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赵雪纯通讯员丁燕飞张翼飞挑战全马“人类极限”,是62岁的李军给自己马拉松生涯定下的终极目标。已跑过数十次半马的他,3月24日用了5小时11分钟(净时成绩),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全马。越过终点线的一刻,让他多年来坚持跑过的每一步,都变得更加有意义。李军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名医务工作者,“此次挑战全马,也就是单纯想看看在这个年纪是否还能突破自己,今天看来,我还行。”李军笑着说。
李军的爱人特地守候在全马终点,为他献上鲜花从50岁起才开始进行系统训练李军身形健硕,腰板笔直,步伐轻快,这样的状态得益于他长年的运动。繁忙的工作外,李军的生活一直被体育活动填满,从年轻时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户外徒步、爬雪山,到如今每年要跑四五次马拉松,锻炼从未停歇。他说:“回头看,年轻不是年龄的概念,它是一种自律性,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能力。变老,是从放弃开始。”“我还行”是李军对自己的评价,更是运动后最大的收获,62岁的他没有任何基础疾病,还返聘在岗,继续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还行’。到这个年纪还没跟社会脱节,尽量不给社会造成负担。”“人一般上了年纪后,关节自然有些退化,得找到与自身相适的科学锻炼方式,相比于球类运动受场地和人员限制,跑步可以随时随地开始,且对抗性不是特别强,对关节也友好。”李军介绍自己是从50岁起才开始进行系统训练的,每周4次,每次10公里左右,“之前多次参加各地的半马,这次报名全马,也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还能不能继续突破自己,突破极限”。“肌肉有记忆,10公里跑久了,身体机能逐渐适应了10公里的强度,再往上的每一公里,都是突破。”李军说,一些人把公里数看得较重,相互比较,其实没必要,宏观来看,人和人之间差距并不大,普通人通过练习是能取得突破的。
李军在汉马赛道上奔跑把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你平日里跑的每一步,都有意义。”李军说:“我认为,跑步、锻炼要自我施压,定目标,你会发现每前进一小步,就会很高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而高兴。”为了备战此次全马,3个月前,李军开始加大训练量,离比赛还有1周时,他已将肌肉耐力提升至全马的水平。“这也是在提升我的生理基础储备,让我有能力跑完全马。”李军解释,此次提升的前3个月是困难期,刚开始一跑到10公里,再迈步便感觉十分沉重,“只能给自己下指标,实在困难了,就强迫自己换鞋子出门,一旦出了门,身体就像被自然激活,就能动起来。”5小时11分,这是李军第一次挑战全马的成绩,“没有跑进5小时,有点遗憾,不过更多的还是受鼓舞。”李军笑着说。“其实,非专业运动员能跑全马的,都有强大的内心。”他说,能在运动中把自律和坚持“内化”,培养成一种习惯,便能在工作上也自律起来。从医学上讲,运动让人的心肺功能和肌肉水平维持在较好水平。李军表示,自己还将继续坚持,把健康的生活理念传递下去。
李军顺利完成全马(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