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携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等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开放数据白皮书2023》。白皮书显示,中国科研群体对开放科学有较高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有78%的受访者赞成公开研究数据成为惯例。
研究数据是支撑科研项目、研究或成果出版的文件集合,包括电子表格、文档、图像、视频或音频等。研究数据应是开放、可访问和可重用的,以加快科学发现的步伐并有益于社会。开放数据是开放科学的基本要素,也是支持研究可重复性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润生说:“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会促进科学界带来新的知识。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也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今年是施普林格·自然连续第八年开展有关开放数据的年度全球调查,并于11月14日发布了2023年度《开放数据状况报告》。全球共有 6000 多名研究人员对调查作出了回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获得授权,对其中来自中国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即642份有效的问卷反馈进行分析,并撰写了《中国开放数据白皮书2023》。白皮书分析了中国科研群体在开放数据的动机、存在的挑战、看法和实践行为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此外,白皮书还邀请中国数据开放共享领域的专家参与报告撰写,从政策法规体系、科研评价体系、科研机构的指导作用和数据共享最佳实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1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