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多规合一”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 (春到司莫拉 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
——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社区做好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董梅通讯员李俊
从“依托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到“依托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和美乡风、有效治理,最终落脚于农民的美好生活”,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社区依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多规合一”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打通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通道,绘就出一幅美丽乡村海棠新画卷。
植树养林,打造生态宜居社区
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首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生态”二字早已深深烙印于海棠洼发展的步伐中。
以前的海棠洼还是一片“荒地秃山”,在杨善洲老书记的号召下,海棠洼村民一直坚持“植树养林”,把山地当耕地种,把山林当菜园子管,经过几十年努力,海棠洼的森林面积从当初的3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68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7%。不止海棠洼,如今的水寨乡林地面积约1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这里还有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次森林之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境内盛产松茸、松露、黑美人土豆、苦荞、松子、核桃等,还拥有3A级景区马鹿塘文化养生园和2A级景区海棠洼自然村。
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水寨乡科学规划,明确红线、蓝线、紫线、绿线,合理规划保护区域、建设区域,明确产业布局,预留发展用地,为今后发展绘好蓝图。2006年至今,海棠洼一直保持着“省级文明村”的荣誉;2010年10月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2019年12月获评“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12月获评“云南省美丽村庄”。
“一红一绿”,带动村民共致富
在开展村庄规划上,海棠洼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突出“一红一绿”,以党建红色文化为引领,在讲好新时代农村故事的同时,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植,以松茸、块菌、洋芋、荞叶等生态食品为主打,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提升了社区生态旅游和餐饮竞争活力。
社区采用“合作社+”模式,建设了900平方米的旅游综合接待中心,联合海棠洼及周边村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闲置农房等资源,实现整体环境提升和特色产业发展。
每当入夏,山林平静蜿蜒的乡村路上,就会有许多市民前来避暑,他们三五成群,趁着凉爽的山风,在这里露营、野餐、烧烤,悠闲惬意地享受着山间的清凉。有的村民还会在路边上摆个小摊,售卖自家种植的土豆、玉米等农产品,或者沿路售卖山里新鲜采摘的野生菌。迄今为止,海棠洼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水寨乡海棠洼松茸土豆美食文化节”,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收入达500多万元,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见缝插针,壮大特色产业路
村庄规划伊始,海棠洼就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念好山字经,做强林文章”,把生态优势、森林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目前,社区种植核桃2000多亩,年产量50吨,产值150万元;种植果松1万多亩,年产松子8吨,产值20万元;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海棠洼出产优质松茸松露,松茸产量3吨产值达150万元,松露产量10吨产值达300万元。
“见缝插针”,做好林下增值大文章,社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林下套种中药材、山葵、花椒、木瓜、梨等,发展种植山葵300亩,产值达300万元。引进保山景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重楼70多亩,并带动农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散种约50多亩,按每亩15万元计算,产值约为1800万元。
螺蛳壳里做道场,开辟林下养殖生态致富路。海棠洼林下养殖发展较早,多为农户自发分散养殖。绝大多数禽类都是农户散养在自家庭院前或林下,品种以土鸡为主,以玉米、米糠、稻谷等为饲养主料,再以自然草地、林地放牧的形式让其自然觅食,这样既节约了饲料成本,又提高了土鸡的肉质,使其肉质更鲜美、汤味更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
如今的海棠洼已然成为生态宜居、特色产业日益发展壮大的绿美乡村,村民们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