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北京古隘口 河间武将曾治军修城
赵华英 杨静然
在北京西北崇山峻岭的大峡谷中,刘家峪沟和永定河的交汇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沿河城村。自古以来,沿河城村就是驻军屯兵重地,拥护着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至今仍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防御古城格局。400年前,一位河间人在此担任都指挥,留下了一段修城守边的故事。
沿河城村属门头沟区斋堂镇,因扼守山口水口,被称为“三岔(汊)村”“沿河口”,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设守备,万历六年(1578)修城,始称沿河城。据明万历十九年《沿河口修城记》记载:“国家以宣(今宣化)云(今大同)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在此修城筑堡。
天启三年(1623)六月,直隶河间人张经纬到沿河口任守备后,又对城内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据碑载:“修城隍庙,建关王祠,以礼正神;修道路,兴水利,多栽植,以遗惠将来;薄奢侈,从俭约,以挽颓风……”这座碑现存于沿河城办事处。
在修完守备府后,张经纬立沿河城守备府碑,记载了他任职守备的心路历程:面对费用激增、军士奢侈之风,他“薄奢侈,从俭约,以挽颓风”,同时又“制器械,供帐具,以备公用”;如此辛苦治军修城,张经纬感叹道:“必欲治公事如私事,以实心做实事,兢兢业业,朝夕以尽吾职分与力量。”可见这位将士的决心与恒心,誓要守护国家的安危。
沿河城村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经成村,明朝永乐四年设千户所驻防;明景泰二年(1451),隶属马水口守备管辖;嘉靖三十二年改设沿河口守备。明朝对镇守边疆的将军分为六个品级,即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沿河城村设立单独守备府的过程,说明明代中后期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日渐增大。至天启六年(1626)八月,张经纬在沿河城任职3年后,升任天津都院中军游击;天启七年(1627)五月,张经纬又调保(定)镇、河间游击兼都司佥书,兼管练兵及屯田等事务。
张经纬后来去了哪里?史料记载寥寥,但沿河城村的古城还在,一千多米古城墙巍巍矗立。那些坚固的石头,见证着这座“因战而筑,因兵而兴”的古城变迁,成为永定河畔一道清雅别致的风景,一段真实厚重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