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英雄之爱(重读抗战家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16 06:1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沙 峰

英雄之爱(重读抗战家书)

左权家书(局部)。

沙 峰供图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烽火岁月,无数仁人志士奔赴战场,用热血捍卫祖国山河。一封封抗战家书,承载着先辈们对家国的忠诚、对亲人的眷恋,跨越硝烟与战火,诉说着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本版今起开设“重读抗战家书”栏目,展开这些带有信仰温度的信笺,聆听先辈心声,铭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我姥爷左权诞辰120周年。在这么有纪念意义的时间,接到人民日报的约稿,我思索良久,决定动手写写一直不敢写的姥爷家书这一题材。因为家书中的情感太深,内容太丰富,它也是宝贵的抗战史料。

据我所知,我的姥爷左权一共留存下来14封家书。第一封是1930年姥爷在离开上海前往闽西苏区工作前写给自己大哥毓麟的;第二封是1937年9月18日姥爷在山西稷山县写给自己叔父左铭三的;第三封是1937年12月3日姥爷在山西洪洞县写给自己母亲的。还有11封信是在1940年11月12日至1942年5月22日期间写给我的姥姥刘志兰的(本写了12封,但有一封在传递途中遗失了)。

第一封信我在2005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左权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赡养,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仅此而已,原件不知所在,很是可惜!第二封给他叔父的信,仅在我母亲左太北编辑出版的《左权家书》中读到全文,也没有看到信的原件。第三封写给太姥姥的信,我看到过原件照片。

前三封信中,姥爷都是在向家人讲国家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和残害的情况。在写给太姥姥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有代表性:

“亡国奴的确不好当,在被日寇占领的区域内,日本人大肆屠杀,奸淫掳抢,烧房子……等等,实在痛心。有些地方全村男女老幼全部杀光,所谓集体屠杀,有些捉来活埋活烧。”“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

这触目惊心的话语,讲的是民族已经陷于危亡的境地。

他还写道:

“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不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字字句句都表现出为求得民族的解放,姥爷和全体八路军将士将不惜牺牲一切去战斗。我觉得姥爷在向家人表明,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拯救民族的大业,是必须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故无法回家孝敬长辈,望得到家人的理解。

前三封信中姥爷讲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为之付出一切的决心。而姥爷写给姥姥的11封信内容更加丰富了,也让我们一家人真正感受到了姥爷的铁骨柔情!

我的姥爷左权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突围转移时,不幸被日军炮弹弹片击中头部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7岁。那一天离我母亲2岁生日只差两天。而我的母亲在自己父亲身边也只有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那时她还是不足百天的婴儿。作为后代,我们一开始对于姥爷的了解只有文字资料和前辈的讲述。这些内容仅限于姥爷的工作、生平和人们对他的印象。我们知道的左权,是枪杆子、笔杆子都硬的将才,是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英雄,是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这与其他人了解的左权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作为左权后代那无比的自豪感。直到1982年5月,我的姥姥把失而复得的姥爷的11封亲笔家书寄给我母亲,母亲才第一次从家书中看到了自己父亲的话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父爱是怎样的。

姥爷不仅是民族的英雄,更是我的亲人。说到姥爷的爱,一位将军的爱,是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的,也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在姥爷的家书中对妻子的爱情、对女儿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到太北的像片(寄来的像片收到了)及你对太北的描写,那样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增加了我的想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像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对于太北,由于有妈妈妥善的抚养,是很幸福的,做爸爸的也占(沾)了光,但也决不会忘记。”

“志兰!亲爱的,你走后我常感生活孤单,常望着有安慰的人在,你当同感。常有同志对我说,把刘志兰接回来吧。我也很同意这些同志的好意,有时竟想提议你能早些返前方,但一念及你求智欲之高,向上心之强,总想求进步,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为不延误你这些,又不得不把我的望之切念之殷情打消忍耐着。”

这些话字里行间充满了姥爷对妻女无尽的思念,同时他还想着怎么能为妻女做得更多些。为了能够知道妻女的情况,只要有同志从八路军总部去延安,姥爷就托其带上一封信,有时还有战斗胜利后缴获的糖果饼干,姥爷精心挑选的花布和他的津贴及发表文章的稿费。这些思念至深的话、关心至切的情怎能不打动作为家人的我。有时幻想着,如果姥爷能摸着我的头让我叫他一声姥爷,那该有多幸福啊!

