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在平凡的岗位贡献力量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21 14: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在平凡的岗位贡献力量

——印尼归侨梁春源自述

在平凡的岗位贡献力量

梁春源介绍家里的老物件。

【口述人物简介】

梁春源,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加武眉,17岁时跟随父亲、哥哥回国。先后在灵山新光华侨农场、玉林建筑部门工作;后在玉林环卫处工作至退休。

采 访 者:潘燕

华侨属性:印度尼西亚归侨

我叫梁春源。我的父亲年轻时去印度尼西亚打工,后来在那里成了家。有了点积蓄后,父亲就做点小商品的买卖,谈不上富贵,但一家人衣食无忧。1943年,我出生了,一家人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加武眉。

背井离乡,时日愈久远,我父亲对故乡的思念愈深刻。在父母的安排下,长大后我和哥哥姐姐们都上了当地的中华学校。我们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父亲说,我们是中国人,根不能忘。每个月学校都会播放中国电影,《上甘岭》《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我们就是通过荧幕和广播,一点一点了解自己的祖国。

回家乡看看是我爸爸一直以来的心愿。我们长大后,他常常念叨,要我们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1959年6月,印尼颁布总统令,禁止各地外侨从事商业零售,造成大批华侨流离失所。1964年,我和父亲、哥哥登上了轮船,踏上回国的路。我们随身带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里面有日常换洗的衣物,还有一张铁架床,这张床现在还在我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后来我常常经常骑着它到处逛。

回国的时候,我17岁,当时兴奋又迷茫。我记得,我们这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了7天7夜后,停靠在了湛江港口。

下了船,我们在湛江霞山区一家叫做“东南旅店”的招待所住了一个星期,随后,我和父亲、哥哥就被分配到钦州灵山新光华侨农场工作。我们每天都去山上垦荒、种地,日子很艰苦、很单调。不过我知道,政府已经极尽所能照顾我们这些归侨,所以我也没有抱怨,认认真真工作就是对党和政府最好的报答。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归国之时正是祖国最艰苦的年代,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正磨砺着这个多灾多难又坚强的民族。但党和政府尽力保障归侨们的利益,安置家人、安排工作,还有专门的华侨商店,这里可以买到当地人买不到的东西。每逢周末休息时,我会骑着从印尼带回来的自行车,和一群同样从印尼回来的年轻人从农场去镇上玩。我们把自行车踩得飞快,一边骑车一边说笑,往往能吸引很多目光。

我在新光华侨农场工作了十几年。这期间,我成了家,和一位玉林福绵的姑娘成了婚。后来,由于农场被承包,我和妻子多方考虑后回了玉林。我到一个建筑公司工作,搅拌水泥,铲沙子石头,铺路,种电线杆子……都跟铁锹铁铲有关。这份工作经常是早出晚归,很多时候要在夜间施工,经常要通宵达旦工作。一天下来,手上都是水泡。

20世纪90年代,我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到环卫处成了一名环卫工人。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去清扫街道,或者跟着垃圾车,将垃圾一铲一铲搬到车上,再运回垃圾中转站。

当环卫工人很辛苦。夏天,经过一晚上热力的发酵,垃圾堆散发着难闻的味道;冬天的清晨,清扫时往往出一身热汗,汗湿的衣服被风一吹,顿时湿冷湿冷的。但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觉得能为城市清洁出一份力。我在环卫处一直干到退休。

我们回国时,我的母亲和姐姐、弟弟留在了印尼,当时姐姐已出嫁。母亲了解到,党和政府对我们海外归侨关怀和照顾得无微不至,因此总在信中叮嘱我要努力工作,保重身体。

我原本有机会再次回到印尼。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父亲在新光农场去世。1974年,母亲写信给我,叫我返回印尼继承家业。那时候母亲已经60多岁,我的姐姐妹妹已出嫁,家里只剩她一人,且身体病弱,没有精力打理生意上的事了。她到处打听到国内的政策,甚至直接写信给当时新光华侨农场的主任,为我申请出国的机会。但我再三考虑,还是没有选择去印尼定居。

现在我有退休金,晚年生活很简单也很安逸。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后,我会跟华侨老友约着聊聊天喝喝茶,晚上去跳舞。我的女儿成家后也在玉林工作。

