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萝卜刀”火爆“小朋友圈”
解压玩具?不良引导?
款式多样、价位不等,尺寸最大的“萝卜刀”售价20元。
一款锌合金材质“萝卜刀”。商铺显眼位置悬挂着网红款“萝卜刀”。
这几天,“萝卜刀”突然爆火。这是一款由塑料3D打印制成的仿刀玩具,因外形酷似萝卜,并且能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玩“萝卜刀”,可以通过手部的甩动产生一种“爽感”,因而很多商家将其定义为“解压”玩具。
9月25日,济南日报记者连续走访了10余家文具店、玩具店和小超市,其中有8家商户都在售卖“萝卜刀”。记者看到,标有“网红款”“一招制敌”“解压神奇”等宣传语的“萝卜刀”被摆在了显眼位置,因款式、尺寸不同,价格在1元至20元不等。
“萝卜刀”风靡校园,但是否适合学生玩耍,有无安全隐患和暴力引导倾向?
市场现象扎堆“玩刀”、快乐“集刀”
一名初一男生向记者演示了他熟练的“萝卜刀”玩法。手臂一甩,伴随着清脆的“咔哒”声,“刀片”滑了出来;再一甩,“刀片”就收了回去。他说:“我们正在收集各种款式的‘萝卜刀’,看谁收集得多。”一位商家告诉记者,这款产品还有“金属萝卜刀”“夜光萝卜刀”等不同款,近两个月有许多学生前来购买,有时一天能卖出十几个。
“学校里好多学生都在玩,我儿子才上幼儿园大班,好奇得不得了。”在槐荫区一家文具店,一位前来购买“萝卜刀”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个玩具也不贵,玩法也简单,据说还有解压功能,就来店里看看。”该家长所说的解压功能,是“萝卜刀”在售卖时的宣传重点。
在槐荫区潍坊路附近的一家小超市内,几名小朋友正站在一排“萝卜刀”面前七嘴八舌地讨论。“没什么危险,很钝、也没有尖、塑料的,又不是金属或真刀片,”店主向询问的家长展示了一下玩法,“3岁以上孩子都可以玩,有些孩子还会收集不同款式。”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沉浸式体验各种萝卜刀”“萝卜刀玩法教程”等话题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次观看。通过搜索电商平台发现,“萝卜刀”玩具销量惊人,有的店铺单月销量已突破10万。
“孩子在商店买‘萝卜刀’,想了解针对这种网红产品具体的市场监管有哪些?”市民李女士通过12345热线询问。
“需要查看产品的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此类网红产品因涉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相关职能部门会更进一步加强监管。”12345热线工作人员将市民诉求在线转接至相关区域的市场监管部门,对方快速给出解答。
记者调查大众观点不一,刀尖能刺破苹果外皮
“这款网红玩具刀的危险性在于‘引导’层面,不是刀本身。”一位男性家长说,自己家就有一把“萝卜刀”,是儿子和同学比背诵单词赢回来的一把,“说是解压,我儿子和女儿就拿着这把‘萝卜刀’在家‘开战’。”
“萝卜刀”到底有没有安全隐患?记者也随机购买了一款,发现由塑料制成的“萝卜刀”,刀尖处较为坚硬,可轻而易举地划破纸张,也能刺破苹果外皮。稍微用力刺在皮肤上,也不会如商家所说的“无感”。
记者网查了一些较为知名的产品博主测评。在一则使用苹果和西瓜的演示视频中,果皮被刺出伤痕。留言区,不少网友如此评论:“我3岁的儿子拿着这个在我脖子上划,说不听话就‘行刺’我。”“我儿子上大班,也玩‘萝卜刀’。我问这刀干嘛的,孩子回答说对付讨厌的人。”
连日来的街访中,记者听到了有关“萝卜刀”的多方声音。
产品测评师胡军说,对“萝卜刀”会引发暴力倾向的观点“不认同”。胡军说,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让孩子们变成在“乌托邦”里成长起来的人。孩子们要面对现实世界,从某种层面来说,比“萝卜刀”危险的“现实世界”比比皆是,“比如说,上学过马路时的交通隐患、游泳时的溺水风险等等,“把孩子层层包裹起来的保护性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会不会让孩子在性格养成上产生依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孩子要在经历中成长。”一位曾在乡村执教27年的教师通过微博发表观点,孩子是有判断力的。为什么要用“萝卜刀”和小伙伴“比武”,而不是拿自己本身就有的尖尖的铅笔、钢笔,因为在孩子们心里,这个“萝卜刀”本身就不具备杀伤力。“可能是大人为这个刀具赋予了杀伤力。”另外,“萝卜刀”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一些孩子的学习可能有些枯燥辛苦,建议学校增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官方声音须强化监管,抓好行动落实
对待“萝卜刀”,“官方声音”有哪些?记者
询问了市场监管部门。槐荫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消费者十分关注‘萝卜刀’。针对大众关注的网红产品,相应部门将积极响应、强化监管措施。目前,暂时还未接到有关‘萝卜刀’的具体监管通知。但涉及青少年群体身体健康、安全的产品,市场监管部门首先需要监管产品有无授权书、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达到生产标准、有无合格证等,来监管产品本身是否合格。此外,很多网红玩具如果出现高销量,市场监管部门也会及时介入、加强监管。而且,在距离学校一定范围内,严禁售卖烟酒、不良用品等。”
今年,市场监管总局梳理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和风险较大的儿童和学生用品,抓好行动落实。其中就提到了对解压玩具、磁性玩具、弹射玩具、厨房烹饪套装、盲盒等新兴“网红”玩具,以及圆珠笔、刀、磁性文具等存在危险的文具的监管。6月,山东省2023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在济南启动,根据线上、线下的征集意见情况,组织技术机构到部分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和校园周边文具店,对学生文具、儿童玩具、儿童服装等15类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心理咨询及时干预,但没必要较真儿
26日,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戚炜敏。“玩耍‘萝卜刀’主要通过手部,可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对开发大脑也有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一些‘萝卜刀’还带有夜光,可以增加孩子的趣味感、缓解压力。”戚炜敏同样提醒,尽管孩子玩“萝卜刀”的初衷是为了解压、好玩,但在玩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做出捅、刺等具有高风险的动作,经过多次“训练”,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心理咨询师张瑾持类似观点,孩子们喜欢模仿影视剧里的画面来舞弄玩具刀、玩具枪等。其中,拿着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动作,就可能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我们要警惕这类仿真玩具对孩子可能形成的不健康的心理暗示或习惯。”张瑾说,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购入“萝卜刀”之前,先给孩子进行一些科学教育铺垫,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该玩具的潜在危害。某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张腾说,如果有学生私自将这类具有暗示性的玩具带到学校,老师发现后会及时干预,教导其正确使用。
张瑾认为,前段时间小学生“电摇”、指尖陀螺风靡,现如今又成了“萝卜刀”。诸如此类,社会不能不闻不问,但也没必要过分较真儿,最好将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成长历程中的阶段性提醒,一阵风潮过后,或许它们也只会留存在孩子们的记忆碎片里。 (文/图 本报记者 孙慧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