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人为什么要建塔,塔有什么用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20: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种高耸的古代建筑物——塔,它们丰富多彩,点缀着河山景色,有的已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塔是宗教建筑物,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佛教源于印度,塔也是从印度传来的。

中国佛塔源于印度的窣堵坡(Stupa),翻译成中文最常见的是“浮屠”,后来中国人创造出“塔”这个字,借用梵文“布达”(Buddha,佛陀的意思)的音韵,加上中文的偏旁部首“土”组合而成,表示埋藏佛的土冢。

塔是用来保存埋葬舍利的建筑物。舍利是梵文(古印度文)的音译,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弟子们将其火化,得到许多五光十色、晶莹剔透且击打不碎的珠子,称为舍利子。凡是德高望重的僧人圆寂后的骨齿遗骸,也称为舍利。由此可见,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之物,特别是早期释迦牟尼的舍利,更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为了表达对佛的虔诚信仰,信徒们争相供奉,于是保存舍利的建筑物“塔”就应运而生。

古代人为什么要建塔,塔有什么用途

印度的塔有两种:一是埋藏舍利的窣堵坡,属于坟冢的性质;二是举行礼佛仪式的“支提”(Chaitya),类似庙宇形式。传到中国之后,结合各种建筑形式大放异彩。

中国塔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地宫用于埋葬舍利,采用中国陵墓地宫、墓穴的方式。地宫内主要安放的东西是一个石函,内中层层函匣相套,最里面一层就是放佛舍利之处。二是塔身,用于供奉佛像,登临等用途,是塔的主体部分;三是塔刹,中国匠师将窣堵坡尊崇抬高置于塔顶,就变成塔刹。

我们可以从现存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中看到最早中国塔的形象。除此之外,早期著名的中国塔还有东汉永平十一年的洛阳白马寺浮图(《魏书·释老志》公元68年),中平五年至出平四年(188-193年)徐州浮图祠(《三国志·刘繇传》),以及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洛阳永宁寺浮图(《洛阳伽蓝记》)等等,都是楼阁式的高塔。

古代人为什么要建塔,塔有什么用途

古代的塔有什么用途?

古塔在用途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变化,超越单纯佛塔的限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登高望远,当塔还是窣堵坡坟冢的时候,不论从对佛的尊崇上讲,还是就其圆形覆钵的形式上说,都不宜攀登。印度塔与中国楼阁相结合,产生了这种最为广泛的用途。唐宋以后,登塔之风更盛,西安大雁塔的“雁塔题名”,成了文人学子向往的事。

二是瞭望敌情,塔不但高大而且隐蔽,还可以住歇,作为观察敌情,防御射击都能发挥极大的优越性。例如河北定县的料敌塔,定县是北宋与辽交界的定州,北宋将领们决定在城内开元寺建造舍利宝塔,甚至直接取名料敌塔。工匠们也将塔的高度修到当时的极限84米,这也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塔。当人们登上塔顶,极目四望,冀中平原的山水形势尽收眼底。

三是导航引渡,由于古塔高耸挺立,很远就能看到,所以许多古塔成为港口码头的重要标志。福建福州马尾港的罗星塔,在世界地图上早被列为重要的航海标志之一。福建泉州的姑嫂塔、六胜塔都是航海的标志。

四是地区象征,许多古塔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象征。例如延安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苏州虎丘塔是江南秀丽的名片等等。古塔已经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人为什么要建塔,塔有什么用途

古代的建塔制度

佛塔和寺院密不可分。早期佛教徒崇拜塔,将塔作为对佛的崇拜,也就是说,塔即是佛。魏、唐至宋之间,塔在寺院中的位置发生许多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对塔崇拜重视的程度,根据考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中心塔院制度:一间寺院建造一座塔,不建大殿,以塔为主,周围群房,将塔作为主要崇拜物。例如河南嵩岳寺就是一个方形塔院。