我也多次去印尼探亲。今昔对比,真让人感慨万千。曾经,印尼的物质生活比中国丰富;几十年后,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尼已经不能跟中国比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举办“温暖迎春”中印尼青年过大年活动
...记者张杰)14日正值农历腊月廿三“小年”,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隆重举办“温暖迎春”中印尼青年过大年活动。驻印尼大使陆慷出席并致辞。陆慷在致辞中回顾过去一年中印尼关系的巨大成
2023-01-15 15:55:00
...万高铁印尼运维队伍培训新华社记者徐钦 余谦梁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发,一路向东穿过大半个爪哇岛,在位于东爪哇省的小城茉莉芬,坐落着印尼交通部下属的印尼铁路理工学院,东南亚第
2023-06-14 15:44:00
...章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印尼当地时间12日至15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率省代表团在印尼访问。
2023-11-16 08:52:00
“促进民心相通 共建美好家园”对话会暨中国—东盟合作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
...美好家园”对话会暨中国—东盟十大新闻发布活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本次活动以“交流 理解 互信 共赢”为主题,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外交学院、印度尼
2024-01-24 13:39:00
...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成都会见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布安一行。会见中,王晓晖对布安一行来川访问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中国和印尼隔海相望
2024-06-01 05:53:00
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备好红毯,东南亚多国陆续加入“抢客”行列
...东南亚多国陆续加入“抢客”行列。在旅游业发达的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隔空“喊话”,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当地旅游业协会和从业者也热情期待着中国
2023-01-12 12:09:00
印尼雅万高铁联调联试时速达到350公里
6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综合检测列车行驶在雅万高铁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 钦摄本报雅加达6月23日电 (记者李培松)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22日的
2023-06-24 12:53:00
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
本文转自:人民网7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拍摄的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史家民摄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典范工程,是印尼首条高速铁路,连接雅加达
2023-07-10 15:27:00
...4月22日电专访|印尼中国合作交流将继续深化——访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新华社记者叶平凡孙磊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日前在雅加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印尼和中国当前关系
2024-04-22 14:3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10月20日,新疆察布查尔投资发展集团一行人赴美锦醋业考察。考察团深入美锦醋业生产车间,实地观摩企业生产流程与运营实况
2025-10-22 08:05:00
雄安新区展厅亮相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未来之城亮出数字建设硬核成果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郝金钰)10月17日,雄安新区展厅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2号馆亮相
2025-10-22 08:09: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数字河北建设加快推进
数字产业活力迸发 数实融合动能澎湃数字河北建设加快推进10月18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河北综合算力指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2025-10-22 08:18:00
邮储银行烟台分行:爱心陪“办”暖人心,金融服务显担当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妈年纪大、走不动路,本以为办挂失补卡会很麻烦,没想到你们既帮忙找轮椅,又有专人陪着办业务,省了我们好多事
2025-10-22 08:23:00
新技术护航,毓璜顶医院泌尿外二科开启膀胱癌“无痕”治疗新篇章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一根纤细的腹腔镜,四个小切口,历时5个小时,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泌尿外二科林春华团队成功为一名女性膀胱癌患者完成了膀胱根治性全切回肠膀胱术杂交手术
2025-10-22 08:23:00
“太突然了!娃要升中班了,结果今天幼儿园开家长会说要关停了。平时看着学生也不少,到底是什么情况太费解了。”西安市莲湖区某民办幼儿园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大吐苦水
2025-10-22 08:29:00
重阳将至,我市一些社区围绕今年敬老月“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主题,分别开展走访慰问、智慧助老、健康守护等系列活动
2025-10-22 08: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厦门又将迎来一场艺术盛宴!记者昨日从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获悉,10月23日至26日
2025-10-22 08:57:00
全国首部雄安题材杂技剧,以地面杂技、高空杂技、魔术、滑稽和驯鸟等多种技巧,讲述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在雄安新区创业追梦的故事。
2025-10-22 08:57:00
68岁读者林伟志:在读报传统中 坚守闽南文化
林伟志展示收藏的《厦门日报》原件。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我出生时,家里就已订阅《厦门日报》
2025-10-22 08:57:00
退休教师陈平:从新闻报道里挖掘教学灵感
读报是陈平从小养成的习惯。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16岁那年,陈平第一次读《厦门日报》。那时的他刚经历高考落榜的失落
2025-10-22 08:57:00
10月23日起报名!烟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27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10月21日,从烟台市教育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市直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
2025-10-22 08:58:00
梨游学29期:一场寻声之旅,开启银发“第二人生”
那些被岁月淬炼过的声音,曾在田间、在工厂、在无数岗位上沉寂多年,如今却在深圳的电视台演播厅里重新苏醒。10月20日,第29期梨游学的舞台上
2025-10-22 09:05:00
孙广煦:在画布上构筑自然与人文的对话
图:孙广煦与其作品《高峡出平湖之二》布面油画 80x120cm“当我描绘城市中的建筑与自然界的大型水利工程时,我描绘的更是它们的创造者
2025-10-22 09:05:00
青春华章|在红歌飞扬中激扬青春担当
歌声飞越大别山,嘹亮不变的初心。10月21日,青春华章 黄冈市弘扬大别山精神音乐党课在黄冈师范学院成功举办。循着《董必武回黄安》《发动歌》等9首歌的优美旋律
2025-10-22 0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