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12-04 19:44:00 来源:新周刊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所在的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纪录片《中国》来到第三季,放在开篇的问题,是对前两季主题的收束,也是新一季内容的起点。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图/《中国》第三季 创世)

从《创世》到《山海》、从《甲骨》到《天道》、从《五帝》到《分封》,我们能看到历史的脉络由混沌逐渐清晰,历史的长河由涓流逐渐奔涌:从开天辟地的创世传说,延伸到三皇五帝的治世梦想,再穿过甲骨问天时的迷茫,终于指向周朝的礼乐盛世……我们的先民在蛮荒的迷雾中摸索,建立起自身关于世界、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认知与愿望,后世深深影响中国人的“礼制”,在时光深处早有遥远的回响。

如果说前两季是从思想史和文化史出发,串联起中国历史的若干个关键节点,那么第三季则将视角拉升,回溯千万年的时光,凝望中国人共同的出发之地。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图/《中国》第三季 创世)

与《中国》前两季一样,这部纪录片来到收官的第三季,同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精美的画风、精良的制作不断破圈之后,对“中国”这一主题的追问,也引起更广泛的思考。

回看全三季纪录片,既以共同的审美追求和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讲透了“中国”,更为广大观众带来启发,为他们对这片土地和这段历史的凝思,开了个好头。

这部宝藏纪录片,

在第三季换了个画风

《中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看。

这种好看是多重意义上的,从第一季的8.3分,到第二季的8.9分,时间跨度从百家争鸣到盛唐雍容,再到辛亥理想,实景演绎和情景再现的呈现方式,始终是前两季《中国》的视觉亮点。

同时,这些呈现并不呆板,而是与前两季的叙述节奏相贴合,风格写意、风韵洒脱、叙述留白。中华文明的涓涓细流汇成泱泱大河,这片土地上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为民族文脉,共同造就了此前两季《中国》的好口碑。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纪录片《中国》在前两季都获得了好口碑和高评分。(图/豆瓣评分截图)

纪录片《中国》制作人李东珅曾说过,拍摄《中国》的过程就像爬山。每一程都有新的挑战,每一程也有新的风景,与成功的前两季相比,《中国》第三季选择了一条不太相同的道路,也站上了新的高度。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种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画风”。《中国》第三季,一改此前的实拍风,转而运用绚烂的动效中国画形式,呈现上古时期的蒙昧、神秘。混沌初开、“三皇五帝”、甲骨卜辞、礼乐诞生……这些存在于传说中的遥远名字,有了具象而浪漫的表现,这是实拍难以达到的效果。在信史和传说的交接地带,创作者得以解开实拍的“束缚”,肆意发挥想象力。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第三季,一改此前的实拍风,转而运用绚烂的动效中国画形式,呈现上古时期的蒙昧、神秘。(图/《中国》第三季 礼乐)

但这种改变,并不意味着《中国》第三季就此变成一部“动画片”,在讲述上它仍然挥洒自如,没有简单地依照时间线展开。跟着周涛和何炅熟悉的声线,第三季循着历史的逻辑将开篇的根本性命题徐徐展开: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何以走到今天?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认识脚下的土地和周遭的世界?

于是,观众得以看到,在形式变化之下,一到三季的《中国》带来的审美愉悦是相通的,而主题更是一脉相承:何以中国?

何以中国?

用一整部纪录片写了一个答案

中国,一个何其庞大的名字,背后牵连着多么漫长的历史和多么频繁的人与事,将它作为一部纪录片的名字,需要充分的勇气。

三季《中国》采取的方法,是寻找历史大河的转折处,细细描摹。长河浩荡,在转弯处或湍急、或平缓、或奔流、或平静,而这些河湾,往往标记着河流的走向。

而思想和制度的变迁,往往就是这些历史转折处的沉淀。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采取的方法,是寻找历史大河的转折处,细细描摹。(图/《中国》第三季 家园)

孔子周游列国,寻找恢复秩序的方式;盛唐承上启下,酝酿的气韵绵延至今;元朝入主中原,为中华文明引入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风气,促成以杂曲为代表的市井文化蓬勃兴旺,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中华文脉增添新的气韵……而来到第三季,我们得以窥见,在河流的最上游,礼制文化如何一点一点地成型、如何成为未来千百年塑造中国人的根本性力量。

