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也最没有存在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34:00 来源:戏说三国

本是已经没落到底层的分支宗室,几乎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天上掉馅儿饼砸在他的头上,给他送来一个九五之尊的皇位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也最没有存在感

他年轻的时候就敢硬刚南宋第一权臣秦桧,待到自己继位后就为冤死的岳飞平反,并且力主北伐,恢复中原,他带领南宋进入了最兴盛的一个时代。

他就是南宋最有作为,却也是存在感最低的皇帝——宋孝宗赵眘

赵眘原名赵伯琮,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我们大家都知道宋朝的皇帝自第二代开始就一直都是宋太宗赵匡胤的直系后裔继承,所以作为赵匡胤儿子赵德芳的后人,基本上和皇位是永远也搭不上边儿的。并且等到赵眘的父亲秀安僖王赵子偁这一代已经沦落到了副县长这样级别的小官,和平民几乎已经无异。

而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却在3岁的时候就死掉了,而且据说赵构自从被金军吓得不举之后,就再也没有生育后代的能力,眼看就要后继无人,他只能从宗室子弟的侄子辈儿中去寻找一位继承人。

最终经过千挑万选,绍兴二年(1132年),六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选中,养育于宫中。不过赵构一直还在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再生个儿子,所以一直都没有把赵眘立为太子,而是一直加封其各种没有实权的虚职应付赵眘。

而赵眘虽然没有被立为太子,但是他读书极为勤奋,并且他还让人在自己的卧室墙上写上杜甫的诗句“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来鞭策自己。

一晃赵眘在宫中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不仅自己长成了一个文武皆擅长,且喜怒不形于色的成熟宗室小伙子。同时,他也慢慢开始接触政事,开始了解一些国家大事的全过程。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也最没有存在感

这让朝中那些以奸相秦桧为首的权臣们心里十分不舒服。这些年来,以秦桧为首的这些权臣们总是做一些欺上瞒下的龌龊事,而赵构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时候突然蹦出来个看着就比较精明的皇子,而且还是皇帝的养子,他们的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不过也没什么好办法。而赵构也看出这一点,为了所谓的权术之道,只要一有人告发秦桧等人的不法行为,赵构总是都推到赵眘身上,这让秦桧更加嫉恨赵眘,于是一直百般阻挠赵构立赵眘为太子。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想让其养子秦熺继丞相位。之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而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且赵眘已经长大成人,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皇权。于是高宗赵构在赵眘的建议下去秦府探病,并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并且在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就被一起免官,秦桧也于当晚惊惧而死。

除掉了秦桧,赵眘在朝臣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单方撕会和平协议,大举南侵。虽然没多久金国就因内部发生叛乱而中途撤军,但过惯了和平生活的赵构却给吓得不轻,于是这件金军南侵的事一结束,他就赶紧把赵眘立为了太子,连着把皇位也直接禅让给了赵眘,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从赵眘敢硬怼秦桧就可以看出来,他其实心里是一直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在赵眘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岳飞平反,并启用被秦桧罢免了十几年的主战派老臣张浚,发动了著名的“隆兴北伐”,虽北伐初期接连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最终于符离之战中被金军大败。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也最没有存在感

无奈之下,赵眘只能再次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但赵眘并未就此放弃北伐的决心,他在隆兴和议之后开始不断提拔朝中的主战派大臣作为宰执,希望能找到一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

但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主战派要么是假主战,要么刚上任不久就死掉了。再加上太上皇赵构一向反战,甚至对赵眘说等我(赵构)死了,你再讨论北伐诸事的话,彻底打消了赵眘恢复中原的念头。

赵奢以孝传天下,北伐之志被赵构压抑之后,他转而开始注重治理内政,整顿吏治,裁汰冗员,赈济百姓并重视农业生产。在赵眘的励精图治之下,南宋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段黄金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赵眘也因此被史学家誉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称他是南宋所有皇帝中最英明的一位。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赵构崩于德寿宫中,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赵昚禅位于赵惇,赵惇即为宋光宗。赵昚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宫。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赵昚继续为赵构服丧。

可赵眘没想到的是,自己以孝治天下,而太子赵惇却是个不孝子,并且儿媳妇李凤娘也是个心狠手辣的悍妇,她不仅不让赵惇来拜见自己,就连弥留之际也是不闻不问,临终前都没能见上儿子一面。

