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夏至栽秧忙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30 10: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乡村纪事 / 赵德明

夏至栽秧忙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它既是一个时令节气,也是农时农活转换的标志,宣告着传统农业中夏收的结束和夏种的开始。

在我们江南水乡,夏种就是晚稻的栽插,一个多月前在秧田中培育的秧苗有20厘米高了,急待人们移植到大田里去。此时,所有农田在小麦收割后都已翻耕暴晒,并施入肥料,一经满灌河水,土壤立即软化疏松,再经过耙耖,水平如镜的田间仅露出弯弯曲曲的小埂,将不同高度的田块分割开来。一些平时见不到的动物也纷纷露脸,晚上更是蛙声一片,这时莳秧的农活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过去我们江南农村习惯上将夏至视作晚稻栽插的开始日。人们把夏至到小暑这15天分为三个区段,每个区段五天,分别称为头莳、二莳、末莳,提醒农人绝对不要将栽秧拖延到小暑里去,否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是在小暑过后,还有“白田”存在,不论是生产队的大田还是私人的自留地,肯定要遭到旁人议论讥讽的。

我下放在溧阳西南农村,水田一望无边。虽然在“以粮为纲”口号的督促下,生产队很不情愿地也种植一部分双季稻,但稻麦两季还是主打品种,晚稻栽插任务繁重。200多亩土地要在短短的半个月中都栽上秧苗,即意味着每天要完成15亩左右。那时一个生产队里也就20多个男劳力,除去耕田耙耖、养牛喂猪和晒谷扬场的,每天真正能栽秧的劳力就“捉襟见肘”了,只能将年轻妇女和姑娘丫头动员起来,全力以赴,否则公社大队会随时检查,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栽秧没有机械化,进度缓慢,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栽秧5—6分田。因此,我们天刚亮就要下田拔秧,大约要拔满百余个秧把子才能吃早饭。然后挑着重约百斤的秧苗,踏着泥泞的小埂来到田边,先均匀抛秧,再拉好绳子,依次开栽。一般早晨拔秧,上午栽完,下午继续进行,不到天黑是收不了工的,每天劳作时间都要超过12个小时,好在那时年轻,一夜休息,第二天又生龙活虎了。

栽秧是一项讲究技巧的农活,一般要两三个年头才能跟上趟。如能得其要领,不仅速度能快,也能使活儿漂亮受人夸奖。据说过去村上曾有某某人穿了白衬衫下田,一趟秧下来,衣袖上不会沾上一点泥水的。也有说过去栽秧是不用绳子的,某某人只要事先瞄上一眼,再不规整的田块,他都能首先把头趟秧苗拉直了,不佩服都不行。本人栽秧多年,觉得要达到既快又好,还是有些要领的。首先判断风向,最好风是从身后右方吹过来的,这样秧苗才不会吹散,因为栽秧实际上是用食指和中指合并一起夹住秧苗顺势贴进泥土里的,使秧苗总体上呈向前并略有左倾的状态。其次是栽秧时左手的分秧动作也要及时跟上,这样效率才高。再次脚步移动也不能紊乱,一般栽第二株秧时,就移动右脚,栽到第五株秧时就移动左脚,交替后退,使两脚和前面的秧苗始终保持平行,反复如此,必定能使株行保持平直。一般来说,那些秧苗栽得好的,大多也是手脚灵巧干活利落之人。

夏至时节,随着秧苗陆续栽插完成,马上就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暑期,秧苗也进入分蘖(俗称发棵)状态。“人在屋中热得跳,稻在田里热得笑”,大概就是此时农村状况的真实写照吧。

