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萧何又是如何断定他是将帅之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9 06:0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前206年中旬,当时离秦朝灭亡只过了不到半年,项羽已经把天下分成了18份,分别分给了18位灭秦有功的诸侯,在灭秦之战中功劳仅次于项羽的刘邦,被分配到偏远的巴蜀、汉中之地做汉王。

战国中后期,秦国兼并了地广人稀的巴蜀后,为了开发这里,开始组织秦国人向这里移民。就像是近代列强开发新开辟的海外殖民地一样,正经的老百姓没有移民的意愿,秦政府只能把本国的罪犯送往巴蜀,让他们成为开发这块新土地的移民主力。

后来,巴蜀就逐渐变成了秦国安置罪犯的地方,而项羽之所以要把刘邦分封到这里,就是为了借助这层意思来羞辱他。巴蜀之地不仅“名声”不好,地理位置也不好,这里远离中原且相对闭塞,仅有几条难于上青天的道路能与秦地交通。

更要命的是,秦末起义时,刘邦起兵于楚国,转战于中原,部下大多是从楚国和中原招募的。如今秦朝已经灭亡,战事已经停息,刘邦的部下一心想着回老家抱老婆孩子,不愿跟随他到偏远的巴蜀之地受苦,所以刘邦带兵入巴蜀的路上,就有很多将士在半路上偷偷溜走,韩信就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韩信的职位是治粟都尉,算是一个高级军官,可是心大的韩信并不满足于这个职位。他在刘邦手下迟迟得不到重用,如今见刘邦又被分封到这么一个破地方,不禁心灰意冷,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刘邦、另寻明主,所以在军队行进至南郑时他偷偷溜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溜走后心急如焚,来不及提前告知刘邦,就自己骑着一匹马去追韩信了。等汉军扎好营寨清点人数时,刘邦发现萧何已不知所踪,误以为他也偷偷溜走了,不禁勃然大怒,没了萧何,他就像是失去了一条手臂。

没想到才过去几天,萧何又自己回来了,他亲自去刘邦的大帐谢罪,刘邦见到萧何后又怒又喜,大骂道:“你为何要逃走!”萧何面不改色地答道:“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回一个逃走的人。”

刘邦问他追谁去了,当听萧何说他追的是韩信,刘邦又怒不可遏地骂道:“一路上逃走了十多个将军,也没见你去追其中某个,如今竟去追一个无关轻重的韩信,你肯定是在骗我!”

萧何解释道,像那些所谓的将军,军中一抓就是一大把,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他还用激将法刺激刘邦道:如果你只想当个小小的关中王,自然用不到韩信,但如果你有夺取天下的志向,韩信就必不可缺。

刘邦并不欣赏韩信,但萧何的话已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只好敷衍着答应让韩信当个将军。萧何却意志坚定地说:“不让韩信当大将军,就始终留不住他!”刘邦只好敷衍地答应了,正要让人把韩信喊来授职,萧何又开口了:“你太无礼了!拜大将是大事,你怎能像喊小孩到自己面前一样招呼韩信来受职呢?应该选个好日子,你斋戒几天,让人搭个祭坛,备好礼节才行!”

在萧何的一再坚持下,刘邦很不情愿地用极其隆重的仪式,当着诸位将领的面,在祭坛上庄重地授予了韩信大将之职。向来傲慢无礼的刘邦,以前从未有过如此庄重的时刻,从未像此次拜大将一样隆重地授予下属官职,此次拜将仪式让众人皆惊,也给足了韩信面子。

汉中对

拜将结束后,刘邦召见韩信,想看看他究竟有何门道。当时刘邦和项羽并未交恶,名义上仍然是盟友,韩信开口的第一句话就针对项羽,他结合自己在项羽帐下效力时对他的观察,分析了项羽的长处与短处,教刘邦如何避长击短以对付项羽。

刘邦与项羽的矛盾在当时鲜有人知,刘邦也从来不敢公开表露自己对项羽的敌意,韩信这个小小的后勤军官竟能看透这些,这让刘邦深感意外。接着韩信又分析了刘邦部下的心理,他们都是东方人,不愿意在巴蜀之地久留,他们归乡心切,迫切想回到中原,如果能利用他们这种迫切的心理,带着他们挥师东进,刘邦军队东进的步伐将势不可挡。

韩信还指出,三秦的三位国王曾带领秦军抵抗项羽,后来他们向项羽投降,麾下的二十万秦人全部被坑杀。这三人是秦国的叛徒,如今却做了秦国的王,秦国人恨他们恨得咬牙切齿,若有战事,秦国人必定不愿为他们奋死作战;而刘邦之前在秦国的一切举措深得拥护,秦国百姓都拥护刘邦,愿意为刘邦夺取三秦效力,所以三秦是刘邦的囊中之物。

这就是韩信《汉中对》的大致内容,其战略构思的深度和广度,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刘邦听完这些分析后大喜过望,在此次接见韩信之前他从未欣赏过韩信,而此次之后,刘邦认为自己遇见韩信太晚了,若早点重用他,岂会落到被困在巴蜀的下场!

萧何为何知道韩信有将帅之才?

