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3 12: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秦朝名将蒙恬,在面对被逼自杀的悲惨命运时,却留下了一句震撼人心的名言。

谁曾想到,这句话竟穿越千年,深深打动了曹操的心。每当心中感到委屈时,曹操总会反复吟诵,仿佛从中获得力量。

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能够让一代枭雄如此推崇?蒙恬临终前的这番话语,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令历史中的英雄们感同身受?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世家子弟:蒙恬的成长与崛起

蒙恬出生于秦国的显赫世家,他的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年幼的蒙恬耳濡目染,自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他每天刻苦锻炼,习武强身,夜晚则埋首兵书,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充分的准备。九岁那年,蒙恬跟随父亲首次出征。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虽然他还不能亲自上阵杀敌,但战场的残酷和激烈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站在军帐里,踮着脚尖看着沙盘,努力理解父亲和其他将领们讨论的战术。

有时,他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起初没有人在意,但当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取得成功后,这个小小的身影开始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十五岁时,蒙恬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一天,敌军突然发动奇袭,意图扰乱军心。面对危机,年轻的蒙恬沉着冷静,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精锐骑兵出击。

他利用地形优势,巧妙地设伏,成功将敌军一举歼灭。这次行动不仅展现了蒙恬的勇气,更显示出他过人的战术才能和临危不乱的领导气质。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戎马生涯:统一六国的战功赫赫

秦始皇二十二年,蒙恬正式被任命为将军,率军攻打楚国。这场战争成为了他军事生涯的重要里程碑。面对强敌,蒙恬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他收到情报,得知楚国都城守备空虚,可以一举攻下。然而,蒙恬并没有贪功冒进。他深知自己的部队刚经历一场激战,士兵疲惫,即使能攻下都城,也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的目光超越了个人功劳,他从大局出发,将这个重要情报转交给了另一支秦军。最终,友军成功攻下楚国都城,立下大功。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蒙恬的战略眼光和无私品格,也为他赢得了秦始皇的赏识。

在随后的岁月里,蒙恬屡建战功,逐步晋升,最终被封为大将军,又升任内史,位高权重。他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秦朝最受器重的将领之一。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功成名就: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六国统一后,秦始皇的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匈奴。长期以来,匈奴骚扰边境,使得北疆地区民不聊生。秦始皇决定派遣蒙恬率军北伐,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面对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蒙恬深知常规战术难以取胜。他充分研究了匈奴的作战特点,采取了攻守兼备的策略。

一方面,他率领大军主动出击,将匈奴赶出中原地区;另一方面,他开始着手修筑长城,将原有的分散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一道横跨数千里的防线。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这项工程的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在当时堪称前所未有。蒙恬亲自督造,克服了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诸多困难。

他根据地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城墙的走向和结构,确保防御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他还在适当位置设立烽火台,构建了一个快速预警系统。

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这道巍峨的防线终于建成。从此,匈奴再也不敢轻易南下,北疆地区逐渐恢复了安宁。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威名远播,成为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对象。秦始皇对蒙恬的功绩赞不绝口,对他的信任和倚重达到了顶点。

他不仅将军国大事交付蒙恬处理,更将自己的长子扶苏托付给蒙恬辅佐。蒙恬成为了秦朝权力的核心人物,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命运转折:权臣阴谋,忠臣蒙冤

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危险。蒙恬的显赫地位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赵高。

赵高出身低微,但凭借机敏的头脑和善于钻营的性格,逐步在宫中站稳脚跟。他被秦始皇任命为胡亥的老师,负责教导律法。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赵高深知自己的地位来之不易,为了巩固权力,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阿谀奉承胡亥,同时暗中打压其他官员。

当这些行为被揭发后,蒙恬依法主张处死赵高。虽然最终在胡亥的求情下,赵高保住了性命,但他对蒙恬的恨意却与日俱增。

机会终于来了。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突然驾崩,当时蒙恬正在边疆镇守,蒙毅则在外地祈福,朝中大权暂时落入了赵高和李斯手中。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赵高深知,如果让太子扶苏继位,自己必定难逃一死。于是,他联合胡亥,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诬陷扶苏和蒙恬谋反,并下令他们自尽。

