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央视网消息 在湖北省荆州市天鹅洲湿地,江豚和麋鹿的种群数量逐年增长,长江江豚增长至101头,麋鹿增长至2400余头。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对鲸类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在天鹅洲保护区,江豚的种群数量由最初的5头发展到101头,每年以10%左右速度增长,4头江豚成功野化放归,融入自然。
保护区内江豚饲养员在喂养江豚“长江江豚很聪明,它们的智力相当于3到5岁的小孩。”谈起长江江豚,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蔡家奇总有说不完的话。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鱀豚已经远去,只有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才能避免长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重蹈覆辙,留住‘长江的微笑’。”蔡家奇说。天鹅洲保护区一直以来坚持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四大措施,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是全球鲸类自然迁地保护的首个成功范例,放归活动也反映了保护区江豚迁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同处天鹅洲湿地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结队的麋鹿觅食休息,姿态悠闲。“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介绍,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而产仔期的麋鹿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
麋鹿在保护区自由生活为了加强麋鹿种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该保护区建设了信息指挥中心,通过摄像头、气象、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前端感知网络体系,建立了集资源管理、安防监控、巡护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管体系,实时掌握麋鹿及生存环境动态变化情况。截至目前,石首麋鹿种群数量已超过3800余头,其中麋鹿保护区内2400余头,周边三合垸、杨波坦及东洞庭湖等地野外扩散1400多头,形成世界上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每年3月到5月是麋鹿的产仔期,今年保护区里出生了498头小麋鹿。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由引入时的94头增至近2400余头。随着麋鹿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该保护区内现有高等植物321种、脊椎动物330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