“何以中国”,毕竟是一个太过辽阔的问题,《中国》运用思想史和制度史这两把最妥帖的钥匙,打开历史之门。如纪录片主创在采访中谈到,当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讲述已经从古代铺陈到近代,第三季则转回更遥远的上古时代,解译中国文明最源头的符码,是在最初便规划好的。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第三季转回更遥远的上古时代,解译中国文明最源头的符码。(图/《中国》第三季 山海)

从某种角度来说,前两季《中国》既是答案本身,也是问题本身,而第三季《中国》既是对前者的回答,更是对全体观众“何以中国”的设问。

比如第二季中描述了觐见乾隆皇帝的英使马戛尔尼的费解: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礼仪问题,会造成两个国家、两种文明之间如此大的隔阂,而第三季中上古先民对礼制、哲学、秩序的摸索,则能让今天的我们对马戛尔尼面对的历史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片中所说:“那些伟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那些众声喧哗的道路之争,奠定了我们曾经的光辉岁月。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始终屹立,时代精神的火花始终闪烁着。”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都与这些历史血脉牢不可破,只有理解来路,才能看清去处,因为“今日的中国人,就是曾经的中国人”。

用三季纪录片,讲透“中国”,也用三季纪录片,启迪了更多思索,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价值。

《中国》,为什么好看?

制作人李东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第三季《中国》在美学风格上的灵感,最早来自青年画家单浩翔的一幅画作:传说中的三千弱水在画面中奔流,与云、山、天地激荡成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呈现方式一下子打动了他

“扮演只存在于中国人想象中的女娲、盘古,或者一群人裹着兽皮扮演原始人,太容易让观众出戏了”,而有了绘画,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于是,《中国》第三季创新性地采用“绘画+动效技术”的方式,在可考的图文资料支撑下,用纯中国画作品来呈现上古神话与远古时代。近200个日夜的探索,超过3000个小时的创作,这群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画家,沉浸于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捧出近千幅作品的同时,也让自身的艺术灵蕴和中华底蕴深深交融。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青年画家在创作。(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纪录片播出后,包含其中443幅作品的画展也在芒果美术馆展出,每周六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比如展览中的那幅《日神》就吸引到很多观众,三脚金乌载着日神羲和划过天空,传说中的十个太阳高悬天空,表现了中国先民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浪漫想象。

有参观者感慨:“我们从哪里来,包括一步步的发展,都能在展览中看到,画作配合讲解,还有原片展示,看完真的会很自豪我们的文化底蕴。”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中国》第三季创新性地采用“绘画+动效技术”的方式,用纯中国画作品来呈现上古神话与远古时代。(图/《中国》第三季 五帝)

而在展览现场,湖南广电5G实验室打造的AR打卡观展小程序,为这一幅古意盎然的画作注入科技感,扫一扫就能看到动起来的绘画作品。制作人李东珅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再创作”。

这场画展像是《中国》创作精神的一种注脚:用三季纪录片的篇幅,完成对中国文明的感怀与追问,而画展则增加了这份艺术感染力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人以更多样的形式,记住这部纪录片,也记住它背后的历史思考。

很多评论将《中国》归为国风纪录片,事实上,国风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而是一种审美和一种精神内核。在文化自信崛起的年代,三季《中国》以中国式审美、思想、哲学,讲透“中国历史”的同时,凝聚起自己最核心的魅力。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青年画家在创作。(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恰如主创团队引用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那句名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所有认真看过《中国》的人,都一定能感受到这种温情与敬意洋溢其中。

与纪录片《中国》制作人李东珅对话:

新周刊:你曾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很高兴能在创作过程中认识这些青年画家,这次创作对他们有什么新的启发?

李东珅:很多画家都是美术专业的博士、硕士,擅长美术技法,但这次创作中,他们会被逼着要去读很多书,这个过程对整个团队可能都是很大的一次成长。用绘画的方式怎么做片子?怎么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这些画家从静态的创作,参与到纪录片的创造里,对他们的艺术旅程有着不小的推动,也深深地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李东珅在和青年画家交流。(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新周刊:这部纪录片来到第三季收官,聚焦于一些上古思想史的变迁,你如何理解思想与当今中国人的关联?

