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实习生 向利川)重庆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脆李满枝,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穿梭在果园,忙着洽谈生意。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村里召开产业发展动员会,来了56人,55人都反对种李。有人“怼”着村支书肖裕兰说:“你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娃娃,能把产业搞起来,我就在手板心里煎鸡蛋吃!”
肖裕兰只是倔强地抹了一把眼泪,在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她扎根田间,耕耘出脆李满山,回答了群众的质疑。
如今,村内脆李种植面积达2550亩,成为致富的“金果果”。
肖裕兰(中)向客商推荐脆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倔强的“外来媳妇”
肖裕兰是嫁到松柏村的“外来媳妇”。2016年前,她还在镇上经营幼儿园,有份不错的工作。
松柏村基础设施薄弱,曾被村民戏称为“一通半”——通电不通水,通话不通路。
“我回村去干几年,把路修通了、水搞通了就走。”看着连片荒山,肖裕兰告诉丈夫。
没想到,这担子一挑,就再也放不下了。
2016年7月,肖裕兰当选松柏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发展产业,她带着村干部四处考察。车行到曲尺乡,一位果农挑着一担脆李“哼哧哼哧”地顺着公路往外走。
“伯伯,你这一担这么费力,能卖几个钱嘛?”肖裕兰随口搭讪。
老人一脸骄傲:“你莫小看我这一担李子,要值一千多块呢!”
肖裕兰带村民开荒。资料图
肖裕兰的脑中灵光一现——经过深入考察和反复论证,松柏村最终确定了种植柑橘和脆李的产业发展路子!
但第一次群众动员会上,来的56人中,只有1人同意种李。有人“怼”着肖裕兰说:“我们村头劳动力都没得几个,你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娃娃,能把产业搞起来,我在手板心里煎鸡蛋吃!”
倔强的肖裕兰抹了一把眼泪,散会后,开始逐户登门做工作,家中无人的,就打电话劝说。
129次群众大会后,村民终于达成共识,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肖裕兰摔伤后拄拐工作。资料图
励志的“双拐支书”
“我们不懂种李子,又没得技术,怎么发展产业?”
为打消群众的顾虑,肖裕兰自家带头,和丈夫先义务清园建园,搞出个样来,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她又请到果树专家到村里教技术,和有意愿的村民一起扛着锄头,到荒山开荒。
一次工作中,肖裕兰因为劳累过度,不慎滑入山沟,造成左膝半月板撕裂。时间紧任务重,她没时间治疗,就拄着拐杖继续扎根田间,人们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双拐支书”。
松柏村村民举杯共庆2023年丰收。受访者供图
在肖裕兰的感染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到脆李种植队伍。目前,松柏村382户农户通过或分红、或收租、或务工等方式,参与到脆李产业中,产业发展惠及每家每户。
“2022年,松柏村仅果园收入已经突破150万元,村内户均增收6300元。”肖裕兰笑着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今年,全村脆李的销售额预计突破100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