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送水果提醒,刘伯温心生一计逃过一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0:15: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前夜,马皇后派人送水果给刘伯温,刘伯温打开一看,大惊失色,只见篮子里赫然放着俩枣一梨。第二天,刘伯温见到朱元璋高呼:“皇上,我有一字不会写”,侥幸保得一命。

在朝堂之上,刘伯温的智慧和聪慧广为人知,他被誉为与诸葛亮媲美的智者,朱元璋初次相见刘伯温,被他深深打动。朱元璋立刻认识到刘伯温的价值,决定倚重他。

朱元璋需要刘伯温的建议和战略智慧来助力自己统一天下。两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刘伯温在朱元璋身边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历朝历代的帝王们虽然才智出众,但若缺少忠心辅佐的贤臣良将,要想称霸天下也是困难重重。比如说,朱元璋如果没有刘伯温提供计策和建议,要从一个小小的乞丐一跃成为帝王也十分不易。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送水果提醒,刘伯温心生一计逃过一劫

可惜,在朱元璋年老之后,他的性情变得多疑起来,对身边长期侍奉的旧部充满了怀疑,担心他们会构成威胁。毕竟,功高盖主之下,朱元璋不容易再像过去那样信任他们。

据《智囊全集》记载,朱元璋曾有杀害刘伯温的打算。一晚,朱元璋独自思索,心中思绪万千。他对刘伯温心生忌惮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尽管刘伯温对自己一向忠诚,但他聪明绝顶,且深得朝臣敬重。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对朝中事务了如指掌,甚至熟知一些隐秘的政事,一旦他有异心,后果难以设想。

马皇后在朱元璋身边多年,对他的性格再熟悉不过。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多次帮助丈夫朱元璋化险为夷。成为皇后后,她也一直保持着仁慈善良的本性。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送水果提醒,刘伯温心生一计逃过一劫

那夜,她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的异常,隐隐猜到朱元璋对刘伯温动了杀机。马皇后深知,刘伯温是个忠诚的人,曾在大明初创时力挽狂澜,出谋划策。她认为杀刘伯温不仅无情,也可能会让朝中其他功臣心寒。于是,她决定暗中给刘伯温一个提醒,帮助他避开这场劫难。

马皇后派人送给刘伯温一个果篮。刘伯温正在府中处理事务,忽然听闻马皇后派人送来了果篮,心中略感诧异,随即前去查看。打开果篮的瞬间,他发现里面只有两颗红枣和一个梨。

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异常,但刘伯温毕竟是聪明人,一看到这“俩枣一梨”,立即意识到其中的含义。他在心中默念,暗自揣摩:“枣?梨?枣梨?早离?早早离开?”这个简单的谐音让他感到不安,顿时明白这是马皇后的提醒。

刘伯温看后心中感慨万分,其实自己并不想追求什么权势,只想辅佐好朱元璋,巩固明朝的地位。可惜,朱元璋却忌惮他的智慧,担心他日后图谋篡位。所有的忠心却被视为功高盖主的表现,让刘伯温颇感无奈。虽然刘伯温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为人一直比较低调,但还是上了老朱的黑名单。

这一夜,刘伯温彻夜难眠。他思索着次日上朝的应对之策,心中盘算着如何避开皇帝的疑心。虽然果篮中暗含劝他离开的意思,但他也明白,贸然请求告老还乡可能反而会引发朱元璋更大的猜忌。因此,他决定在不激怒朱元璋的情况下,小心试探对方的态度,争取为自己保全一线生机。

第二天天还未亮,刘伯温就换好了官服,准备进宫里去上早朝,这次的早朝,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次的早朝依旧在为宰相一职争论不休,先前提名的几位官员,在一些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纵观整个朝堂,只有刘伯温能够担此重任。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送水果提醒,刘伯温心生一计逃过一劫

他心中虽波澜起伏,但脸上却不露声色。他缓缓步入殿中,见到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沉而冰冷。刘伯温心知,这是关键时刻,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他强作镇定,恭敬地向朱元璋行礼,静待皇帝开口。但朱元璋始终沉默,似乎在等待刘伯温的反应。

其实当时在民间已经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已经大有要越过皇帝的趋势,要是再接下宰相之职,只怕会引得皇帝的无端猜忌。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马皇后送水果提醒,刘伯温心生一计逃过一劫

就在这寂静的时刻,刘伯温忽然上前一步,主动开口道:“皇上,臣有一字不会写。”

要知道刘伯温可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的文化造诣在整个朝堂都是数一数二,竟然开口要讨教一个字,那其中肯定是大有深意。

朱元璋一愣,心中暗自奇怪。刘伯温才高八斗,怎么会有不会写的字?他微微皱眉,问道:“什么字?”

