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裹“棉絮”穿羽衣 成都近期出现的白色飞虫是啥?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4-19 09: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裹“棉絮”穿羽衣 成都近期出现的白色飞虫是啥?

朴绵叶蚜。

进入四月,草木欣欣,鸟鸣如歌,成都街头深深浅浅的绿,让人心旷神怡。然而,绿意之中,多了一抹恼人的“白”。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路边、小区里,有飘飞的白色絮状物,有时落在衣服上、头发上,不小心还会入口入眼。仔细看,这可不是柳絮,它有翅膀、有触角,这是一种蚜虫——朴绵叶蚜。

远看是飞絮近看是虫子

家住成都成华区的曾女士最近在小区散步时感觉到“柳絮”扑面而来,当她仔细观察落在衣服上的“柳絮”时,发现这是裹着“棉絮”、穿着羽衣的白色虫子。不只在成华区,曾女士工作的青羊区,也发现有这样的白色小飞虫出没。

在自家花园的一棵海芋上,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也发现了白色小飞虫。这些飞虫体长2毫米左右,头、胸部呈褐色,翅膀上有白色蜡粉,还长有飘逸的长毛……近距离观察,并对照图鉴和相关描述,赵力认出了这些白色小飞虫的身份——朴绵叶蚜,一种同翅亚目斑蚜亚科的昆虫。

因为朴绵叶蚜的翅膀是透明的,而且它身体上有蜡腺,可以分泌出蜡质,包括触角、足都被蜡粉蜡丝覆盖,所以看起来像一团白色的飞絮。

4月集中出现 最爱植物嫩叶

对于这样“突然”出现的陌生小虫子,很多人以为它是外来物种,其实,它也算是成都“土著”。

一般情况下,连续5天温度超过12℃,朴绵叶蚜就会开始繁殖。而到了16-24℃它们最喜欢的温度,朴绵叶蚜则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这是因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还可以孤雌生殖。生下小蚜虫后,只要再过5天,它又可以再度繁殖。一只朴绵叶蚜,它的“蚜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天左右,但它可以生50至70个小蚜虫。

4月,气温适宜,蚜虫便忙起来了,朴树是它们最喜欢的植物,树木冒出的嫩叶,则是它们最爱吃的部分。但它们也不挑食,除了桉树、棕榈树等有毒植物的叶子,其他植物的嫩叶都吃。包括柳树还有成都常见的行道树——复羽叶栾树,都是朴绵叶蚜喜欢寄生的地方。

对人体无害 高温是有效"杀手"

仔细观察朴绵叶蚜,它的嘴巴那里有尖尖的针,类似蚊子。不过,蚊子咬人,吸人的血,但朴绵叶蚜却是吸食植物的汁液。

大量的朴绵叶蚜,会造成植物叶片卷曲,长势不好,甚至死亡。此外,当蚜虫大暴发时,它们还可能迁徙到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这时,就需要用农药进行喷杀。

少量的朴绵叶蚜可不必理会,因为随着气温继续升高,它们就“嘚瑟”不了了。

朴绵叶蚜怕热,当气温持续超过30℃,它们的数量就会减少。同时,温度升高,它们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蝇也会大量繁殖,朴绵叶蚜便只能“认输”。此外,随着雨季的到来,雨水的冲刷,对它们也是很大的威胁。

综合这些因素,一般到5月,成都的朴绵叶蚜就会开始减少。

因此,只要没有形成虫害,不必太担心朴绵叶蚜会对我们人类造成威胁——它既不咬人,身体上的虫蜡也对人体无害,只是可能在进入人体口腔鼻腔时,毛乎乎的,会让人感到不适。而对于这种情况,戴口罩即可应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最近,不少纽约人反映,周围又出现了许多令人心烦的小飞虫。自6月28号以来,跑步、骑自行车或乘坐地铁的纽约人都报告说,有小飞虫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部分地区漫天飞舞、成群结队地移
2023-07-06 07:54:00
紧急提醒:最近不要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出门!
...在阳光下行走,你如果穿着一件黄色的衣服,那无疑对小飞虫们有着更强的吸引力。相比其他色彩,黄色对光的反射率较高,在昆虫眼中会显得格外明亮。同样的,白色的衣服也一样有类似的效果。
2025-04-24 08:01:00
黄色衣服为啥容易招虫子
...,有人发现身穿黄色或绿色衣服走在街头时,总会受到小飞虫的“偏爱”。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还有网友晒出黄色衣服上停满了小飞虫的照片,以证明这一现象并非错觉。“黄绿色衣
2024-05-20 06:21:00
紧急提醒!最近少穿这几种颜色的衣服出门
...有网友发文称,身穿黄色或绿色衣服走在街头时,总受小飞虫的“偏爱”。“建议春夏少穿黄绿色衣服出门”登上微博热搜。为什么黄绿色衣服容易吸引小飞虫?如何避开或减少飞虫的侵扰?这其实
2024-05-26 08:57:00
市民在周谷堆公交站等车时粘了一身小虫子 合肥相关部门回应
...附近有多棵高大的梧桐树,近段时间在此坐车,都会遭遇飞虫粘衣服的困扰,而且虫子数量不少。10月26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市民反映:衣服上落着很多白色虫子“这些到底是什么虫子
2023-10-26 20:49:00
路边的木棉树
...子,结出椭圆形的蒴果。蒴果成熟后自然裂开,吐出白色棉絮。棉絮飞尽后,叶子就陪同枝干度过秋冬。就因为它的独特,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犹记得读小学时,每到捡拾木棉花的季节
2023-10-03 07:34:00
注意防治桃树蚜虫
...及花蕾顶芽处。受害叶片出现不同程度失绿,叶片弯曲和白色蜡质分层。桃树蚜虫是危害桃树生长的重要害虫,其繁殖快、危害大,严重影响桃树产量和品质。现将桃树蚜虫发病原因、发生规律、防
2024-05-31 07:13:00
缅甸一镇区稻田遭受蚜虫害,农户损失惨重
...1名农户称,遭遇的蚜虫害有3种蚜虫,分别为棕色蚜虫、白色蚜虫,以及有黑点的绿色蚜虫。稻禾被蚜虫爬满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都枯黄了。因为蚜虫,稻禾会死亡,就算喷洒农药补救也会减产。
2023-09-16 11:18:00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植保技术进社区活动受好评
...阿姨说:“我种的生菜和辣椒,一到春天,上面就长满小飞虫,快帮我瞅瞅,用什么药能防治?”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的王胤介绍说:“建议您先换土换盆试试,再修剪修剪植株的根系,这样可以减少
2023-03-15 18:18: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