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382年的一天,天降暴雨,明朝马皇后的葬礼正在进行中,众僧正在诵经,就见有一僧人蹑手蹑脚走到燕王朱棣身边,说送你一顶白帽子,朱棣大惊失色。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宠爱的女人,她的病逝让朱元璋十分悲痛,因此挑选了10名高僧跟随皇子诸王们,一起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姚广孝位列这10名之中,这年他47岁,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男人燕王朱棣。这场葬礼改写了明朝历史。
在众多皇子诸王中,姚广孝一眼就看中了朱棣,于是他走到朱棣身旁,说燕王骨相清奇,如潜龙在渊,不是凡人。
朱棣抬头一看,这长相惊人的狂僧,说话也太吓人。扬言要告诉朱元璋,将他碎尸万段。
姚广孝手握佛珠,哈哈大笑,贫僧无需万段,只要两段就够了。
朱棣怒斥姚广孝,就是一个拿着佛珠的阴阳家。
姚广孝大呼:“父母生我,但知我者,唯朱棣也,燕王要是让我跟随,我愿送你一顶白帽子戴。”
当时朱棣为燕王,王字上加一个白,就是皇字,朱棣怦然心动。
葬礼过后,朱棣带上姚广孝回了封地,安置在庆寿寺。他时常去燕王的府上,跟朱棣谈话时,都是屏退所有下人,相当神秘。
这个姚广孝是何许人呢?为何如此行事?
姚广孝1335年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医学世家,智商很高,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被称为神童。
14岁在街上玩耍时,看到一高僧威武行走在路上,羡慕不已,于是剃度为僧,法号道衍。
当了和尚,除了研究佛法,自学儒家思想,还拜了一个道士为师,学习阴阳之术,算术、占卜等。
有一次在嵩山游历,遇到元末有名相士袁拱,为他相面,惊呼:“你长相奇特,三角眼,如同病虎,生性喜爱杀掠,会成为刘秉忠一样的人物。
姚广孝听完也不生气,心中甚为得意,因为他觉得刘秉忠塑造了忽必烈,成就大元朝,他也要成就一番大业。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年轻气盛的皇帝,一看自己的皇叔都手握兵权,心生不安,因此在朱元璋去世后3个月时,就听信齐泰和黄子澄的话,开始削藩。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削了5个藩王,朱棣感到悬在头上的刀越来越近了。姚广孝游说,与其坐着等死,不如奋起一搏,力劝朱棣起兵。
但朱棣摇摆不定,因为民心是支持朝廷的。姚广孝却说:“我只知道顺应天意,不管民心。”
这一句话让朱棣心安理得,在梦想的路上一往无前,甚至装疯卖傻,掩人耳目。
而姚广孝一直在燕王官府的地下室做准备工作,广招勇士,练兵、打造兵器,墙壁用巨石垒砌,还糊上厚厚的草泥,为了掩盖声音,还在地面上养了500多只鸭鹅。
怎奈好景不长,天衣无缝的计划却提前暴露。
1399年6月,燕王的府上护卫百户向朝廷告发,朝廷下令逮捕燕王的从属官员。于是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决定立即起兵,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史称奉天靖难。
朱棣起兵时,风雨大作,把府中屋檐上的青色瓦片都吹落在地,摔得粉碎。跟随的士兵都惶惶不安,朱棣看到一地碎瓦,也暗自思量,难道天意不允吗?
只有姚广孝大笑说:“这是吉兆呀,只有真龙出现时,才会风雨随行。而且青瓦破碎,这是天意要让我们换成黄瓦呀。”
这番话说得朱棣神清气爽,士气大振。
姚广孝策划了靖难之役后,他留守在大本营,让朱棣不贪一城一池,轻骑挺进,直取南京,行军中的所有大事,朱棣都听姚广孝的。
1402年6月,朱棣终于到了南京奉天殿,进殿后哈哈大笑,以前来只是朝贡,没想到,今天终于可以坐在这里了,成王败寇呀......
7月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明成祖。姚广孝作为首要的功臣,被任为“太子少师”。朱棣恢复他的姓氏姚,赐名广孝。
姚广孝以“少师”的身份衣锦还乡,家中还有一同胞姐姐,但姐姐拒而不见,于是他去寻旧日好友,但好友也不见,只是赠送两句话:“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在亲朋心中,他帮着朱棣登上皇位,引发战乱,这是为他们所不容的。
回京后,他拒绝朱棣的各种赏赐,不贪财,不恋美色,赏赐的金银都分给宗族亲朋好友,粗茶淡饭,居住在寺庙里,上朝时穿着朝服,下朝时穿着一身黑色的僧服,以“黑衣宰相”的称号游走于朝堂与佛堂之间。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建议国都迁到北京,参照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由来。
不仅如此,姚广孝花费3年时间,主持编修了《永乐大典》,一部约3.7亿字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编修期间,他专门养了一只大公鸡,每天闻鸡鸣而起,他认为这是“万世法则,是国家至重之事。”
到北京后,朱棣想选陵址,大臣们说:“昌平北部的黄土山龙盘虎踞,有天子之气。”于是朱棣询问姚广孝,姚广孝沉默,朱棣便问:“少师,这块地方会埋葬朕的几代子孙呢?”
姚广孝只说了四个字:“万紫重孙。”朱棣大悦,定址,这就是有名的明朝十三陵。而明朝在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手里终结,姚广孝用四字隐语,道出明朝大结局。
84岁的他端坐而逝,朱棣非常伤心,两日不上朝,以僧人之礼安葬,以文臣配享太庙,明朝仅此一人。
如同明末思想家李贽所说:“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生养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他以天地为局,众生为棋,谋永乐盛世,何为妖僧,只是洞察人心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09: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