刘伯温低头回道:“赦免的‘赦’字。”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暗含深意。朱元璋听到“赦”字,顿时若有所悟。

此时,他看着刘伯温,似乎明白了对方的话外之音——刘伯温已察觉到自己的疑虑,而“赦”字恰恰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某种恳求。朱元璋与刘伯温目光相对,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些许微妙的情绪。

朱元璋听罢,便大手一挥,在纸上写下了“赦”字,并赏赐给了刘伯温。当朱元璋说出这个字的时候,刘伯温的目的便达到了,当即跪下叩头:“谢皇上不杀之恩。”言尽,便从衣服里面掏出了辞职的信件,磕头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已无力再为朝廷效力,求陛下让臣告老还乡,在乡下颐养天年。”

刘伯温深知,一旦接下了宰相这个职位,必定会深陷朝廷的党争这个旋涡,到时候要是再想脱身,只怕是会“身不由己”。故而刘伯温以“能力堪忧”为推辞,拒绝接下宰相之职。满朝文武都在看着这幅“赦”字,这也意味着朱元璋给了刘伯温一道“特赦令”。

这让朱元璋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刘伯温先发制人,朱元璋轻轻叹了口气,拿起刘伯温的辞职信,深吸了一口气,最终说道:“爱卿才高八斗,朕怎舍得让你就此离去呢?”

“陛下,臣已年过花甲,想回故里休养生息。”刘伯温坚定地说道,跪姿更加卑微。

虽然朱元璋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刘伯温的请求。

回家后的刘伯温就将这张字裱了起来,并在同僚中暗示,自己近日来睡眠不佳,想来已经是“老了”,就算是想要为朝廷效力,只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之后的刘伯温就称病未去上朝,并且上了一个请求“告老离朝”的折子。朱元璋感念刘伯温为平定天下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便允诺了刘伯温的折子。

刘伯温这才得以远离朝堂,专心在家修撰文书,完成自己为国家文化尽力的一份心。但没多长时间,刘伯温就重病不起,朱元璋还派了御医为刘伯温医治,但却没有任何的气色。

自知无力回天的刘伯温便拖着病重的身体回了老家,到家十几天后便撒手人寰。

刘伯温也因为此事侥幸留下了一条命,成为了为数不多得到善始善终的开国功臣,而刘伯温之所以能够留下一条命和马皇后的善意提醒是脱不开关系的。

跟在皇上身边,对大臣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坏事,因为能力过强,则会被皇上猜疑。

但刘伯温很巧妙地避开了朱元璋的小心思,能顺利离开朝廷。不贪恋权利,更有利于自己离开是非之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伯温收到马皇后一篮水果,随即向皇帝告老还乡
...后的一篮水果,吓得冷汗直冒,随即向皇帝告老还乡当年朱元璋跟着郭子兴起义,因为英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得到了上级的赏识。马皇后也因此被许配给了朱元璋。不管是在朱元璋打天下
2023-01-02 15:51:00
饭局中看杀机,水果篮中得生机,刘伯温靠这两件事保命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马皇后之于朱元璋,可谓是一个十足贤内助。当年朱元璋还是一个兵卒子的时候,马皇后就甘愿嫁给了他。朱元璋也不是忘本的人,做了皇帝之后对她也是呵护有加。马皇后不仅是
2023-04-23 17:46:00
刘伯温收到马皇后送的梨和枣为何立马辞了职
...的是,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若是说起朱元璋的奋斗史,小编觉得绝对是非常精彩的。他当初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小百姓,经过起义发展了自己的小团队,然后创建了大明王朝。这中
2023-05-20 15:57:00
马皇后送大臣两枣一梨,大臣看到后为什么卷铺盖走了
...作为保障。这句话似乎在古代也适用,就好比明朝时期的朱元璋,朱元璋早年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农民出身的他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竟然成为皇帝,真的是非常厉害,朱元璋只靠自己的努力就
2023-08-01 21:39:00
刘伯温为何收到“一梨和两枣”就辞官了
...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因此被后人比作诸葛亮。朱元璋崛起于群雄之中,一战定长江,灭陈友谅、张士诚
2022-12-29 14:58:00
刘伯温的情商有多高
朱元璋当时想杀刘伯温,刘伯温却对他说我有个字不会写,被赦免!刘伯温在明朝属于开朝元老级别的人物,在当初就跟着朱元璋打仗,作为朱元璋的军师存在。而朱元璋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十分器重刘伯
2022-12-26 17:03:00
...的还曾辅助帝王将相走上了人生巅峰。像刘伯温就曾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暴政,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疑心重的朱元璋坐上皇位后,大肆屠杀开国功臣,料事如神的刘伯温,自然也成
2024-10-21 12:46:00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刘伯温只用了1个字成功保住性命
刘伯温因辅佐朱元璋完成霸业而驰名天下,朱元璋曾多次称刘伯温是他身边的张良,在文学史上,刘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也被后人比作诸葛亮,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分天下诸葛
2023-03-01 20:55:00
朱元璋要杀刘伯温,他是如何逃过的
刘伯温明太祖朱重八的智囊。对于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吧,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结束后了元朝的混乱统治,朱元璋拥有着很高的才能,无论是智慧还是治国才能与军事才能,可以说建立明朝朱元璋
2023-07-22 15: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明初定都南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都城建设,对今天的南京依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大历史的叙事中
2025-08-08 07:46:00
十余年访古积累大量一手资料 100张照片,打开南京“成长史”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从山脉到水系,从古建筑到石刻,从秦汉以前到近现代……古都南京,文学昌盛、人物俊彦,各种历史遗迹如珠玑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2025-08-08 07:46:00
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后代向潍坊捐赠集中营日军指挥官手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王钟玉8月7日,潍县集中营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办。英国籍人士保罗·基尔布莱德及家人将其岳父——潍县集中营被关押侨民罗伯特・杰里米
2025-08-07 23:41: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