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美术学院毕业季,举办毕业生画展,意味着对学生学业的检验,更是一次自我提升、自我成就的极佳时机。有人说,今年美院毕业季颇有些“脑洞大开”“生长、出圈与破坏”的意味。在我看来,从这一届毕业生展出的作品中,还真能感受到作者自我剖析的一面,有创意,有个性,让人沉入对作品特别的感受中,并产生共鸣与沉思。
欣赏美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总是把重点放在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观察上,通过对整体观察,结合对生活和艺术的看法,去感受一个作品的灵魂。这种感受,有技艺的成因,有对构架的拿捏,有对整体观感的共鸣,有对精美的视觉偏好,有沉入其中的没完没了的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可以完完全全走进一幅作品中,又完完全全地从作品中走出来,从而获得酣畅淋漓的艺术感受和享受。
带着兴趣去阅读每一件美术作品,才能真正体悟其中三味,甄别作品格调的高雅低俗,领略作品的意境蕴涵,在或美或丑的感受中,自我审检,自我过滤,从而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心境得以陶冶,洞悉艺术美丽的真谛。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沉浸在一件美术作品中无法自拔?比如我们面对罗中立的《父亲》,我们会移不动目光,因为那样一幅画中蕴含着太多的人生情感。可以说,每一幅成功的作品都拥有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张力,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足以让你动容而沉思,甚至激起某种情感喷薄而出。在我的感觉知觉中,内敛的作品更能深入我的内心。如央美雕塑系毕业生作品《寂》,一个双手环抱胸前、低头沉思的女子,由羊毛毡一点点扎出,将一份冷艳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作品整体清冷的色调和羊毛毡温暖的质感,形成一种感知上的反差,颇动人心。
这样的情感共鸣,在各地美术学院美术展中,不乏其例。是的,时代需要情感共鸣,可以说,情感共鸣是美术欣赏的核心问题,这正是本届美院毕业生作品展可圈可点的地方。
就现代人而言,一旦陷入作品的情感之中,便有了“打卡”之心,如此一来,那些“蔚然生长”的情感状态,又怎能没有莫可名状的遐思和冲动?于是,在按捺不住的情绪中损坏作品,也就是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美院毕业生作品展,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就算,也不能因此让人离开鲜活的生活。艺术,终究只是一种情愫,一个梦想,它恢宏辽阔,无边无际,它总在生长,总在出圈,它的“脑洞大开”,永远在未知的路上,永远在无穷无尽的探索追求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1: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