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从落魄“王孙”到帝国“兵仙” 的韩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9 14: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人生有很多条路,每个人都有面临着做出选择的那一天。

而每一次关键的选择,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一步踏出,或许是大富大贵,或许是穷困潦倒。

“对于幸运儿来说,选择是面对诸多机会的主动进取。对于冒险家来说,选择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对于苦难者来说,选择却是不可自拔的困境。”

韩信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

韩信,出生于楚幽王时期的淮阴一带(今江苏省淮安市)。

似乎每个有名的人祖上都曾阔过,太史公在《史记》中提到韩信是一位落魄“王孙”,所谓王孙,指的是贵族子弟,也不知道是想沾点关系还是说真的祖上阔过有个优秀的基因基础在。

但就算是祖上怎么样,也和他这一代没什么关系了,韩信是他母亲给带大的,小时候家里穷,学业上不起,家里也是经常饥一顿饱一顿,韩信这个人和其他邻居关系也不算好,多是因为自己性格傲气得很的原因,不服别人,但小时候确实又难以体现出什么出众的地方——除了脾气。

脾气大确实不算什么本事,相对而言,韩信在那个时候也算是个喜欢读书的种子,不过和项羽一样,他喜欢读的是兵书,也许就是从小对兵法感兴趣,又在这方面有超群的天赋,后来才能有哪些成就,但要知道,古代那个时候,吃不饱饭,就啥也不是,韩信家一样的。韩信母亲死了死后,韩信也做不了啥事情,小时候也就想着以后怎么成名去了,基本上就是一个空想家的状态,吃饭也是靠着周围邻居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但这种只吹牛吃饭不干事的,到哪里无论哪个时代都不受欢迎,而且谁又知道他以后到底是什么成就呢,这可不是一句有远见就能说得清楚的。

不受他人待见,只有母亲抚养,只是母亲也似乎不怎么理解他,母亲死后邻里之间也最多偶尔接济他几次,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原本十分傲气的韩信傲气也没被消磨,只是学会了一些怎么去融入这个社会的事情,算是变得更圆滑了些。

那次的胯下之辱,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村屠户的儿子和他发生了矛盾,那屠户之子嘲笑他既无本事也无胆识,不过是个到处蹭饭吃的废人罢了,身上那剑倒不如卖给他,这样还能换几顿饭钱来勉强饱几顿。韩信自然不肯,还与这屠户的儿子吵了几句,那屠户的儿子却胆子大,叫韩信有种就刺死他,没种就从他胯下钻过去。

韩信肯定是不能刺的,他明白得很,这一剑刺过去,刺死的不只是他的命,还有自己的前程也就没了,而从他胯下钻过去这件事……其实也实属为难,毕竟大丈夫是有脸面的。

不过这大庭广众下,逃避也更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对韩信来说,他在钻与钻这个胯下之间,选择的是自己人生的未来。

2、

他仅仅是从当初浑身傲气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学会处理世俗事情的青年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变得圆滑了。

但也不全是就圆滑了,毕竟后面很多事情都证明,这个人依然傲气,甚至傲气得会把自己的命给丢掉。

同一时期的韩信,曾经因为自己没饭吃,跑去钓鱼,遇到一个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老太太见他可怜,正好那几天又每天都遇到他,就每天给他送了一些东西吃,虽然韩信可能认为老太太是觉得他一表人才,将来必成大器,现在是在投资他呢,对此还是很开心,说要将来感谢老太太。老太太却训斥他大丈夫要自己能养活自己,我现在看你可怜,又不是图你对我有报答。

韩信这个人本来就是有十足的自信的,他从小到大就一直相信自己能做成一番事情,自己也一直在往那个方向走,包括投奔项王,在他眼里,项王的优势是比刘邦大的,他觉得如果项王听了他说的话,很快就能统一天下,但如此自信的他,没有得到项王的重用,于是韩信就脱离项羽去投奔了刘邦,可刘邦也不认为韩信有什么,随便给了他一个小官。

到了这,在为自己而奔波的韩信已经默默无闻多年,他也没什么势力再能去了,到这个时候,屡受打击,其实换做大部分人已经会暂且颓丧,不得已而为现实去奔波了。

他什么也没有,只剩傲气了,而这份傲气也一直在支撑着他。

那次犯事,他与十几名共犯判了死刑,判刑的时候他却笑刘邦不是要统一天下嘛,却要杀害人才?