前塔后殿制度:寺院以轴线对称布局,山门内为塔院,塔院内建塔,塔后见佛殿等建筑,这种布局将塔作为主要崇拜对象,如山西洪洞广胜寺。

前殿后塔制度:寺院以佛殿为主,塔建在佛殿之后,退居次要位置。这种做法通常是宋代和宋以后的布局方式。例如,辽宁锦州广济寺。

寺院双塔制度:唐宋两代寺院常建双塔,位于寺院大门前,或大殿前,一东一西,双塔造型基本相同。例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云南昆明大德寺双塔。

塔殿并列制度:在寺院中,佛塔与佛殿并列布置。这种布置说明塔和殿同为佛,同为崇奉的对象,同样重要。山门之内,东殿西塔,相互对峙。因为西方是日落之处,万物的终结,佛的世界,涅槃的归宿。塔殿并置布局始于南北朝,盛行于唐代,宋辽时期继承并发展。例如,例如陕西周至大秦寺,日本法隆寺。

中国塔一般是随着寺庙而建造,但现在许多地方是有塔无庙。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塔,估计全国有三千以上,有七八百年以上历史的在百座以上。有10处古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保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2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北涿州,暴雨洪灾摧残过的伤心之地,北京边上被遗忘的千年古城
...,高56米。如今智度寺、云居寺已不见踪影,只有这两座古塔历经诸多天灾人祸洗礼,仍屹立不倒。双塔的建设年代,据说比山西应县木塔还要早些。双塔为仿木结构,是我国辽塔中保存较少的楼
2024-10-12 18:08:00
上海现存十三座历史悠久的古塔
...利、经卷或法物。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上海现存古塔13座:金山的华严塔、松江的方塔、李塔、圆应塔、秀道者塔、护珠塔,青浦的泖塔、万寿塔、青龙塔、嘉定的砖塔(2座)、法华
2023-07-12 10:32:00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严重?看看古代这些“热门”流放地就能明白
...,科技发达,也会发现这个地方不宜长时间居住。更何况古代人,连取暖设施都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冻死的人数不少,更别说得病的情况,几乎是数不胜数。然而,流放宁古塔的恐怖不仅仅是来自天
2025-05-19 19:26:00
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形态
...高眺望)和腰檐的建筑,现已不区分。楼阁在古代有多种用途,如聊城光岳楼为鼓楼、汉中望江楼为高台上的风景游览建筑。楼阁分布在城市中,也多如四川阆中华光楼、沈阳故宫凤凰楼等,在古城
2023-07-12 06:57:00
杭州日报讯 西湖群山中的古塔如一位位老者,见证着杭州历史的变迁,将杭州的故事娓娓道来。上周六,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联合浙江图书馆,邀请了浙江省金牌讲解员、杭州市五星级讲解员丁露贇,
2023-07-28 07:08:00
古代为什么要花大功夫把犯人发配到千里之外
...到这个处罚,还不如直接抹脖子死了算了。更重要的是,古代人一般都重乡梓,讲究落叶归根,可一旦被发配到边疆去充军或服役,那基本上大概率这辈子就客死他乡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很难以接
2023-05-02 13:47:00
“海淀古塔群”系列追踪报道在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的千年古刹大觉寺南侧有座莲花寺,在莲花寺南侧的山坳中,还隐藏着四座鲜为人知的古塔。作为海淀区普查登记文物,因相关史料记载匮
2024-12-09 10:50:00
考古2022︱旧石器考古:古化石,新发现,探起源;辨技术,论行为,释文化
...者认为存在相对稳定的两面器生产体系,石器组合上似阿舍利技术面貌。淅川梁家岗2号地点和东岗地点埋藏部位和年代类似,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手斧等。库区淅川县也新发现三处遗
2023-08-23 13:44:00
寻城记|农安,一座塔的千年
...中,位置最北的一座。在比它更远的地方,也曾有同辈的古塔矗立千百余年;但历经千年风霜,它成了硕果仅存的幸存者之一。翻开百度百科,或者是网络上的许多介绍,你会看到这样的简介:农安
2023-10-17 14: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