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30 17:33:00 来源:新周刊

2023年,是人们全体陷入“迷惘”的一年。

一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乏力,年轻人在“躺平”和“内卷”中不断摇摆,同时还要被“社会时钟”所追赶,倦怠不堪;在科技领域,基础科学多年未见重大理论突破,科技公司OpenAI的超级对话模型 ChatGPT横空出世,AI取代人类的焦虑第一次变得如此具象和迫近……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带来的庞杂信息流无时无刻不在挑拨着人们的情绪。观点众说纷纭,但事实真伪难辨。每天被“信息爆炸”和“信息茧房”双重攻击的人们,从未像今时今日这般,如此渴望对真相的洞见。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今时今日的我们渴望对真相的洞见。(图/《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恰恰是这些对世界、对未来、对自身的深刻洞见构成了对抗时代焦虑和迷惘的解药。

我们渴望对未来的洞见。因为唯有对未来产生深刻洞见,才能于不确定中寻得一丝确定,让我们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我们呼唤对常识和知识的洞见。因为唯有尊重常识和知识,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辨别信息真伪,不人云亦云,平和理性地达观点。

我们更向往对自身的洞见。因为唯有向内深入觉察,才不会陷入与他人比较所带来的种种痛苦,才不会被周围环境轻易影响,陷入内耗。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深刻的洞见让人有了对抗焦虑和迷茫的沉着和冷静。(图/《千寻小姐》)

作为一家会聚了全国各行各业顶尖专家和专业答主的全方位综合知识分享平台,知乎一直致力于回答当下人们的重要关切,提供专业洞见。

2023年岁末之际,知乎推出的《2024洞见对谈》知识演讲对谈节目就大模型、固态电池、中国科幻、mRNA技术、社会心理、体育、宏观经济、人类世八大2023年热议话题,邀请多位各领域顶尖专家分别进行主题演讲,并与多位知乎答主对谈,一起关心人类的未来,探讨困扰当下的真问题。在对谈的碰撞中,输出专业洞见。

@知乎答主Bearhow熊浩:

用“月光精神”抵御社会时钟焦虑

当“三十而立”的古训被异化成了当代年轻人必须要遵守的“社会时钟”,每个人都像被缚上了重重枷锁。何时上学、工作、买房、结婚……当年龄成为了标记人生重要阶段的唯一刻度,个体的人生节奏注定会被忽视。这种隐形的博弈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入到焦虑和无助的状态,最终陷入自我战斗、与己为敌的困境。

对此,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在知乎《2024洞见对谈》中分析,“社会时钟”之所以在今天遭致越来越多的厌烦,是因为当这种统一的时间观念遭遇了现代科技的加持之后,会逐渐从外在于我们的刻度变成内在于我们的追逐。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社会时钟”的时间观念让人们陷入对自我追逐的压力之中。(图/《我的解放日志》)

“当这种统一的时间观念开始泛滥,我们自己的时间就会随之消失。于是内在和外在开始拔河,个体的向往和社会的期待开始竞争,人们也因此会感到焦虑、困惑,甚至是荒诞。”熊浩表示。

熊浩将“社会时钟”给个体带来的焦虑和困惑感归结于自己与自己的冲突,一种内在的精神领域所发生的不同价值观的拉扯以及自我和自我的缠绕。

对此,他给出了三个抵抗“社会时钟”的处方——培养充沛的人文素养、巩固内在自我和刻意创造逆反式闲暇。

其中,他特意强调了刻意创造逆反式闲暇的重要性——用“月光精神”来抵御漫长的白日时间中的庸常,人为创造出一种对白天“日光精神”的逃逸、偏离,甚至是批判的时空。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夜晚与趣味相投的搭子一起度过闲暇时光。(图/《月亮与蛋糕》)

熊浩强调,“逆反式闲暇”的重点不是放空,而是逆反。比如去逛夜市,在夜市摆摊卖东西;参加一个旅行团,阅历没见过的风景、阅历陌生的人;找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搭子”,无须互相长久陪伴,只是在兴趣发生的时候,能够互相“搭把手”,还可以在万圣节时,穿上奇装异服参加“百鬼夜行”……

他解释,“月光精神”跟工作无关,但它不是简单的不工作,是希望你能超越本职工作,通过这种意义的探索,从而完成自我上的寻觅;月光精神不是星光不负赶路人,而是星光不负赏月人;月光精神是把工作作为生活的背景,而不是相反的那种歌颂;月光精神是劝你慢一点,放轻松,多尝试试试看,产生对常规生活的那种偏离,因为在这种偏离中,你会见到生活的芭蕾。

“2023年,我见到了太多与己为敌的人。”熊浩衷心希望,在2024年能看到“月光精神”更大规模的复兴,能涌现出更多元的“月光市场”。

@知乎答主张小北:

