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学者观点
网络平台应担负起监管责任 7月11日,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高存玲介绍,近年来,网络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给当事人带来困扰,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高存玲分析,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匿名的空间,这里的匿名意味着“姓甚名谁”等身份信息的隐去,也意味着网络空间是一个陌生化的场域,处于同一个直播间、同一个评论区的人们彼此陌生,这样的环境导致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失灵”。
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具备极强聚集性的空间。现实生活中几万人、几十万人聚集在同一空间是很难想象的,但是短视频的评论区动辄有数万人、数十万人留言评论。这种聚集容易导致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人的理性被淹没,情绪化、冲动化、盲目化、群体极化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个体被群体的情绪裹挟而不自知。
“无论如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不能容忍网络暴力继续破坏我们清朗的网络环境,也不能允许网络暴力的乱拳继续砸向那些无辜的人们。”高存玲认为,维护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向网络暴力说不,各大网络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存玲表示,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新闻服务单位的相关责任。在网络暴力事件处置上,“取证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瓶颈。《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强化了互联网新闻服务单位的取证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强大的技术手段,海量的用户数据,掌握详细的信息传播痕迹,当网络暴力发生、当一些网民的行为涉嫌触犯法律,他们有义务帮助有关部门明确相关网民的行为属性和责任情况,助力法律落实,让网络施暴者不再逍遥法外。如此,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才能建构,网络暴力才能不断减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5: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