当消息传到边疆时,蒙恬震惊不已。他不明白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何会遭此厄运。他请求回朝解释,但赵高害怕他率军反击,坚持要求他立即自尽。面对这样的困境,蒙恬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千古遗言:忠诚与气节的永恒见证

最终,蒙恬选择了服从"圣旨"。在自尽之前,他留下了一段千古流传的遗言:"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这段话清晰地表达了蒙恬的心迹。他回顾了蒙氏家族三代人对秦国的忠诚,强调自己虽然掌握重兵,完全有能力反抗,但为了守住对先君的忠诚,宁愿选择死亡。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蒙恬的自尽,标志着秦朝最后一位忠臣的陨落。此后,赵高和胡亥把持朝政,导致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然而,蒙恬的遗言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成为后世评判忠奸的重要标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时期,曹操对蒙恬的遗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每当曹操遭受诽谤或委屈时,他都会翻出史书,重读蒙恬的这段话。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曹操认为,自己与蒙恬一样,都是被误解的忠臣。他们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却不被世人理解。

通过阅读蒙恬的遗言,曹操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他常常自言自语道:"世人不知我,我亦无所惧。"这种态度帮助曹操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秦将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很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结语·】——》

蒙恬的才能和忠诚为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最终因权力斗争而陨落

然而,他临终时留下的遗言,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后世衡量忠诚与气节的重要标准。