李东珅:中国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国?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的中国人?我们骨子里的那种文化的基因,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想探寻的。在我的理解里,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深受过去中国的影响。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设定了三季的篇幅,最早的预告片中就透露了第三季将回归更久远历史,那里藏着很多终极的答案和起源。

这部高分纪录片,凭什么让观众连追三季?

纪录片《中国》制作团队。(图/《中国》幕后制作微纪录片)

新周刊:纪录片后续还办了画展,把创作过程中的美定格下来给更多人看。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后续收到了怎样的评价?你有什么体会?

李东珅:我不是绘画美术界的,起初没有特别大的信心做画展,担心艺术家因为我们纪录片的这种“命题作文”而可能牺牲一些艺术性。

但要感谢我们的出品方湖南广电,非常支持做一个画展。感谢绘画艺术展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他是这次画展的策展人。开幕的那天把我吓到了,特别震撼!因为它又经过了另外的艺术加工,成为一次了不起的再创作。

我觉得一部片子有一部片子的命运,它未来会延伸到多远的地方、衍生出什么样的意想不到的东西,可能都在创作者的预想之外。比如有人告诉我,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用户对《中国》第三季进行二次创作,让我们的作品以更多的形式传播得更远,这让我很惊喜。

作者:苏炜

校对:杨潮

排版:鹿子芮

封面:《中国》第三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5部高分纪录片,强烈推荐,《河西走廊》排第一
...试一些新的选择。比如,可以看看那些真实而令人惊叹的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通常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精心制作,而且每一部都堪称杰作。今天,我为你带来了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十大最佳纪录片
2024-04-18 22:03:00
回到“混沌”时期!高分纪录片《中国》国庆开播第三季
豆瓣高分纪录片《中国》,在今年国庆长假迎来了第三季。10月1日晚,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重磅登陆,前两季纪录片从春秋讲到盛唐,从宋代的经济与文化盛宴说到革命先驱孙中山,
2023-10-07 10:47:00
《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美食不仅仅是《风味人间》
...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4•谷物星球》近日网络收官,延续系列前作的超高人气,在豆瓣平台拿下9.4分的系列最高分,也是四季以来的最高评
2023-01-09 22:23:00
9.1分!《何以中国》登豆瓣华语高分口碑剧集榜
...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豆瓣开分9.1,并登上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三名,排名仅次于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和《繁花》。《何以中
2024-02-02 01:34:00
豆瓣高分纪录片重磅回归 《地球脉动3》将于10月29日上线
...·冈顿(Michael Gunton)担任总制片人,被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担纲解说
2023-10-27 21:02:00
口碑佳作《我爱你!》曝幕后纪录片
正在热映的高分口碑之作《我爱你!》发布幕后纪录片第三集——《这样活着》,主创韩延、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深入解读片中两对爱人在面对衰老与失去时的感受与选择,更从自身角度出发
2023-07-03 21:53:00
别再叫胡歌“大小姐”了,出手即王炸,参演个纪录片都能拿高分
...以中国》。《何以中国》,一部以中国历史为文化根基的纪录片,胡歌在剧中饰演秦汉时代“非著名外交家”啬夫弘,当真让人一眼万年。这部纪录片一上映就直接斩获了高分好评,在播放平台的评
2023-12-16 14:10:00
...子教育的新模式。近日,江苏省的11所中小学校联合优酷纪录片开设了一门特殊的家庭作业“网课”——看纪录片《塞伦盖蒂》提升视野、激活思考。大饱眼福穿越非洲草原让孩子认识生活之美上
2023-01-09 22:33:00
《塞伦盖蒂》第三季优酷全球首播,极致影像让全家走进动物世界视
12月22日零点,优酷纪录片正式上线并全球首播纪录片《塞伦盖蒂》第三季,这也是优酷携手BBCEarth博思星球上线该系列钜制的第三部。优酷纪录片已集齐《塞伦盖蒂》系列全三季,该系
2022-12-22 21:02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