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舒兰8月14日电 题:24小时运转的吉林舒兰安置点:“受助者”也是“助人者”
中新社记者 苍雁 石洪宇
59岁的宋晓波正经历着最繁忙的“暑假”。13日5时30分,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万籁俱寂,宋晓波准时到达舒兰市第三中学。此时,已有村民在操场上散步。
宋晓波和整夜未睡的门卫老师打了招呼,便步履匆匆前往食堂。学校开课时,她是学生们的“厨师长”,如今她和6名同事服务暂居校园的受灾村民——“我们要让他们吃上热乎饭菜。”
8月13日,吉林省舒兰市第三中学安置点里的村民在打饭。中新社记者 石洪宇 摄
8月初,舒兰市东北部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当地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乡镇道路损毁、民房倒塌、庄稼倒伏。目前,舒兰受灾地区电力、道路已经全部抢通,正在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但受已停止编号的6号台风“卡努”影响,降雨和大风天气再起。为预防新的灾害,当地紧急转移23145人,这个安置点“扩容”接纳了500余人,也成为规模最大的安置点。村民们来来往往,让这里24小时运转起来。
“这是场耐力赛,不过我们有信心。”对宋晓波来说,这也是她个人的耐力赛。一日三餐,冒着热气的食物准备完毕,校园广播通知村民开饭。厨房每天会消耗300公斤土豆、茄子等蔬菜以及160公斤大米,7名厨师从清晨忙碌到晚上。
8月13日,村民在吉林省舒兰市第三中学安置点用餐。中新社记者 石洪宇 摄
在这里,很多村民既是“受助者”,也成为“助人者”。68岁的于占芝带领8名村民打扫食堂,“人家都做饭了,我们刷碗,很正常。”她拿起抹布,劳动颇有效率。
于占芝家住金马镇永发村,山洪来得特别突然,她和100多名村民跑到山坡避难。在山上,她看到洪水淹没了整条街。几经辗转抵达安置点,她才有了充足的睡眠和可口的食物。
安置点的“老居民”胡亚芬今年61岁,她亲见安置点如何运转起来——5日凌晨,她随大批金马村民入住后便再未离开,已熟悉这里的每个角落。
茶余饭后,村民们会围坐在宿舍前面,交流如何在淤泥里打捞有用的工具,以降低损失;向亲属报平安;研究如何抢救庭院和庄稼;关注天气变化等。来到安置点的少年则会玩篮球或排球。
胡亚芬自称“不劳动不习惯”,加入了“卫生队”,还把寝室收拾得干净。她入住的这些天,物资会随时送过来,深夜的货车可能会送来矿泉水、面包、方便面。
睡不着的村民主动帮忙卸货,协助工作人员清点物资。立秋已至,有慈善机构送来衣物,宿舍还给每人配发了棉被。
校长孙国民说,有的村民3时便起床,也喜欢在饭后劳动——“顺手”清除了操场周边的杂草。
宿舍里,村民们互相告知从手机里看到的新闻。降雨过去,家园的重建正等着他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14: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