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12-04 19:44:00 来源:新周刊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所在的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纪录片《中国》来到第三季,放在开篇的问题,是对前两季主题的收束,也是新一季内容的起点。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图/《中国》第三季 创世)

从《创世》到《山海》、从《甲骨》到《天道》、从《五帝》到《分封》,我们能看到历史的脉络由混沌逐渐清晰,历史的长河由涓流逐渐奔涌:从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延伸到三皇五帝的治世梦想,再穿过甲骨问天时的迷茫,终于指向周朝的礼乐盛世……我们的先民在蛮荒的迷雾中摸索,建立起自身关于世界、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认知与愿望,后世深深影响中国人的“礼制”,在时光深处早有遥远的回响。

如果说前两季是从思想史和文化史出发,串联起中国历史的若干个关键节点,那么第三季则将视角拉升,回溯千万年的时光,凝望中国人共同的出发之地。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图/《中国》第三季 创世)

与《中国》前两季一样,这部纪录片来到收官的第三季,同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精美的画风、精良的制作不断破圈之后,对“中国”这一主题的追问,也引起更广泛的思考。

回看全三季纪录片,既以共同的审美追求和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讲透了“中国”,更为广大观众带来启发,为他们对这片土地和这段历史的凝思,开了个好头。

这部宝藏纪录片,

在第三季换了个画风

《中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看。

这种好看是多重意义上的,从第一季的8.3分,到第二季的8.9分,时间跨度从百家争鸣到盛唐雍容,再到辛亥理想,实景演绎和情景再现的呈现方式,始终是前两季《中国》的视觉亮点。

同时,这些呈现并不呆板,而是与前两季的叙述节奏相贴合,风格写意、风韵洒脱、叙述留白。中华文明的涓涓细流汇成泱泱大河,这片土地上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为民族文脉,共同造就了此前两季《中国》的好口碑。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纪录片《中国》在前两季都获得了好口碑和高评分。(图/豆瓣评分截图)

纪录片《中国》制作人李东珅曾说过,拍摄《中国》的过程就像爬山。每一程都有新的挑战,每一程也有新的风景,与成功的前两季相比,《中国》第三季选择了一条不太相同的道路,也站上了新的高度。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种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画风”。《中国》第三季,一改此前的实拍风,转而运用绚烂的动效中国画形式,呈现上古时期的蒙昧、神秘。混沌初开、“三皇五帝”、甲骨卜辞、礼乐诞生……这些存在于传说中的遥远名字,有了具象而浪漫的表现,这是实拍难以达到的效果。在信史和传说的交接地带,创作者得以解开实拍的“束缚”,肆意发挥想象力。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第三季,一改此前的实拍风,转而运用绚烂的动效中国画形式,呈现上古时期的蒙昧、神秘。(图/《中国》第三季 礼乐)

但这种改变,并不意味着《中国》第三季就此变成一部“动画片”,在讲述上它仍然挥洒自如,没有简单地依照时间线展开。跟着周涛和何炅熟悉的声线,第三季循着历史的逻辑将开篇的根本性命题徐徐展开: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何以走到今天?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认识脚下的土地和周遭的世界?

于是,观众得以看到,在形式变化之下,一到三季的《中国》带来的审美愉悦是相通的,而主题更是一脉相承: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

用一整部纪录片写了一个答案

中国,一个何其庞大的名字,背后牵连着多么漫长的历史和多么频繁的人与事,将它作为一部纪录片的名字,需要充分的勇气。

三季《中国》采取的方法,是寻找历史大河的转折处,细细描摹。长河浩荡,在转弯处或湍急、或平缓、或奔流、或平静,而这些河湾,往往标记着河流的走向。

而思想和制度的变迁,往往就是这些历史转折处的沉淀。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采取的方法,是寻找历史大河的转折处,细细描摹。(图/《中国》第三季 家园)

孔子周游列国,寻找恢复秩序的方式;盛唐承上启下,酝酿的气韵绵延至今;元朝入主中原,为中华文明引入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风气,促成以杂曲为代表的市井文化蓬勃兴旺,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中华文脉增添新的气韵……而来到第三季,我们得以窥见,在河流的最上游,礼制文化如何一点一点地成型、如何成为未来千百年塑造中国人的根本性力量。

“何以中国”,毕竟是一个太过辽阔的问题,《中国》运用思想史和制度史这两把最妥帖的钥匙,打开历史之门。如纪录片主创在采访中谈到,当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讲述已经从古代铺陈到近代,第三季则转回更遥远的上古时代,解译中国文明最源头的符码,是在最初便规划好的。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第三季转回更遥远的上古时代,解译中国文明最源头的符码。(图/《中国》第三季 山海)

从某种角度来说,前两季《中国》既是答案本身,也是问题本身,而第三季《中国》既是对前者的回答,更是对全体观众“何以中国”的设问。

比如第二季中描述了觐见乾隆皇帝的英使马戛尔尼的费解: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礼仪问题,会造成两个国家、两种文明之间如此大的隔阂,而第三季中上古先民对礼制、哲学、秩序的摸索,则能让今天的我们对马戛尔尼面对的历史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片中所说:“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众声喧哗的道路之争,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屹立,时代精神的火花始终闪烁着。”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都与这些历史血脉牢不可破,只有理解来路,才能看清去处,因为“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用三季纪录片,讲透“中国”,也用三季纪录片,启迪了更多思索,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价值。

《中国》,为什么好看?