用中国科幻,

书写中国人在未来世界的位置

知乎十年新知答主、编剧、导演张小北是一位影迷,更是一名资深科幻迷。

2023年是让张小北感到振奋的一年。这一年,《三体》电视剧、动画和《流浪地球2》等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让科幻从小众走向大众文化台前;这一年,世界科幻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家海漄凭借科幻小说《时空画师》摘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张小北欣喜地发现,成都科幻馆的中国科幻迷普遍都很年轻,人流之中还有很多是正在上学的孩子。这同样让前来观展的外国科幻迷感到惊讶,他们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来到成都科幻馆参观的人们。(图/视觉中国)

中国科幻,未来可期。张小北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恢复,中国科幻正在诞生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

它用故事加影像的通俗形式给大众传递了一种信念,那就是虽然人性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但科学的进步确实可以带来生产力的进步,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转变。在那个未来的美好世界中,我们相信人定胜天,相信科技进步能够带来社会进步,相信集体和团结的力量能够战胜人性的狭隘和偏激,中国人可以运用科技进步的力量带来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和个体的幸福。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人们一直相信科技的力量。(图/《三体》)

“中国科幻的这个核心逻辑一直没有改变过,因为它是当代中国人在内心深处广泛认同的一种价值观。这种愿景一直呈现在中国科幻的创作中,并不断地被强化。”张小北表示。

中国科幻存在的意义,还在于呈现出一种中国人在未来世界中所处位置的图景。“就像《三体》小说中的名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以及电影《流浪地球》里那句著名的‘饱和式救援’和‘50岁以上的人请出列’,这些引发中国观众深刻共鸣的故事和瞬间,都属于我们中国人能够发自内心去相信的未来。”他这样解释。

“科幻从来都不负责预言,科幻只是让我们相信一种未来。”张小北表示。他认为,对中国科幻迷来说,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对于未来的中国年轻人,甚至是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年轻人,中国科幻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让我们相信有一些未来,我们现在可以使之发生。

2024,你不懂的,

知乎给你提供洞见

所有你关心的事,都能在知乎上找到答案。知乎不仅是你身边的知识问答分享平台,更是连接专家、答主和普通人,让专业洞见变得触手可及的洞见提供者。

向公众持续提供前瞻、专业、深刻的科技、人文社会和经济洞见是知乎一直以来所追寻的方向。作为一家以科学科技为基石内容的问答社区,知乎自创办以来,始终坚守初心,不为流量随波逐流,坚持传递理性、客观的观点和态度。这在碎片化和娱乐化信息泛滥,洞悉人性的算法占据人们“精神空间”空间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从碎片信息、系统知识到专业洞见是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洞见,是信息穿越理性思考和系统性总结后,历经层层淬炼沉淀出的智慧结晶。

在知乎为公众搭建的舆论场中,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参与对话、交流,在观点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洞见。这在互联网空间逐渐“极化”,偏见逐渐攻占理性的当下,更显难得。因此,也唯有在知乎平台上,能产生如此之多深刻、专业、关于未来的洞见。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在刚刚举办的知乎《2024洞见对谈》知识演讲对谈节目中,知乎邀请到了全国顶尖专家学者、知乎答主和观众齐聚一堂,探索未来、共话明天。

其中,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知乎答主吴翼围绕大模型应用发表观点,认为大模型应用在2024年将迎来春天,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产品经理。

固态电池量产在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知乎答主李泓描绘了未来“电动生活”的图景。

编剧、导演、知乎十年新知答主张小北,分享了他关于中国科幻的洞见。

石药集团核酸药物研究院负责人、知乎答主苏晓晔在对谈中分享了自己对诺贝尔奖后,mRNA技术如何步入下一程的期待和看法。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知乎答主熊浩用温馨治愈的语言,为面对“社会时钟”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如何避免与己为敌的处方。

“村BA”“村超”火爆背后,资深媒体人、肆客体育创始人、知乎答主颜强聚焦中国体育的未来,讲述中国体育能否“返璞归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人文社科学院发展与治理教研部主任、校长讲座教授陶然就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该从哪里突破?

人类活动已对地球环境造成诸多深刻影响,“人类世”将至,人类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地理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知乎答主谭亮成从地质学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人类环境的看法。

结尾

在追寻洞见的路上,知乎始终与你相伴。知乎《2024洞见对谈》的所有内容已于知乎平台全面上线,这是继知乎《2023洞见对谈》后,知乎举办的第二届大型年终知识演讲对谈节目。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知乎《2024洞见对谈》的所有内容已于知乎平台全面上线。(图/知乎页面截图)

每年岁末,知乎都会参考“年度在乎问题”“年度在乎讨论”等大众提问,整理盘点出公众热议话题,邀请顶尖专家、学者、知乎答主进行一场“关于明天和未来”的对谈,回答公众关切,用专业、理性的态度和前瞻性视角对这些话题进行科学预判。

语言博大精深,若考究起来,“洞见”一词可溯源至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那个著名的“洞穴人”隐喻——一群被束缚在洞穴里的人把洞壁中的投影当作全部的世界。而“洞见”,则是那个意外挣脱束缚、走出洞穴的人看到的阳光下的真实。

在2024知乎洞见,我看到了明天的世界

走出“洞穴”,看到的阳光下的真实。(图/pexels)

