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实习记者 孟霞
9月13日,记者来到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走进马永胜的办公室,第一眼就被桌子上满满当当的毕业照吸引住了。每一届学生的毕业照都被他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玻璃桌板下面,说起学生的情况,马永胜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这是21届的马宇昊同学,他通过层层体检,高考文化课成绩也远超一本线,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了……”马永胜指着桌子上的照片,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马永胜除了悉心教授学生知识之外,在国防教育方面也很有建树。说到国防教育,马永胜的思绪回到了1996年9月。那时,他考入青海民族学院(现青海民族大学)化学系,参加了为期三周的军训,那是马永胜第一次接触军训。回忆当时的情景,马永胜坦言:“虽然军训要求很严格,身心也备受煎熬,但对一切感到新奇的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训练的也很认真。”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正规的军事化训练,通过了解部队的生活,学习军事理论,让我对军队有了粗浅的认识,同时通过军训理解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对我从事学校国防教育和组织新生军训有很大的帮助。”马永胜说。
2000年9月,毕业后的马永胜到民和县马营镇马营中学任教,2005年担任马营中学德育处主任,一干就是8年,这期间学生的军训工作成了他心中最牵挂的事情。“当时乡村学校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为了满足学生的国防教育,只能由体育老师承担军训的任务。”马永胜遗憾地说。
2013年马永胜调至民和县第一中学担任化学老师,3年后又担任民和一中德育处主任,一直负责学校的新生军训和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从刚开始的走过场军训到现在的正规化军训,一路走来,马永胜感慨万千。
“一晃我到民和一中已经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亲眼见证了学校军训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现在每年的新生军训都能如期进行,去年我校还被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马永胜说。
为了确保军训安全顺利进行,马永胜事无巨细地考虑到方方面面,包括教官和学生的吃、住、休息、饮水等后勤保障以及一些防中暑、治嗓子的药物。
随着军训的正规化、标准化发展,部队对军训工作也很重视。2023年9月12日,部队相关工作人员来到民和一中进行军训回访调查,对学生的军训效果进行了解。
“军训期间我们实施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每天的训练差不多是8个小时,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学习一些国防知识,当时觉得很累,但现在觉得军训很有必要,让我很快适应了高中生活。”高一新生辛昕说。
德育,事关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目前该校有59个教学班,3307名学生,住校生1718名,校园安全教育压力大,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就像马永胜说的那样,德育处就是个“杂货铺”。
这10年来,马永胜除了担任学校德育处主任外,还担任2个班的化学老师兼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这些年,我每天早上6点10分和学生一起到校,晚上学生晚自习下课后才回家……”看似云淡风轻的讲述背后,是马永胜日日夜夜的勤勤恳恳和踏实负责。
当谈到课堂教学,马永胜说:“记得有一次在演示闻气味的化学实验时,通过讲解扇闻氯气的操作,借机给学生讲解日军侵华期间研制并实施毒气战的屈辱历史,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爱国教育。”课堂教学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马永胜坚持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灌输国防教育知识,既达到了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身体力行地为学校的国防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润物细无声,马永胜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是提高国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会在每学期的升旗仪式、安全疏散演练、文艺汇演、运动会、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中融入国防教育,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希望全社会、家庭都重视起来,和学校一起形成共育统一战线,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人才。”采访最后马永胜立足学校实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出殷切期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