制作人李东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第三季《中国》在美学风格上的灵感,最早来自青年画家单浩翔的一幅画作:传说中的三千弱水在画面中奔流,与云、山、天地激荡成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呈现方式一下子打动了他

“扮演只存在于中国人想象中的女娲、盘古,或者一群人裹着兽皮扮演原始人,太容易让观众出戏了”,而有了绘画,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于是,《中国》第三季创新性地采用“绘画+动效技术”的方式,在可考的图文资料支撑下,用纯中国画作品来呈现上古神话与远古时代。近200个日夜的探索,超过3000个小时的创作,这群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画家,沉浸于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捧出近千幅作品的同时,也让自身的艺术灵蕴和中华底蕴深深交融。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青年画家在创作。(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纪录片播出后,包含其中443幅作品的画展也在芒果美术馆展出,每周六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比如展览中的那幅《日神》就吸引到很多观众,三脚金乌载着日神羲和划过天空,传说中的十个太阳高悬天空,表现了中国先民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浪漫想象。

有参观者感慨:“我们从哪里来,包括一步步的发展,都能在展览中看到,画作配合讲解,还有原片展示,看完真的会很自豪我们的文化底蕴。”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第三季创新性地采用“绘画+动效技术”的方式,用纯中国画作品来呈现上古神话与远古时代。(图/《中国》第三季 五帝)

而在展览现场,湖南广电5G实验室打造的AR打卡观展小程序,为这一幅古意盎然的画作注入科技感,扫一扫就能看到动起来的绘画作品。制作人李东珅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再创作”。

这场画展像是《中国》创作精神的一种注脚:用三季纪录片的篇幅,完成对中国文明的感怀与追问,而画展则增加了这份艺术感染力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人以更多样的形式,记住这部纪录片,也记住它背后的历史思考。

很多评论将《中国》归为国风纪录片,事实上,国风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一种审美和一种精神内核。在文化自信崛起的年代,三季《中国》以中国式审美、思想、哲学,讲透“中国历史”的同时,凝聚起自己最核心的魅力。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青年画家在创作。(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恰如主创团队引用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那句名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所有认真看过《中国》的人,都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温情与敬意洋溢其中。

与纪录片《中国》制作人李东珅对话:

新周刊:你曾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很高兴能在创作过程中认识这些青年画家,这次创作对他们有什么新的启发?

李东珅:很多画家都是美术专业的博士、硕士,擅长美术技法,但这次创作中,他们会被逼着要去读很多书,这个过程对整个团队可能都是很大的一次成长。用绘画的方式怎么做片子?怎么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这些画家从静态的创作,参与到纪录片的创造里,对他们的艺术旅程有着不小的推动,也深深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李东珅在和青年画家交流。(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新周刊:这部纪录片来到第三季收官,聚焦于一些上古思想史的变迁,你如何理解思想与当今中国人的关联?

李东珅:中国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国?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国人?我们骨子里的那种文化的基因,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想探寻的。在我的理解里,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深受过去中国的影响。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设定了三季的篇幅,最早的预告片中就透露了第三季将回归更久远历史,那里藏着很多终极的答案和起源。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纪录片《中国》制作团队。(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新周刊:纪录片后续还办了画展,把创作过程中的美定格下来给更多人看。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后续收到了怎样的评价?你有什么体会?

李东珅:我不是绘画美术界的,起初没有特别大的信心做画展,担心艺术家因为我们纪录片的这种“命题作文”而可能牺牲一些艺术性。

但要感谢我们的出品方湖南广电,非常支持做一个画展。感谢绘画艺术展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他是这次画展的策展人。开幕的那天把我吓到了,特别震撼!因为它又经过了另外的艺术加工,成为一次了不起的再创作。

我觉得一部片子有一部片子的命运,它未来会延伸到多远的地方、衍生出什么样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可能都在创作者的预想之外。比如有人告诉我,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用户对《中国》第三季进行二次创作,让我们的作品以更多的形式传播得更远,这让我很惊喜。

