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交玥彤已经45岁了,她是最后一批七零后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和同龄人一样逐渐感受到岁月的痕迹,意识到陪伴父母的时间有限,亲情的珍贵愈发凸显。
她的父亲是五个兄弟姊妹中的一员,李玥彤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父亲今年已经80岁了,她和姊妹们原本计划着为父亲举办一场盛大的生日宴,邀请亲戚们共同庆祝。
然而,父亲却坚决反对这个主意,笑称她们无事找事。他不愿意过80大寿,理由却让李玥彤哭笑不得。父亲认为“过寿过七不过八”,还举例说村里某些老人过了80岁生日后不久就离世了,似乎八十寿辰成了一个预兆。
尽管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老人们对此却颇为信奉。父亲虽然身体硬朗,但也时常感叹现在的生活远比年轻时好了许多。他和母亲在家旁边的菜园里种着各种时令蔬菜,还养着二十多只鸡。这些都是他们享受退休生活的一部分。
李玥彤家和叔叔的家只隔着十几米远的距离,他们之间关系密切。父母虽然不再年轻,但他们仍然努力保养身体,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叔叔比我爸小五岁,但他体型较胖,常常打呼噜。父亲每逢闲暇便去叔叔家找他聊天,有时候还喊他来家里烤火。然而,叔叔一坐下就打瞌睡,不管周围有多少人聊天声多大,他都能安然入睡,打着响亮的呼噜。
父亲经常埋怨:“跟你叔叔说话没劲,他一坐下就睡觉,简直无法交流。他到底是怎么那么能睡。”
叔叔总是被大家取笑,每次被惊醒后都尴尬地笑笑,然后又慢慢低下头打起了呼噜。
我们已经习惯了叔叔这种状态,不再多加议论。
父亲说有时候叔叔坐在他面前打瞌睡,但他还是喜欢每天跟叔叔坐一会,相互陪伴。
然而,我们万万没有料到,一个清晨,正月初六,我们去叫父亲起床吃早餐,他起初应了一声,但后来我们做好早餐后,他仍未起床。
母亲生气地喊:“起来吃饭了,要喊你多少次才醒啊?”
母亲走到父亲床边,他张了张嘴,但说不出话来。
母亲察觉到父亲不对劲,立刻喊我们过来:“快来,你爸不对劲,说不出话来。”
我们几姐妹冲进房间,父亲看到我们后,头一歪,便永远地合上了眼睛。
父亲突然离世,毫无征兆,让我们措手不及。
母亲抱着父亲哭得伤心欲绝:“你啊,老头子,当初明明答应等我先走,现在怎么说话不算数了?你享福去了,却抛下我一个人,我该怎么办啊?”
大姐泣不成声地冲出去,呼喊叔叔、婶婶和堂弟过来,二姐颤抖着拨通几个姑姑的电话,而我茫然地跪在地上,不知该如何是好……
叔叔蹒跚着走了过来,扶着门边哭喊:“哥……”
他似乎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走到床边摸了摸父亲的脖子,然后泣不成声地说道:“哥,昨天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喝酒呢,没想到那已经是我们兄弟最后一次相聚了!你怎么这么突然地离开了?你不是说还有两瓶好酒要等着我们一起喝吗?”
我们跪在地上,堂弟拿来一大束鞭炮出去点燃作为告别。
不久,邻居们陆续赶来我家,个个面容悲痛,都难以置信父亲会这样突然离去。有人询问:“你爸爸是不是之前身体有什么不适?”
我们哭泣着摇头,叔叔告诉其他人:“昨天我们还在家吃年夜饭,大家围坐一桌,我和我哥还喝了几杯酒。他昨天还挺好的,没想到一大早我大侄女就跑来告诉我说我哥……我简直不敢相信,以为她在开玩笑……”叔叔说到这儿又抽泣起来。
邻居们纷纷进房看望父亲最后一眼。
我们对这样的情形束手无策,平日里主持这类事务的叔叔主动站了出来,帮助我们安排一切。大家听从他的指示,开始忙碌起来。
叔叔和我们一起跪在地上给父亲烧纸钱,他一边点燃一边感慨:“哥,你多带点钱去,日子会好过些……”
在父亲的丧礼期间,叔叔不再像往常一样总是打瞌睡了。
他每天早早就起来,来我家给父亲上香,每次上完香都会站在父亲的遗像前久久地凝视。
邻居们笑他:“荣叔,平时你一坐下就打瞌睡,这几天怎么一点都不犯困了?”
叔叔深深叹了口气,强颜欢笑地说:“这段时间我要好好陪陪我哥,过了这阵子我就再也没机会陪他了。”
父亲在家中的最后一晚,我们三姐妹都陪伴在他的灵柩旁打地铺,度过了他的最后时刻。
意料之外的是,叔叔和堂弟也来了。叔叔坐在地上,默默地凝视着父亲的遗体。
我们担心叔叔吃不消,劝他回去休息,但他不为所动。
叔叔说:“别劝我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想再陪陪你们爸一会儿。”
我们无法阻止叔叔,大姐默默地从房间里拿出几床厚被子铺在地上,给叔叔盖上一床。
叔叔静静地坐着,没有说话,也没有入睡,只是一直盯着灵柩。
深夜十一点,我和堂弟强行把叔叔扶起来,送他回家,因为我们担心他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会身体不适。
第二天一大早,叔叔准备了一碗扣肉、一条红烧鱼和父亲爱吃的豆腐,摆在父亲的灵前,然后上香。
婶婶过来说:“叔叔早早就起来准备了这些,他说想让你爸再尝尝我们家的饭菜。”
送父亲上山时下着小雨,我们不让叔叔去,但他坚持要送。
最后,我们不得不让他去了,只好让堂弟和堂妹搀扶着他。虽然他走得很慢,但一路上没有停下来。
如今父亲已经安息十多天了,我们再也没见叔叔大笑过。他依然坐着打瞌睡,但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开心。
也许在叔叔心里,他和父亲相伴了七十多年,突然失去父亲仍然难以接受。也许叔叔对这份兄弟情难以割舍。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半世父母恩,一世兄弟情吧!在叔叔和父亲身上,我深刻地领悟了这一点。
愿我们都能珍惜身边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0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