从秦朝到三国,再到今天,蒙恬的故事依然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和道德的抉择时,应当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个武将,文采也是一流的。这样的人才,自然很快就被秦始皇看中了。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秦统一六国那年,蒙恬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带兵一举攻下了齐国,为秦朝统一大业画上了
2024-08-01 15:22:00
如果蒙恬坚决反抗,没有被赵高得逞,秦国还会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呢
...人都知道,他是战国末期到秦朝时期,秦国的一员大将,秦始皇征战六国,蒙恬也在其中。然而最终,秦始皇驾崩之后,我们也都知道,赵高秘不发丧,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断送了大秦帝国数百年的
2023-05-03 06:39:00
统领30万精兵的蒙恬,为何败在一杯毒酒下
蒙恬是秦始皇身边的重要大将,掌握着秦帝国最精锐的军事力量,是秦国柱石。他精通谋略,战功卓著,灭六国、驱胡虏,奠定了秦帝国一统天下的不世基业。然而,随着秦始皇的突然离世,奸祟当道,
2024-04-25 15:39:00
蒙恬在自杀前说了这么两句话,没想到的时候这两句话竟然还成了千古名言,还让曹操每每落泪,这两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蒙恬的家族为秦国效力也有三代了,蒙恬手里有三十万大军,如果蒙恬想要背叛还
2024-05-19 10:19:00
蒙恬:文武双全的秦朝名将,为秦始皇开疆扩土
...嬴政终于统一六国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大业,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一路走来,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人,忠心耿耿,鞍前马后,护在他左右。在秦始皇出兵征讨天下的过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
2023-10-04 07:55:00
武圣是关羽,那武皇是谁,武王又是谁
...。武王:蒙恬电视剧《神话》中的蒙恬,丁子峻(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国疆土的开拓,为始皇统一
2024-06-16 15:12:00
蒙恬死前说了一句千古名句,曹操推崇备至,每次受委屈时必想一次
...代为将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与文化教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因出众的才能和忠诚的品性,被委任为秦朝的重要将领,承担守卫边疆、抗击外敌的职责。 蒙恬于边疆守卫时,
2024-12-19 09:52:00
此人领兵30万北击匈奴,被称中华第一勇士,结果却惨死太监之手
...。他的父亲叫蒙武,曾任秦国内史,联手王翦灭亡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率领秦军攻打齐国,取得完胜,官拜内史,算是延续了蒙氏一族在秦国的地位与声望。虽然,蒙恬的战
2024-10-12 11:36:00
秦始皇自杀前说出两句流传两千年遗言,曹操流泪高声诵读
...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当时国家最高的权利和荣誉。为此秦始皇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刻在玉玺上,以彰显中国帝制的独裁性和君权神受理念。可以说在旧时封建
2023-08-01 20: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泉坐忘: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
由中国美术馆、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承办的“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
2025-04-19 01:07:00
嘉靖皇帝竟然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为此做了什么荒唐事?
明世宗是个很爱虚荣的人。他由藩王而入承皇位之后,由个人的虚荣,又发展到尊崇其生身父母,于是引起了嘉靖前期有名的“大礼议”
2025-04-19 02:20:00
太监只是皇帝最忠心的工具人
现在一些人受电视、电影书籍的影响,一讲到太监就义愤填膺,好像太监是他的杀父夺妻仇人一样,然后就是阉党啊、阉啥等等之类的叫骂了
2025-04-19 03:25:00
嘉靖几辈子修来的皇帝命,为何差点了结在一群宫女手里?
宫女们刺杀嘉靖皇帝的事件,明朝历史上称之为“壬寅宫变”。整个事件的起因,完全是嘉靖晚年为求长生不老,成天神叨叨得捣鼓炼仙丹产生的连锁恶果
2025-04-19 03:30:00
书香四月,山西省图书馆策划了一场属于每个人的阅读盛会,以“重读经典·赓续三晋千年文脉”为主题,通过线上与线下、传统阅读与AI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2025-04-19 07:13:00
原创有人说科举培养了一群奴才,但为什么大明却总是有官员和皇帝作对
从近代以来,很多人都在抨击科举,说八股取士的科举,培养的是一群书呆子和奴才,这群人身处高位却整天什么都不会,误国误民,是近代中国落后愚昧的根本原因之一
2025-04-18 21:04: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跟着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一键解锁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高能玩法”!都说“不逛竹竿巷
2025-04-18 18:26:00
包含亲笔信、亲人回忆材料!红岩博物馆获捐一批刘国鋕烈士珍贵文物史料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唐昌伦(左)代表红岩博物馆接受刘国鋕烈士亲属的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重庆有关红岩英烈的珍贵文物史料又进一步丰富了
2025-04-18 18:48:00
刘禅为何在诸葛亮死后查抄其家产?得知真相后,为何大怒摔杯子?
说到诸葛亮,可能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很忠诚。为了完成刘备的夙愿,他鞠躬尽瘁,最后病死在五丈原。不过这些只是诸葛亮这人作为一个臣子尽忠尽责的一方面
2025-04-18 19:19:00
上色老照片:直击镜头下真实的张作霖,明明可以拼颜值偏要靠实力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东北王”张作霖的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张作霖的个人史
2025-04-18 19:22:00
青海出土一碗4000年“意大利面”,专家激动到流泪,意大利却慌了
我们中国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什么京戏、喝茶、瓷器、丝绸、饮食文化等等,今天我们要来叙述的就是饮食相关的文化
2025-04-18 19:27:00
刘备白帝城病逝后,诸葛亮为何连战连败?姜维临终前道破玄机!
在三国的后期,随着曹操和刘备的故去,天下局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曹丕称帝后为了维稳在短时间也不准备对蜀汉与东吴发动攻势
2025-04-18 19:32: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 | 凤阳明中都遗址:一座“爷爷辈”的皇城
大皖新闻讯 巍峨的门楼,壮观的历史遗迹。坐落于淮河之畔的中都遗址是明初首座按照京师之制建造的都城,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
2025-04-18 19:36:00
19张晚清最真实老照片:架着慈禧的大内高手,整理床铺的船妓
提起清朝人们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时皇亲国戚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但那些生活在宫墙外的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通过以下这些清末老照片
2025-04-18 19:41:00
鳌拜辅佐了三代帝王,为何到康熙的时候却被拿下?是他叛变了吗?
鳌拜辅佐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只不过到辅佐康熙的时候被康熙拿下,这被皇帝抓了是不是就代表他叛变了
2025-04-18 2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