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帝王朱元璋曾是从乞丐翻身为帝王的传奇人物,但是他的成功附带着无数血腥屠杀,尤其在晚年,追随其建立王朝的功臣几乎被他斩尽杀绝。
这一残忍行为被后代效仿,如朱棣诛杀徐辉祖,朱祁镇杀害于谦,朱由检处决袁崇焕等,朱氏家族对功臣的屠杀始终未曾停歇。
而有一家族却能幸免于难,自朱元璋起,朱家三代试图渗透该家族,但均以失败告终,故后人称其为“铁桶江山”,此家族即为著名的云南沐王府。
在《明史》中,对于沐英的生平有详尽而精确的记载。
沐英为濠州定远人,幼时与母相依为命。
公元1351年,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元廷展开镇压,沐英随母避祸,途中,其母不幸离世,年仅八岁的沐英流落濠州。
此时,朱元璋收养了沐英,视如己出,朱元璋夫妇悉心教导沐英读书识字,更传授兵法战策。
沐英十八岁起,已在军中崭露头角。
公元1370年,沐英多次领兵出征吐蕃、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屡建奇功,先后被封为镇国将军、荣禄夫人、柱国和平西侯。
公元1380年,沐英挥师北上,击败盘踞和林的元朝势力,使西北元朝残余势力再无反扑之力。
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元朝残部,次年,沐英与蓝玉攻克大理,擒获段氏首领,段氏投降,云南大部得以平定。
公元1382年,土官杨苴谎称明朝大军已撤,纠集二十万叛军围攻昆明,沐英闻讯后迅速率兵回援,斩敌六万余众,保卫了昆明,至此,云南仅剩少数地区尚未平定。
公元1383年,云南再次发生叛乱,沐英亲率大军平息。他深入前线,实地勘察,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勇,沐英一生荣誉满载,既是杰出的军事家,亦是卓越的政治家。
洪武廿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标病逝;同年六月,沐英亦不幸离世。
这一连串的不幸事件使得朱元璋深受打击,他分别追封沐英及长子沐春为黔宁王和西平侯,授予他们镇守云南的重任。
在沐春的诰文中,朱元璋深情回顾了与沐英的深厚情感,并对其寄予厚望。
尽管朱元璋希望沐春能继承其父的事业,但他并未放弃让亲王镇守云南的想法。
公元1393年五月,他下令组建云南中护卫,并在云南修建岷王府。
公元1395年九月,岷王朱楩正式就藩云南。
而沐春并未停止对朱楩的阻挠,他向朱元璋进言,称朝廷将云南左、右二卫官军改编为岷王护卫后,他无法有效指挥,从而削弱了云南驻军的实力,请求恢复原状。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使云南最精锐的官兵重新回到沐家掌控之下。
朱楩抵达云南后,沐春的小动作依旧频繁。他以云南姚安府多荒田为由,将岷王护卫军士调往耕作。
朱楩对此无法忍受,向朱元璋汇报此事后,洪武廿九年四月,朱元璋下令姚安府境内屯田军士仍拨隶云南护卫,朱楩成功扳回一城。
总的来说,明朝初期,尤其是洪武年间,是实行亲王守边政策最为坚定的时期。云南作为新归附的地区,其政治局势的稳定至关重要。
尽管靖江王和周王两次出镇云南均以失败告终,但朱元璋仍然决定派遣岷王进行第三次尝试。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元年,同年九月,沐春在征讨麓川叛贼刀干孟时突然去世。
由于沐春无嗣,其弟沐晟接替成为西平侯。
朱允炆登基后,对沐家极为倚重。而沐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积极支持皇帝的削藩政策。
公元1399年,沐晟弹劾岷王朱楩的过失。
朱允炆借机将其贬为庶民,流放漳州,至此,云南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沐家手中。
作为回报,沐家的云南军队始终是朝廷对抗燕王朱棣的重要力量。(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攻陷南京,朱允炆自焚身亡,朱棣随后称帝。
朱棣为建文朝被废的几位弟弟平反,朱楩也得以从漳州返回南京,复封岷王。然而,对于沐家在靖难之役中的立场,朱棣深感不满。
因此,岷王在复封后立即重返云南,朝廷与沐家的斗争不可避免。
云南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棣,尽管他已经登基,但依然毫不犹豫地派降将袁宇前往整顿军队,待边境安定便留下驻扎防卫。
事实上,袁宇还有岷王妃弟弟的身份,他的任务是协助岷王恢复地位。
沐晟深谙朱棣的意图,他知道沐家在云南的实力足以应对任何挑战。然而,八月份,朱楩与沐晟之间的矛盾激化,《实录》对此描述道:“行事鲁莽,偏信小人,冒犯岷王”。
尽管朱棣将沐晟召回严厉训斥,但考虑到沐家在云南的强大影响力,他也不敢过分施压。
权衡之下,朱棣只好再次任命沐晟镇守云南,并赋予其云南都司属卫的指挥权。
至于弟弟朱楩,朱棣只能无奈地表示:“晟虽有罪,置之度外即可”。
朝廷在与沐家的较量中全面失利,公元1403年,朱棣宣布岷王有罪,云南左、中、前三护卫全部撤销,左都督袁宇和顺昌伯王佐也被召回南京。
朱棣不愿接受失败,于是想到次子朱高煦。
公元1404年,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云南。朱棣希望他能夺回云南的军政大权,但朱高煦却对云南不屑一顾。
试想若朱高煦真的赴任云南,他那不安分的个性是否会促使他深入中南半岛征战,建立功勋呢?一旦他在云南站稳脚跟,明宣宗恐怕也难以控制。
因此,朱高煦的命运或许会有所改变。
然而历史无法假设,不久后,安南战争爆发,西平侯沐晟因战功获封黔国公,沐家在云南的地位更加巩固。
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他试图再次染指云南,
公元1424年,第八子朱瞻垲被封为滕王,封地为云南。同时,仁宗还任命滕府长史司长史姚友直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负责筹备滕王之国事宜。
遗憾的是,滕王朱瞻垲于公元1425年病逝,年仅17岁,未能如期就藩,明皇室对云南的企图再度落空。
结论:沐家作为明朝在云南的代表,为当地的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朝廷对沐家始终保持警惕,从明太祖时期三次派亲王镇守云南可见一斑。
朱棣在靖难成功后曾复封岷王,牵制沐家失败后又计划让次子朱高煦赴任云南。仁宗继位后亦未放弃,滕王赴任便是明皇室最后的尝试。
自此至成化三年,明朝再无亲王封国。
此时距仁宗时代已有40余年,时过境迁,已无需再派亲王镇守云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