虽然有为自己脱罪的成分在,但确实,他就是个人才,而那个时代,似乎也还未到这种能完全依凭法理去治国的地步。

但他仍未得到重用,直到他遇到了他这辈子的贵人,萧何。只是他大概想不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和他交谈一番后,发现他确实是个人才,月下去追上韩信,刘邦从此也才开始重视起来这个萧何口中“国士无双”的人。

然后,韩信就给刘邦他带来了他想要的,还有他不想要的。

刘邦想要的是这个天下,刘邦不想要的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总的来说,韩信这个人,才华出众却过于傲气,他受胯下之辱,他很大度地饶过了那个青年,那个老婆婆给他送饭,他也重谢了那个老太太,就连当初对他不好的南昌亭长,他也给了钱,只是没那么多,而对他最重要的母亲,他也真的做到了让万户人守墓,在政治生涯中,他也跳过槽,也动过小心思,说到底,他这个人就应了那句:君以国士报我,我以国士报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信死后,萧何为何让人骂了上千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帮助,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没有萧何的力荐,就不会有汉朝的大将军。不过,韩信被吕后杀后,萧何对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却让后人痛骂他
2024-10-16 12:36:00
韩信为什么从“保镖”变“保安”的
...更是被追捧“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韩信,就是极其典型的优柔寡断害死自己,落了个命丧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图片来源于《忘川风华录》手游秦灭六国后,各国贵族后裔流
2023-02-03 11:12:00
韩信被杀后,萧何冷冷地评价了四个字,被后人骂了上千年
...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没人赏识,不可能成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兵仙”;可是如果没有萧何的哄骗,韩信也不会被骗入宫中,落得个
2024-10-16 13:25:00
刘邦称帝后,张良誓死不当官,刘邦做了哪些事寒了张良的心?
...这么聪明的人,他只要看看刘邦如何对待萧何,如何对待韩信的,他也可以推算出刘邦如何对待他了。我们先说刘邦是如何对待萧何的?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和张良在前线打仗,萧何替刘邦管理关
2024-10-11 13:32:00
为何说韩信不自立为王就必须得死
公元前196年,韩信这位被誉为兵神的将军,在长乐宫中惨遭毒手,有人说是刘邦蓄意陷害。今天,我们将回溯历史,一同揭开这个谜底。韩信原是平凡的百姓,但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傲气和霸气
2024-05-03 18:50:00
汉初时期:韩信与萧何的功劳比较
在中国历史上,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策略指导,为刘邦建立大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韩信与萧何的功劳尤为突出,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卓
2024-02-27 07:18:00
为何韩信被列入列传,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但更多的,还是事在人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与韩信,明明都是一样的功臣,可是为何后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呢?其中张良、萧何都被写入世家,而韩信仅仅写入列传
2023-06-27 09:57:00
萧何看人为什么这么准,原来和他的职务有关,秦朝精英在基层
...”水平。汉高祖刘邦曾说过:我计谋不如张良,用兵不如韩信,识人不如萧何。我们知道“谋圣”张良和“兵仙”韩信的水平,那么萧何凭什么和这两位的并列?又是什么使得萧何能有如此识人能力
2024-10-11 13:52:00
哪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杀韩信这样的功臣,吕后一定是要和刘邦商量的,只不过刘邦不愿意背杀功臣的恶名。所以,这事儿最后就只能落到了吕后身上,她成了那把背锅的刀。若是没有韩信,刘邦可能就
2024-07-16 15: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