韩信献《汉中对》后过了一年,他才开始带兵打仗,此次他从秦地出发,接连攻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并降服了燕国,帮助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有过带兵打仗的任何经验,那么萧何是如何得知韩信有将帅之才的呢?

其实就算韩信没有建立日后的卓越功勋,仅凭这个《汉中对》,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天下无双的国士了。韩信此前虽然没有作战经验,但他对军事和战略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对于韩信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来说,是否有实战经验实际上是不重要的。

韩信遇到的第一个伯乐是夏侯婴而非萧何。夏侯婴是刘邦的同乡,同时也是第一批跟随刘邦起兵的人,负责为刘邦驾车、保护刘邦的安全,他的职位虽然不突出,但他的地位十分特殊。

韩信刚投奔到刘邦这里时,不仅没有露出头角,反而因为一次牵连而险些丢了性命;那次他与一帮同犯被挨个处决,轮到韩信受刑时,前面已经死了十三个人。在临死的关头,韩信四处张望,恰好发现夏侯婴也在场,于是朝他高呼道:“难道沛公不想得到天下了吗?为何要斩军中的壮士!”

一个死刑犯,在即将受刑时竟能用这样的气度说出这样豪壮的话,这触动了夏侯婴,他断定眼前这个死刑犯非比寻常,于是立即下令将韩信释放。之后夏侯婴与韩信交谈,愈发欣赏韩信,断定他就是那个能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壮士。交谈结束后,夏侯婴立即前往拜会刘邦,极力举荐韩信,可是刘邦并不太当回事,只答应提拔韩信做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这个官职,从名字上就可看出来是个管后勤的军官。韩信当了这个官后,开始在主管后勤的萧何手下做事。或许是因为发现韩信能与夏侯婴这等人接触而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因为韩信做事周全而注意到了他,也或许是因为工作上的接触而逐渐熟悉了他——总之,萧何逐渐开始欣赏这个下属,开始与他攀谈天下大事,在交谈之中发现韩信是个绝世无双的国士。

萧何也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韩信,但是结果都不太好,刘邦始终不愿见韩信一面,所以一直无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之处。

在月下追韩信之前,萧何与韩信很可能已经有了好几年的交情(韩信被提拔为治粟都尉的时间不详),几年的时间足以看清一个人的为人与能力,我们也不难猜到,萧何对韩信的态度是越来越欣赏的。其实很多时候,观察一个人的气度与谈吐,就足以看出那人所在的层次了,像萧何那样慧眼识珠的人物,发掘出一个人才并不难,更何况他面对的韩信并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被蒙上再多污垢也依旧光亮耀眼的无双国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刘邦集团崛起的起点,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从长安来到汉中的南郑,一路翻山越岭,数十位将领逃走。韩信认为萧何、夏侯婴肯定多次在刘邦面前推荐自己了,但是刘邦仍然不
2024-06-10 21:23:00
萧何的识人智慧:发掘韩信的潜力
萧何是刘邦开创西汉的第一功臣,其辨人识人的本事绝对是一流的,他为刘邦引荐了不少谋臣良将,经萧何推荐的将士大部分在开国之初建立了赫赫功勋,其中最重要的要属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自古以
2023-11-03 15:35:00
韩信的死与萧何有关系吗
“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人却认为萧何
2023-05-28 11:04:00
萧何极力追求韩信为什么最后要诱杀他
韩信能为刘邦效力,成为初汉三杰是拜萧何所赐。但韩信最后被杀,也是萧何出谋划策,才得以诱杀成功。感觉韩信的一生都是被萧何所掌控,为什么萧何早年力荐韩信,最后又要亲手将他除掉呢?实际
2023-05-17 16:05:00
汉初三杰只有韩信被杀,不谋反也难逃一死
说起汉初三杰,那就必须提到韩信。他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后人奉为"兵仙"、"战神"。刘邦评价道:"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人物,为何最后难逃一死呢?其实关
2023-02-21 21:08:00
...再受到了刘邦的一帮老班底的举荐,先是夏侯婴,而后是萧何。萧何表现得更为奇葩,怒骂刘邦错失了韩信这样的“奇才”的同时,亲自出马追回了已经逃离刘邦阵营的韩信,并恳请刘邦委任韩信为
2024-05-27 18:07:00
萧何是如何看出韩信有统帅三军的能力的?
...思的人,吃百家饭长大,也受过胯下之辱,但是之后却被萧何发掘出来了,做上了大将军的,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个萧何到底是怎么知道韩信有才华的呢?虽说实践出真知,但是在那个年代,一
2023-02-13 15:43:00
韩信死后,萧何为何让人骂了上千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功离不开萧何的帮助,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没有萧何的力荐,就不会有汉朝的大将军。不过,韩信被吕后杀后,萧何对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却让后人痛骂他
2024-10-16 12:36:00
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谋反,为何刘邦却没杀他?
...但是后来因为家族没落也过了一段黑暗的生活。但是因为萧何的出现改变了韩信的生活。韩信本来就是才华横溢之人,但是之前一直四处碰壁,萧何像一个伯乐一样出现发现了这匹千里马,来到刘邦
2023-05-19 04: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