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品种改良,现在不少农活都有所提前,不到夏至,晚稻大都栽插完成,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但对于在田野辛勤作业的农民,我们仍是要时刻心存敬意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1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但说无妨”的女子插秧队
...一边动作娴熟地插秧,一边聊着家常,转眼间,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就齐刷刷地立在稻田中。翠绿秧苗随风摇曳,与躬身忙碌的娘子军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耕种美景图。“真的要感谢她们,要不是她
2023-06-01 08:23:00
捡稻穗的母亲
...稻收割完后,田里遗留下的稻穗,都顾不上捡了,只得将生产队放养的鸭群赶入稻田,让它们快速“清理”一遍后,便立马放水犁田,赶插晚稻。这样,只有晚稻收割后,我们才可以去田里捡稻穗。
2023-10-11 08:57:00
广西贵港:科技夏管正当时 夏收夏种双抢忙
...的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里,一片绿油油的秧苗生机勃勃,村民正在忙着把秧苗装车。“现在我们忙着一边割早稻,一边培育晚稻秧苗,秧苗从播种到插秧需要15—20天,培育出来
2023-07-27 10:03:00
夏种开启无人驾驶模式 宜兴移动5G助力新农具“玩转”农活
...莲花荡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这里正一片忙碌,一车车的秧苗早早运到了田间地头,农民们你抛我扔,将秧苗码放在插秧机上,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响起,四台插秧机开始作业,秧盘上的秧苗便被有序
2023-06-20 16:41:00
农机助阵 双抢效率高
...报道横州镇朝阳大垌的晚稻种植场面。农户在搬运育好的秧苗。插秧机在有序作业。俗话说,早稻收割抢日,晚稻插秧抢时。眼下正值晚稻插秧时节,在横州市横州镇朝阳大垌优质稻产业示范区,几
2023-08-04 07:18:00
20余万亩晚稻插秧全面铺开
...田里,插秧机正在来回穿梭,上面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插秧机往返几圈后,原本光秃秃的水田就整齐地种上了秧苗。远远望去,点点嫩绿点缀着水面,特别好看。“这几天,每天要安排6台
2023-06-28 06:32:00
...。曾问弟弟什么时候取消了摸田?他也说不准。只是说在生产队时期至少摸三遍,实行联产承包土地到户后,各家有了自主权,有摸三遍的、两遍的、一遍的,且坚持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是不愿吃
2024-06-02 00:51:00
...,促进籽粒灌浆和结实。2.无法补救的中稻田,积极协调秧苗及时机插(抛)补种或改种晚稻和其他粮食作物;加强灾后病虫害防治和弱苗补肥,抢抓无雨时段及时使用无人机等植保机械施药施肥
2024-07-01 09:27:00
水塘镇抢抓农时插播中晚稻
...水塘镇抢抓农时插播中晚稻邻里帮忙,抢抓好天气尽快把秧苗栽下去。 本报讯(通讯员 李云春 文/图)眼下,新平县水塘镇2000亩中晚稻进入插秧阶段,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插播中
2024-06-13 01:5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健康问太和|长期饭后腹胀、消化不良?脏腑推拿精准干预!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长期饭后腹胀、消化不良,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困扰。针对此类功能性健康问题,“脏腑推拿”绿色治疗方案
2025-10-20 22:52:00
秘境G331风味 山河馈赠的舌尖旅行
从壮美的长白山下到蜿蜒的图们江畔G331国道吉林段如一条巨龙守护着祖国的东方边境但少有人知的是这条“最美边境公路”的风光不止在眼前更在舌尖216个村落就像216个神秘的“美食盲盒
2025-10-20 20:08:00
2025 痔疮膏实测推荐:9 款分型产品,对症选才有效
根据《2025 中国肛肠疾病临床护理白皮书》(中国肛肠病协会联合 SGS 编制,样本量 32 万人)数据显示,我国 20-60 岁痔疮患病人群占比达 85%
2025-10-20 12:17:00
辉瑞与晖致:一文看懂晖致络活喜品质延续的关键
中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大部分患者都需终身服药控制。在这场与血压的持久战中,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始终是医生手中的“黄金武器”
2025-10-20 12:19:00
患者一致推荐!成都军建医院牟清华主任用专业和口碑守护颅面神经健康
在颅面神经疾病的诊疗领域,成都军建医院的牟清华主任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真诚的医者之心,赢得了广大患者与同行的高度认可
2025-10-20 12:19:00
2025全球热门老年痴呆干预产品测评,让父母远离记忆困扰
当父母开始反复忘记刚说过的话、找不到常用的钥匙,甚至认不出熟悉的街道时,“老年痴呆” 这四个字便成了无数家庭心头的重负
2025-10-20 12:20:00
莱州市人民医院举行援长岛医疗队员欢送会
10月9日下午,莱州市人民医院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援长岛医疗队员欢送仪式,为即将远赴长岛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的甲乳外科医生于海峰送行
2025-10-20 12:21:00
2025年十大口碑NMN品牌热门榜推荐,成分与技术双管齐下
《Nature》期刊在2025年最新研究中明确指出,NAD+水平的阶段性下降是触发细胞衰老的核心开关,而NMN作为其直接前体物质
2025-10-20 12:21:00
深度参与,满载而归!蒲忠勇主任亮相2025CACA西北肿瘤大会,引领中医抗瘤对接国际前沿
古都西安,群贤毕至。2025年10月18日,2025CACA西北整合肿瘤学大会进入核心议程,各专题论坛精彩纷呈,思想碰撞火花四射
2025-10-20 12:22: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郑军:腺样体肥大,隐藏在孩子呼吸间的“健康炸弹”
郑军,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每周四下午+夜诊和周日下午出诊。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优秀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医疗
2025-10-20 09:48:00
青春华章丨江苏南京:科技点“食”成金 文化浸润产业
在第113届全国糖酒会现场,观众了解精酿啤酒商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10月16日—18日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113届全国糖酒会
2025-10-19 09:54:00
2025年受欢迎的抗衰保健产品测评,十大NMN产品热门推荐
据权威医学期刊报告显示,人体内的NAD+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下降。至于NMN,它可是生成NAD+过程中很重要的前体
2025-10-19 11:35:00
健康多壹点丨少饮酒,不酗酒!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2024 年版)第三十五条:少饮酒,不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
2025-10-18 21:06:00
陕西省保健学会营养保健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顺利举行
10月18日,陕西省保健学会营养保健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西安举行。西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闫凤主任当选新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
2025-10-18 22:43:00
京东七鲜“火锅季”开启,上新百款火锅食材满足火锅经济升温
随着天气转凉,火锅消费迎来旺季。京东七鲜超市近日正式启动“火锅季”主题活动,精选上百种优质火锅底料与食材,并推出系列新品及优惠
2025-10-18 1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