作者:苏炜

校对:杨潮

排版:鹿子芮

封面:《中国》第三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5部高分纪录片,强烈推荐,《河西走廊》排第一
...试一些新的选择。比如,可以看看那些真实而令人惊叹的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精心制作,而且每一部都堪称杰作。今天,我为你带来了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最佳纪录片
2024-04-18 22:03:00
回到“混沌”时期!高分纪录片《中国》国庆开播第三季
豆瓣高分纪录片《中国》,在今年国庆长假迎来了第三季。10月1日晚,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重磅登陆,前两季纪录片从春秋讲到盛唐,从宋代的经济与文化盛宴说到革命先驱孙中山,
2023-10-07 10:47:00
近期院线最高分电影,为何这么凉?
...评分最高的院线片,那一定是这一部。由方励先生执导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豆瓣过万人评分,9.2分。而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评分则都是9.6分,同样是高分评价。反正呢,仅从评论来
2024-09-13 10:05:00
《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美食不仅仅是《风味人间》
...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近日网络收官,延续系列前作的超高人气,在豆瓣平台拿下9.4分的系列最高分,也是四季以来的最高评
2023-01-09 22:23:00
9.1分!《何以中国》登豆瓣华语高分口碑剧集榜
...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豆瓣开分9.1,并登上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三名,排名仅次于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和《繁花》。《何以中
2024-02-02 01:34:00
一集入坑!央视大力推荐、人民日报疯狂点赞这部高分纪录片
...一席家宴,贯通古今血脉。今天,推荐一部超好看的央视纪录片——《中国家宴》。推荐理由1:讲好了历史文化这可不是普通的纪录片。它是超有文化的美食纪录片!它用“裙幄宴”还原唐代仕女
2025-03-30 15:51:00
豆瓣高分纪录片重磅回归 《地球脉动3》将于10月29日上线
...·冈顿(Michael Gunton)担任总制片人,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担纲解说
2023-10-27 21:02:00
口碑佳作《我爱你!》曝幕后纪录片
正在热映的高分口碑之作《我爱你!》发布幕后纪录片第三集——《这样活着》,主创韩延、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深入解读片中两对爱人在面对衰老与失去时的感受与选择,更从自身角度出发
2023-07-03 21:53:00
别再叫胡歌“大小姐”了,出手即王炸,参演个纪录片都能拿高分
...以中国》。《何以中国》,一部以中国历史为文化根基的纪录片,胡歌在剧中饰演秦汉时代“非著名外交家”啬夫弘,当真让人一眼万年。这部纪录片一上映就直接斩获了高分好评,在播放平台的评
2023-12-16 14:10: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2025微博大眼音乐节创南京音乐节单日人数纪录,星粉共创引领音乐节新潮流
11月9日,为期两天的2025微博大眼音乐节在南京高淳火热落幕。作为微博打造的首个音乐节IP,本次音乐节打造20个限定主题舞台
2025-11-13 15:10:00
为满足歌迷群体出行需求,11月17日凌晨,福州火车站将加开福州南至厦门G9805次“歌迷专列”。
2025-11-13 18:44:00
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大麦娱乐灯塔研究院共同发布《2025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
2025-11-13 22:06:00
人艺三代演员同台演绎《小郡之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11月13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年末大戏《小郡之秋》在曹禺剧场首演,为“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画上圆满句号
2025-11-13 21:50:00
《贝家花园的秘密》:取材自真实故事,“轻载体承载重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1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微短剧《贝家花园的秘密》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11-13 19:20:00
「梦」张远2025「白」巡回演唱会特别版正式官宣
今日,歌手张远正式官宣其个人第三轮巡回演唱会计划中最具特殊意义的篇章——「梦」张远2025「白」巡回演唱会特别版。这场备受期待的特别版live
2025-11-13 17:13:00
视频摄制/孔新花“以前去长城,就是为了拍照留念。”电影《寻砖》今天下午在石家庄举行专场放映,主演张亮说拍完电影后,想法有了改变
2025-11-13 21:44:00
上饶市广信区罗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11月11日罗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小小勇士·强国有我《红蓝CS真人对抗赛》”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开营仪式上,教官们刚劲有力的战术动作展示
2025-11-13 15:17:00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以1949年至1950年的台海为背景,首次将吴石、朱枫等烈士的事迹搬上荧屏,还原了国民党参谋次长吴石在台湾白色恐怖中传递核心情报
2025-11-13 14:16:00
索南扎西:歌声传情,善行筑梦
在娱乐圈的聚光灯下,有一位名叫索南扎西的著名创作型青年歌唱家,甘肃省文化使者、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宣传大使、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2025-11-13 15:10:00
非遗合香亮相《不该停止的追问》首映礼 香气携勇气沁润全场观众
反性骚扰现实主义电影《不该停止的追问》全国首映礼于本月中即将启幕,而浙江非遗品牌 “湖上香局” 与之联合打造的《杭城香韵》情绪治愈系四季香盲盒
2025-11-13 14:08:00
作为优酷头部年番动漫,《师兄啊师兄》历经长达两年不断更的匠心打磨,终于迎来万众瞩目的第115集混沌海副本剧情。这一集不仅见证了寿云CP的甜蜜突破
2025-11-13 13:07:00
2025年11月12日,由成都月轮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眉山东坡老家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阜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制的奇幻都市爱情短剧《这个仙尊不太冷》于成都正式开机
2025-11-13 12:37: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为青年影人铺路,为优质项目搭台。昨晚,2025年金鸡报晓仪式暨国贸之夜在厦门国博会议中心举行
2025-11-13 08:53: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在每年数千部电影的激烈竞争中,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叩开国际顶尖电影节的大门?昨日,金鸡电影市场首次举办金鸡国际圆桌对话
2025-11-13 0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