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自贡日报
特别的爱给“不一样”的你
——三位特殊教育战线教师的故事
周小平教学生识字
王双会为孩子们进行体育教学
正在上课的韩天学
□ 记者 张才 陈凡逸/文 宋姿熠/图
在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群体:他们面对的是身体或心智有缺陷的特殊学生;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与辛酸;他们很难获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就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上显而易见的进步、高考时的金榜题名、在人生舞台上长袖善舞……
他们是一群矢志不渝坚守在特殊教育战线的特教老师。今年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了解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辈子在一所学校“打转”
人物: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周小平
“帮,帮助,帮忙……”9月5日下午,记者见到周小平时,他正在课堂上一遍遍地教学生识字。
1992年,21岁的周小平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童教育专业毕业后,谢绝了沿海城市学校的邀请回到家乡自贡,在自贡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市特校)任教于聋校语文学科。
如今31年过去了,周小平仍忘不了第一次走进教室见到的一幕:一群孩子欢蹦乱跳地围上来,嘴里叫着喊着,不停地比比划划,他顿时愣在那里。
在老师眼里,特殊学校的学生其实并不“特殊”,只是和别人相比在某一方面有所“不同”,对待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随着了解的深入,对孩子们越来越浓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周小平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这群可爱的天使插上翅膀,追逐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
为此,特殊教育科班出身的周小平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为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文字水平,周小平在带领学生学习《观潮》一文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涨潮、落潮的图片,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将自己想象成观潮的游人,体会作者看到潮水时兴奋的心情,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007年,周小平的教学论文《把握双语理念培养聋生语言沟通能力》获四川省首届教育教学成果比赛二等奖;2008年起,他先后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教学工作之外,周小平还担任校党政办主任和工会主席。
当记者问他“一辈子只在一个学校‘打转’,是什么感受”时,周小平回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不但参与了学校建设,还见证了自贡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是值得的。”
周小平谈到,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只有30多名学生,如今在校生达到了240余人,包含了视障学生、听障学生、智障学生以及部分多重残疾学生,先后有30名听障学生和2名视障学生考上大学,600余名残疾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社会。近年来,市特校兴办的智障类中职教育初见成效,已有两届共31人中职毕业,其中27人实现就业。
把健忘症学生带成特奥冠军
人物: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王双会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这些坠落人间的小天使结缘,除了紧张之外,内心更多的是惶恐不安。”2019年6月,王双会从四川民族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同年9月考入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富顺特校)从事培智体育教学和特奥项目培训工作。
刚出校门的王双会,第一次接触到特殊学生时便产生了大大的疑问:“我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到他们呢?”“其实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单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多一点耐心,把需要掌握的动作分细一点、多重复几遍就能见到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王双会不但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在其负责的培智体育教学和特奥项目培训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今年4月,在乐山市举行的四川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王双会担任教练的残运会旱地冰壶队和特奥会乒乓球队,分别为我市夺得一枚铜牌和两金三银一铜。
“旱地冰壶是首次组队参赛。”王双会称,不论教练还是队员对这一运动项目都缺乏了解。旱地冰壶队集训时间定在2022年7月至8月,白天室外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此时,集训队面临的最大难题还不是酷热的天气,而是找遍整个校园都找不出一块平整的场地,用于铺设长度达18米的赛道。
经过一番考察、测量,教练和队员们一起动手把学校食堂清理出来,用旧报纸铺设出一条供训练的赛道。在当年8月底举行的省残奥会提前项目比赛中,旱地冰壶队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因受疫情影响,特奥会乒乓球项目比赛延至今年4月举行。尽管训练时间有所增加,但王双会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难题——主力队员患有健忘症。
“4名队员当中属带陈锭强的时间最长,从我进校就开始带他。”据王双会介绍,尽管陈锭强训练特别能吃苦,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记不住”,一个动作明明练得很熟,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唯一的办法只有反复练,从发球、对打到模拟比赛。
最终,陈锭强在本届省残奥会上获得了一枚特奥乒乓球单打金牌和一枚双打银牌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发生在陈锭强身上的变化——以前腼腆内向的他,经过训练和比赛的洗礼,经历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时刻,性格变得热情开朗起来。
如今陈锭强在富顺特校职高中餐烹饪专业高三就读,不论是亲友还是王双会,对即将踏入社会的他都充满信心。
扎根特殊教育的“中国好人”
人物: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韩天学
“让我们来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个角,一、二、三……有三个角,那么我们就叫它三角形。”科班出身、有着丰富特殊教育经验的韩天学会“变着花样”强化学生记忆,例如切水果时他会“不小心”切出一个个几何形体,让学生辨认并将水果作为对他们的奖励。
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沿滩特校)老师韩天学,曾经因背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求学、任教感动千万人,并先后荣获贵州省“立志成才十佳大学生”称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乡村好青年”“中国好人”以及四川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这名来自贵州毕节大山里的小伙子和沿滩特校结缘,源自其大学毕业求职时,和沿滩特校时任校长王世林的一番对话。
“在电话里我就提了一个条件‘要带父亲一起过来’,问了一个问题‘工资能不能养活我们两个’。”韩天学说,电话那头的回答很干脆:“你过来以后有吃有住,只要节约点用,每个月工资还有剩余。”
2015年9月,为了迎接父子俩的到来,沿滩特校专门为其腾出生活大楼底楼一套一室一厅一卫的房间,从此韩天学在自贡扎下了根。
韩天学不但在教学上“有两把刷子”,在照料学生生活上同样不遗余力:他不但准备了一套理发工具定期帮学生理发,还主动为班上一位行动不便的学生长期打饭、洗碗。有一天,韩天学接到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称因家里经济困难打算让孩子退学。韩天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自掏腰包,每个月为孩子提供360元生活费。
几年前,韩天学在一次和家长闲聊时了解到,一位为了方便孙子上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的老奶奶生活十分窘迫,自己种啥吃啥,基本上没上街买过菜。从那一天起,韩天学每次到菜市场买肉时都多买一份。为了顾及老奶奶颜面,他会说“顺便带了点肉”或者是“多买了一点排骨”,从来没收过对方一分钱。
“陪伴特殊孩子成长,要有耐心,有恒心,孩子们成长很慢,需要我们静静地等待。”韩天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更应当如此。
据了解,沿滩特校现有学生120多名(在校生80余名,其余为送教上门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们当中有脑瘫学生,也有患自闭症学生,还有智力障碍或多重残疾学生,不少学生生活不能自理。
“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月过了,一个学期过了……在他们身上可能只有一个小小的变化,例如能握住筷子吃饭了,能自己上厕所了……”据沿滩特校校长谢向阳介绍,和普通学校老师相比,特校教师付出特别多。他们不仅负责传授文化知识,还要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甚至洗他们尿湿或拉肚子弄脏的裤子;而教师的成就感,多来自学生的反馈,譬如显而易见的进步甚至金榜题名,这一点对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来讲很难获得。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在成长、在进步。”韩天学说,“这就是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收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