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21: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可以肯定的是,史家对隋炀帝道义上的评价是比较苛刻的。换言之,一定程度上是唐人在黑隋炀帝,毕竟“杨家种树李家摘果”,黑黑他才能证明唐政权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可以理解的。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至于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有关的说法就比较多了。野史说他是为了到南方找乐子,比如看琼花、玩女人。总之就是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这就比较扯了。作为皇帝,隋炀帝身边是不缺女人的,更不缺花看的,何以为这两个初级需求来修建大运河。况且,即便没有大运河,隋炀帝一样到得了扬州。这明显是后世文学家在黑他。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隋炀帝修大运河并不是独创。早在他之前,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就命民伕开凿了邗沟。邗沟在长江北岸的邗河开始,一路向北,将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贯通了长江与淮河。有了邗沟,吴国伐齐远征的战略目标逐步成为现实。

邗沟之后是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同样为服务于军事。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各地方政权又修建长短不等的运河河道。这些运河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到了隋炀帝这,他做的就是将这些地方性运河重新梳理,并挑选重要的连接起来。这一过程中少不了疏浚和开凿。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当然,这个工程量比较大,也引发了人们对他工程征讨、滥用民力的评判。史载,大业元年至六年,也就是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河道,修了隋唐大运河。这个不用后人说,事实就摆在那呢?

隋炀帝为什么要将这些运河连接起来呢?

那是因为,隋朝刚刚建立,而且初步实现了统一。但是分裂日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经济上,不同地域尤其是南北都有隔阂和差距的。而如果有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推动人流、物流的形成,则能逐步化解这些问题。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所以,隋炀帝修运河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从具体情况来看,修运河也是迫在眉睫之事。

在北方,东,突厥屡屡侵犯边境,高句丽虎视眈眈,而且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事;在南方,江南的叛乱不断,史书有载“婴州人汪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侩皆举兵反”。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这就解释了隋炀帝为什么不仅要在南方修,还要在北方修,并且一直修建了涿郡。可以想象,从南方将粮草、士兵运到涿郡,然后再由涿郡运到东北战场是不是就方便了很多。

如此一来,运河的距离就大大拉长了,从南到北一度达到了2000多公里。有了这条运河,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才有了可能。

在统一的国家形态下,修建大运河也是势在必行之事。隋朝之后,唐朝又接着开凿、疏浚、整修大运河,整个唐帝国从中获益无数。这才有了隋唐大运河之名。

大运河为何成了隋炀帝的人生污点

至于唐人将大运河与隋炀帝联系起来,说他是暴君、昏君,这就有点言过其实了,甚至说刻意抹黑了。

唐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等,共禹论功不较多。”这种评价就比较中肯和客观。

纵使隋炀帝有大运河护体,但在文人的笔下,他的负面形象已无法逆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炀帝是造福百姓多,还是祸害多?
...,大家都明白是秦二世;但是二世而亡却还有一个那就是隋炀帝。或许并不陌生这个名称,因为他在历史书上是专有的恶名昭著之徒,为人极其自私导致那个时代民不聊生,要说他是真正的恶人历史
2023-05-02 05:26:00
聊聊隋炀帝杨广的两面人生
隋炀帝杨广,史书多称其是昏君,特别是在民间传说中,更是把他说成是暴君、昏君。但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隋炀帝杨广的另一面。1、贤达君子杨广称帝之前,也
2024-06-15 14:58:00
为什么隋炀帝要拼命修这条大运河呢?他的目的何在呢
...如何荒淫误国的唐朝士大夫此时已经不再把心思放在嘲笑隋炀帝的误国了。因为仔细看来,唐玄宗的荒淫比起隋炀帝有过之而不及,最起码隋炀帝没有被萧皇后影响国策的决定,而唐玄宗却任用了杨
2024-05-08 19:25:00
揭秘悲情隋炀帝,不为人知的双面人生
如果笔者在这里提起隋炀帝这三个字,大家第一想法会是什么呢?昏庸无道?穷兵黩武?还是好大喜功?没错,历史上的隋炀帝确实是以恶出名,在他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我们总是以昏君来定义他,
2023-05-02 05:28:00
...朝的是秦二世昏庸无能,赵高祸乱朝政,导致国家崩溃。隋炀帝却是太能干了,太能折腾了,最后把国家折腾没了。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评价很高,虽然他是篡夺了外孙周静帝的天下,但是他结束了
2024-05-22 06:01:00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千古一帝?揭开历史的迷雾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辩证一下隋炀帝杨广的生平,他究竟是千古一帝还是昏庸无道?说他是明君吧,为何把大隋一盘好棋下的支离破碎,最终二世亡国。说他是昏君吧,为何又能作出堪比秦皇汉武的功绩
2024-05-06 19:58:00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这条大运河,征用了几百万人,他开凿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两地的交通和
2023-09-03 16:38:00
隋炀帝死后,他的萧皇后为何能够安然无恙活到81岁
隋炀帝恐怕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了,不过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昏君。在小说隋唐演义中,甚至是出现了隋炀帝弑父的描写。即使是在正史中,对隋文帝的死也是充满了谜团。时至今日,隋炀帝
2024-06-15 15:21:00
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的原因:经济、军事与统治的考量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宏大的工程和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大运河。那么,为什么隋炀帝杨广要修建大运河呢?首先,修建大运河可以促进南北方向的经
2023-11-08 04: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