这些信中不只有对家人的思念与关心,还记录了很多抗战前线的情况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总会有人问起,在所有的家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封。我的回答都是最后一封。

最后一封信写于1942年5月22日晚,第二天凌晨姥爷就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一起指挥八路军总部转移了。25日,姥爷牺牲在了十字岭。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这次的思念似乎更加深切。四个“念”字打破了人们习惯的三个字,似乎他还想写更多的“念”,但也表达不尽他对家人的思念。他幻想着一家三口团聚的景象,这不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美好生活吗!但是他在信中还写了这样一段话:

“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况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这又是什么意思?因为,之前姥姥曾发电报给姥爷,询问他如时局有变该如何处理女儿的问题。姥爷告诉姥姥可以把女儿寄养到老百姓家里。尽管他知道这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女儿。但他在最后一封信中仍然叮嘱姥姥可以这样做。为的就是不要影响工作,以完成民族解放大业。舍弃小家为了大家,这不就是无数走上抗战前线的将士们的选择吗!

在我看来,这封信就像一份遗书。姥爷知道当时面临的危险,他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在他用全部情感去想象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他也做出了最坚决的牺牲。

对于姥爷家书中的文字,不用我更多地分析和讲述,我想每一位看到这些内容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爱与他的恨,懂得他为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那份坚守!正是姥爷的这份爱让我懂得了作为家人的责任:传承他的精神,传承八路军精神的责任。我将用我后半生的精力把这种精神讲述给更多的人,让人们了解走上抗战前线的将士们是什么样的人,懂得他们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给予人们力量,共同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做出一份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6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左权、赵一曼后代走进百年军校:口述历史珍贵 期望持续推进
...左权给刘志兰一共寄去了11封书信,沙峰回忆道:“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饱含了姥爷对她们母女俩的想念和关心。小北北、小宝贝、小天使等等称呼,姥爷把他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最可爱的词都
2024-03-17 09:38:00
外孙追忆左权:他为民族独立战斗到了最后一秒
...是为了民族独立去做的这件事情。”沙峰向记者展示左权家书。程宇 摄1942年5月22日,左权在牺牲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尽显柔情:“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
2024-03-29 16:47:00
左权小花戏《家书》在国家大剧院开演
中国网讯 3月9日,左权小花戏《家书》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这既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级舞台的完美绽放,更是老区人民对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的深情纪念。演出现场 演出方
2025-03-10 16:14:00
光耀太行|左权外孙沙峰:我想对姥爷说……
...里地,去接回刚生产的妻子和刚出世的女儿,也在最后一家书里留下四个情意缱绻的“念”字。左权将军的部分家书。沙峰回忆,母亲继承了姥爷的遗志,为祖国的军工事业奉献了一生。母亲曾告诉
2025-08-16 17:14:00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左权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
...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一封跨越八十余载时空的家书,透着沉重的力量,深深触动人们的心弦。这封家书是1942年5月22日晚,即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刘志兰的最后一封
2025-08-20 18:10:00
...身许华夏,只为她荣光。”5月31日晚,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在山西大剧院上演,通过对峥嵘岁月的艺术呈现,诠释浓浓的家国情怀,令诸多观众动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家书
2024-06-01 20:07:00
山西左权推出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
...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以左权将军13封亲笔家书为故事脉络的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近日在山西太原首演,这是左权县正在打造的“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烽火家书》以
2023-08-13 22:55:00
...权将军牺牲72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左权家书》,该书由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主编。这次出版以手稿原件影印的形式收录了左权将军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期间,在行军
2023-09-15 08:54:00
初心永恒 信念坚贞——观《家书》感悟爱国情怀
《家书》剧照(太原舞蹈团供图)太原舞蹈团创作的红色舞剧史诗《家书》,以高君宇、左权的家书为切入点,讲述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该剧自2021年首演以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现代表
2024-04-22 19: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