然而,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走出洞穴的人真的看到了真实的景象吗?洞穴之外是天空,天空之外还有更浩渺的宇宙。作为个体的世界观永远是相对而言的。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追逐那个并不存在的真实,且永无止境。

但人性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我们不会因此而气馁或陷入虚无。对探寻真理的渴望像“思想钢印”一般刻在了人类的脑子里。经实践所证实的经验,经岁月沉淀成了知识,在一代代人的洞见传承中,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引领人类穿越一个又一个“洞穴”,最终无限接近于真理的彼岸。

作者:周叠瑶

校对:邹蔚昀

排版:鹿子芮

封面:pexels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0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诺奖得主&雨果奖入围作家成都对谈,“领航少年”科幻创作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最大之一的雨果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诺贝尔奖的世界,能不能装下雨果奖的脑洞?诺贝尔奖得主的答案是:能!9月10日下午,由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诺贝尔奖获得者青
2023-09-11 10:09:00
没看过《三体》,可以先看它
...授@戴锦华 的对谈中,提出了“思想实验”的概念,“从世界上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幻就给人们这种想象的空间”,而且,它看起来足够真实。《解码三体》节目插图。/腾
2023-01-19 19:39:00
换一种视角来解码“三体”
...何一个重要的场合被讨论的。不仅仅在中国,《三体》在世界科幻领域都有自己的位置。截至2021年底,《三体》的国内实体和电子书发行量近3000万套,全球输出31个语种,海外实体书
2023-01-18 12:00:00
新东方创始人新作《思行无界》上市:俞敏洪与思考者的15次灵魂对话
...者的独特见解和背后的底层逻辑,助力读者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笃定。《思行无界》上市15次思维交锋:不是答案的叠加,而是思想的裂变2021年末,一篇与中国青年作家刘大铭对
2025-07-03 10:10:00
《解码三体》上线!专家出镜,刘慈欣任顾问
...科幻小说巅峰之作《三体》。围绕《三体》的宏大故事与世界观,《解码三体》以“叙事学:基础篇”“未来学:进阶篇”“人文学:深度篇”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三体》原著作品。通过嘉宾对谈
2023-01-18 07:05:00
《沙丘2》的对话成了笑话,陈思诚颜面尽失
...》我都看过。所以我们中国导演和电影人要更加努力,让世界都看到我们的电影。现在说风格还言之尚早,向维导自荐一下我的新片《解密》,里面讲述了十个梦,我自己也很忐忑,虽然之前有成功
2024-03-16 11:39:00
成都青羊学子现身世界科幻大会,与雨果奖得主对话!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10月22日下午,2023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启幕的第5天,成都科幻馆太阳厅上演了一场“科创少年x科幻大咖”的精彩对谈。成都市石室联合成飞学校、成都市树德
2023-10-23 17:26:00
矩阵之外的世界
...这堵墙足足横跨了35亿光年,将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如果这一推断成立,即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宇宙其实是存在边界的,也就是说,宇宙是有尽头的。那么,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
2024-01-25 14:21:00
导演维伦纽瓦对话郭帆:希望去《流浪地球3》片场参观
...还是戏剧张力都能够被拉开,特别容易让我们代入到这个世界里面来。”而问及丹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对《流浪地球》系列有着怎样的印象时,他说自己非常感动,电影的宏大叙事、复杂镜头,以及
2024-03-19 20:0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
太燃了!无人机空中展旗!高新区国庆“氛围组”已上线!
2025-10-03 23:48:00
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吸引用户下单超100万元团购券
9月29日,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北京卫视发起“老板驾到”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国庆中秋消费。抖音用户在@北京卫视 直播间下单超1万次
2025-10-03 18:36:00
“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首日盛况 打造国庆科技打卡新地标
国庆首日,“FutureBOT未来引力”2025北京机器人文化节在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国庆假期极具科技温度的打卡地
2025-10-03 19:06:00
走到白石山巅的尽头,这家建在悬崖边的“云端咖啡厅”绝对让你惊呼。
2025-10-03 11:37:00
泰康人寿发布新品“泰康百万药无忧(庆典版)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百万药无忧”),以广覆盖、易投保、强保障、低费率为优势
2025-10-03 09: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林雨新)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据管理峰会“数据要素分论坛暨大数据统计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管理研讨会”上
2025-10-03 08:38:00
兴趣-实践-视野:达芬奇金奖少年带来的教育启示录
摘要:2025“你是达芬奇”全球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创新赛圆满落幕,其中金奖获奖少年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AI赋能的新时代
2025-10-02 16:22:00
单日调用近1万亿次,高德助力北斗规模化民用跨入新量级
2025年10月1日,随着国庆长假首日出行高峰的到来,高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量接近1万亿次,支撑导航总里程数超90亿公里
2025-10-02 22:31:00
10月1日,从太钢获悉,今年以来,太钢不锈进料加工团队以“精准备案、高效协同”为核心,在进料铬铁镍铁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5-10-02 17:3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记者昨日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获悉,该公司打造的“鼓浪屿AI伴游”服务已正式上线。市民和游客只需打开“鼓浪屿元宇宙”微信小程序
2025-10-02 0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