为何推崇“病不延医”?
...知。三“气”是流动的,因此气的“通”与“不通”成为中医学划分身体是否健康的标准。“气”如果流通顺畅,则身体康健、精神舒爽;如若不然则会导致机体病变。气的升降出入,在自然界外显
2023-09-24 15:57:00
泰安市中医医院牵头成立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西医结合急救学组
...系,该体系以中医“一气周流”理论为基础,以中医学“天人合一”、“形神一体”思想为指导,注重调神、调气、调形相结合,印于心、和于气、调于形。临证应用时注重人体气机升降开阖的调整
2024-09-09 16:19:00
香烟里的尼古丁根本不致癌,二手烟比抽烟的患癌率高?一文说清
...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它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其治
2024-01-16 09:1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无菌操作三部曲: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在医疗环境中,无菌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基石。清洗、消毒、灭菌这三步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2025-11-05 06:42:00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走出阴霾,重焕生机
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会感到疲惫、乏力,稍做活动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大多与贫血有关。贫血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怪兽”,悄悄影响着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
2025-11-05 06:42:00
成年男性贫血: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与系统性诊疗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贫血常被公众误认为是女性的“专利”。这种观念源于女性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使得育龄期女性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025-11-05 06:42:00
仁怀市委组织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举办“金秋重阳话初心•党建引领传温情” 主题党日活动
金秋送爽,又逢重阳。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仁怀市委组织部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弘扬敬老传统、传递组织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5-11-05 00:48:00
织金县:锚定学习引领 筑牢新兴领域思想航线
毕节市织金县精准聚焦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和货车司机等新兴领域群体思想引领工作,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根基、以培训赋能为抓手、以学习管理为保障
2025-11-05 01:51:00
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以创新驱动精准诊断,赋能智慧医疗新未来
在医疗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安徽栢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栢瑞医疗”)凭借其前沿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临床需求的深刻洞察
2025-11-04 11:57:00
咖啡续命一时爽,失眠缠上悔断肠!科学挽救睡眠看这篇
当代人好像总在“赶时间”:职场人赶项目进度,学生赶复习计划,连喘口气的间隙都要挤出来处理琐事。为维持精神状态,咖啡、浓茶成了现代人的日常的“续命神器”
2025-11-04 11:59:00
医生建议用的护手霜推荐:实测5款防皲裂护手霜产品
据《2025全球手部皮肤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全球超8亿干燥人群面临手部问题,62%曾被“假保湿”护手霜困扰——涂抹后2小时皮肤干燥率达55%
2025-11-04 11:59:00
你的代谢是否在“卡顿”?2025年十大体重管理产品深度评测,教你如何“优化”身体操作系统
人们的身体,堪称一部设计精密的生物计算机,其核心“操作系统”便是新陈代谢。这个系统日夜不息地运行着,负责能量的转换、储存与消耗
2025-11-04 12:00:00
不是癌症,而是希望——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团队为蒙古国女孩改写诊断结局
“医生,我们真的快绝望了……她才21岁,难道真的就是骨癌了吗?”2025年10月20日,在河北一洲肿瘤医院MDT多学科会诊中心外
2025-11-04 12:00:00
血糖高吃什么?麦角硫因×生诺泰:2025控糖领域“领航者”的细胞级答案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控糖产品,消费者常常陷入“成分难辨、效果难测”的选择困境——要么被模糊的成分表述迷惑,要么因缺乏明确机制的效果宣传犹豫
2025-11-04 12:00:00
马上立冬了 进补和运动需要注意啥?
大皖新闻讯 在冷空气持续发力下,安徽省大部气温走低。距离立冬节气还有几天,而“立冬是进补最佳时机”“立冬后宜静不宜动”等说法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
2025-11-04 12:22:00
杏林整形医院:6种嘴凸表现,你是哪一种?怎样摆脱土气感?
普通人凸嘴会让颜值大打折扣,可以说凸嘴是一个自带土气感的面部特征。但是凸嘴也分很多类型,如果你也有凸嘴的症状,那就看下去吧
2025-11-04 14:26:00
政企同心护成长!中健长生露深耕公益,绘就安丘关心下一代新图景
10月31日,安丘市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如期召开,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健长生露”)董事长陈聚宝作为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2025-11-04 14:27:00
什么品牌的眼霜去皱纹好?50岁抗皱眼霜排行榜深度测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眼周肌肤作为人体最薄弱的区域之一,平均厚度仅0.03mm,每分钟表情运动高达22次,成为衰老的首要信号区
2025-11-04 14: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