#优质作者榜#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初九(6月28日),赵昚在重华殿逝世,终年六十八岁。可怜这应该是南宋最想北伐的一位有才干的皇帝了,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志,可惜可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有些皇帝主动退位做太上皇
...三、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秀王赵子偁之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被宋高宗立为皇太子,同年即帝位。即位前,
2023-06-17 05:46: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话说宋孝宗
2025-04-02 21:57:00
南宋的辉煌与衰落:从赵构到赵禥的沉浮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
2023-09-24 17:03:00
...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2024-05-20 06:56:00
宋孝宗赵昚有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在位共27年,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1
2024-05-27 15:19:00
赵构提前退位的原因分析,他是怎么选中赵昚的?
...留在北方,所以要从赵光义一脉寻找继承人是很难的。而赵匡胤这一脉的子孙,一直以来都生活在南方,所以赵令懬在寻找人选的时候,就只能从这一脉子孙当中选择了。最终,赵令懬找到了两个人
2023-07-16 06:21:00
南宋的建立与初期抗金
...赵构因倦政而禅位给养子赵昚,即宋孝宗。宋孝宗是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自孝宗以后的八位皇帝全部是太祖一脉。公元1163年,宋孝宗为岳飞翻案,并逐渐将之前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复
2023-09-30 08:50:00
宋孝宗赵眘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可惜生错了时代
...,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2022-12-25 16:44:00
赵构为什么要选宋太祖一脉的后人做太子继承皇位呢
...。据说皇太子赵昚只是赵构的养子,而且赵昚还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身为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的赵构,为什么要选宋太祖一脉的后人做太子继承皇位呢?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本来赵构是有生育能力
2023-07-04 21: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在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展出
11月24日始,北京圣佳艺术中心将精心呈现“墨薮星辉——柳溪书屋藏清代民国百家书法展”。据圣佳艺术中心负责人薛世清介绍
2025-11-27 11:17:00
《爷爷的白鹿原》是一曲以黄土为基、血脉为弦的深沉颂歌。诗人通过“爷爷”这一意象,将个人家族记忆与地域文明史巧妙缝合,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坐标系
2025-11-27 11:17:00
6米长、2.5米高的书柜里,1000多本日记从底层整齐码放到顶层。83岁的太原晋源区晋祠镇老人郭永安,用61年时间将个人生活
2025-11-27 12:56:00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家族墓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周陵镇豆家村东南,考古发掘一处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家族墓地。不久前出版的《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刊发了《陕西西咸新区豆家村西晋十六国墓发掘简报》
2025-11-27 13:41:00
县在发生|福州人必看!永泰藏了400多年的“神秘文书”亮相
近日,200余件永泰文书在永泰县博物馆首次集体亮相,这些展品时间跨度达400余年,不仅承载着明清时期永泰社会经济变迁的密码
2025-11-27 19:17:00
咸阳地区首次发现北魏早期墓葬 出土陶俑有浓厚“鲜卑风”
先后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洛阳的北魏,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025-11-26 16:26:00
步屧深林晚,春池赏不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野日荒荒白,悲风稍稍飞。无由睹雄略,寥落壮心违。———清·朱彝尊《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清代诗人朱彝尊曾五游晋祠
2025-11-26 20:24:00
11月2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运城市垣曲县西窑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该墓地为春秋晚期贵族墓葬,很可能与历史上晋国讨伐皋落氏后设置的“瓠丘”邑的管理者有关
2025-11-26 20:24:00
“国保”背后的故事(15)古刹深处映“霜红”
【多福寺】多福寺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乡庄头村。始建于唐,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重建
2025-11-26 20:24:00
高欢与晋阳霸府
蒙山脚下北齐开化寺连理塔(资料图片)晋阳霸府,又称大将军府、大丞相府,是高欢与其子高澄、高洋在晋阳建立的权力机构,也是我国历史上东魏与北齐王朝的统治重心
2025-11-26 20:24:00
江苏南京:“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28日开幕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11月28日,“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将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约140件(套)来自意大利的殿堂级馆藏珍宝将集中亮相
2025-11-26 10:27:00
一场有趣的讲座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 苏轼与王安石的交锋 对年轻人成长有何启示?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王蒙李荔慧)11月25日下午
2025-11-26 10:27:00
谭知耕——忆金牛山反袭击战【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谭知耕,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11-26 10:2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周雪莉)近日,记者从白口城考古队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的文章中获悉,白口城遗址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白口城考古队发现了白口城外城南门三次大规模营建的情况
2025-11-26 07:08:00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将在苏博西馆展览
江南时报讯 “任小林绘画四十年”展览将于2025年11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5件代表性创作以及相关手稿
2025-11-24 1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