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广东征高丽导致隋朝覆亡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0 14:52:00 来源:戏说三国

隋炀帝杨广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杨广为什么会东征高丽?

东征高丽的战车还没有开上战场,隋帝国的后院就起火了。烽火首先在山东点燃。自从战争动员令下达,山东就成了主要的战备后勤基地。从大业六年开始,杨广就命当地百姓饲养战马,以供军用,同时征调大批民夫运送粮食前往辽东前线。由于运输量大,路途遥远,车辆和牛马大量损毁死亡。

与此同时,频繁的徭役挤占了耕种时令,导致山东、河北等地大量农田抛荒,粮食价格飙涨,一斗米卖到了数百钱,而各级官吏依然横征暴敛。加之黄河泛滥、洪涝成灾,致使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存底线被彻底突破。如何在暴政中生存下去?

濒临绝境的山东百姓每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大业七年冬天,山东邹平人王薄终于在饥寒交迫中彻悟了一条真理——在暴政中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起来反抗这个暴政!于是,王薄率先在长白山(邹平县南)拉起了反旗。为了把自己彻悟的真理向广大父老乡亲传播,王薄自称“知世郎”,并精心创作了一首政治宣传歌曲——《无向辽东浪死歌》。

歌中唱道: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通俗易懂、振奋人心的歌曲一经问世,立即成为当年齐鲁大地最火爆的流行曲目。四面八方的贫困百姓哼着这支让人热血澎湃的歌,像潮水一样涌向了长白山。

从此,王薄带领部众在齐郡(今山东济南市)、济北郡(今山东茌平县西南)一带纵横出没,攻击官军,劫掠府库,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日子过得无比滋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着这一切,山东各地豪杰无不怦然心动。于是,多股反叛势力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阿舅贼”(刘霸道)崛起于平原郡(今山东陵县),孙安祖聚众于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县西),张金称聚众于河曲(今河北临西县),高士达揭竿于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他们啸聚山林,攻击城邑,让各地官府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在大业七年大大小小的变民首领中,有一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后来却成了这拨人里声望最高、势力最强的义军领袖。他雄踞河北,自称“夏王”,直至唐朝建立后仍然割据一方,是武德初年李世民东征路上最强大的对手。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窦建德,河北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东)人,与孙安祖同乡,自小勇武过人,在乡里有侠义之名。大业七年,朝廷招募东征士兵,窦建德因其骁勇之名被任命为二百人长,同乡的孙安祖也在征召之列。可孙安祖因家中遭遇洪灾,妻儿皆饿死,对官府恨之入骨,坚决不肯应征。当地县令大怒,将其逮捕并施以鞭刑。孙安祖愤而刺杀县令,逃亡至窦建德家中。

窦建德收留了他,对他说:“今主上不恤民力,欲征高丽,天下必将大乱。大丈夫若不死,当建功立业,岂能成为东躲西藏的逃犯?”随后,窦建德帮孙安祖召集了两百多个壮士,还协助他们到高鸡泊一带落草为寇。尽管窦建德明知道天下很快就将大乱,尽管窦建德明知道天下很快就将大乱,可他对自己在军队的前程仍抱有幻想,所以他才会一边支持孙安祖造反,一边又舍不得扔掉“二百人长”这块鸡肋。

最后,还是当地官府帮他下了这个决心。本来,窦建德窝藏孙安祖一事当地官府已有所察觉,加之张金称、高士达等盗匪凡到漳南洗劫,都自动避开窦建德家所在的那条街,所以官府认定,窦建德必然与盗匪暗中勾结。不久,官府就派兵抄了窦建德的家,并将他一家老小全部捕杀。在家破人亡的惨痛现实面前,窦建德的最后一丝幻想终于破灭。万念俱灰的他只好脱下隋朝军装,带着手下的两百人投奔了高士达。

高士达觉得自己的智谋和才略均不及窦建德,就把兵权交给了他,让他当了二当家。随后,窦建德屡屡击败前来征讨的官军,威望迅速提升。由于他善待士卒,因而人人皆愿为其效死,麾下部众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就这样,这个原本要到辽东去当炮灰的二百人长,摇身一变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头王。

窦建德或许从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对于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巨大能量,他一定也会感到震惊。而此时的窦建德更不敢想象的是——短短几年后,他就将拥兵割据,称霸一方,并与天下群雄一起逐鹿中原!窦建德的成长史告诉我们:虽然时势可以造英雄,但是要想成为英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扔掉手中的那块鸡肋。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初一,隋帝国的一百多万远征军在涿郡完成了集结,同时就位的运输和后勤人员数量是士兵的两倍。杨广将一百多万士兵分成左右各十二军,每军设大将、次将各一人;每军之中,骑兵分成四团,每团十队,每队一百人;步兵也分为四团,每团二十队,每队一百人;重装备部队和普通步卒也各有建制;所有步骑兵团每团各设偏将一人。远征军中,各团的头盔铠甲、帽穗马缨、旗帜旌幡的颜色各不相同,而前进、后退、行军、扎营都有统一的号令。

正月初三,杨广亲自率领这支空前庞大的远征军,从蓟城(涿郡郡治,今北京)正式开拔。第一军出发后,每日派遣一军,每两军相距四十里,依次出发,鱼贯前进。整整用了四十天,大军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绵延长达九百六十里。此外,杨广直属的十二禁军,朝廷的三台、五省、九寺的随驾官员,也紧跟在大军后面出发,队伍连绵达八十里,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杨广东征高丽的结局是什么?

杨广本以为,投入如此浩大的兵力,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踏平高丽。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先是在三月,杨广亲率陆军进抵辽东城(今辽宁朝阳市),却长达数月久攻不克。同时,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渡海攻击,一开始进展顺利,甚至一度攻进了平壤,不料却在城中遭遇伏击,四万精锐尽丧,仅剩数千残兵逃脱。眼看陆、海两路接连失利,杨广不得不改变战略,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余万大军绕过辽东,直捣平壤。可是,当大军进抵平壤三十里处时,却又因为战线太长、粮草不继再次陷入困境。

同年七月,缺乏给养的宇文述被迫引兵西还,高丽军队迅速出城追击。当隋军撤至萨水(今清川江)时,高丽军队趁其渡河之际发起进攻,大破隋军。最后,宇文述狼狈逃回辽东,三十余万大军仅剩两千七百人,几近全军覆没,同时,丢失的武器、装备、辎重更是不可胜数。来护儿风闻陆军大败,也慌忙起锚,连夜率舰队撤回东莱(今山东莱州)。

第一次远征高丽,就这样以惨败告终。大业八年七月,神情恍惚的杨广默默登上龙辇,从涿郡启程南返。一直到车驾返抵洛阳,杨广始终一言不发。曾经活力四射、阳光灿烂的杨广,如今仿佛变成了霜打的茄子。人们看见杨广脸上写满了困惑与哀伤,那是一个骄傲帝王遽然遭受重创后暴露出来的真实内心。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挫折本是人生的题中之义,也是生命成长的必经过程。就像许多小孩子在学习木匠、铁匠这种手艺活的时候,如果手上弄出了血,他们的师傅就会说:“那是这门手艺进到你身体里面去了。”而今,生命中的第一次失败虽然深深刺痛了杨广,可这何尝不是某种有益的东西正在进入他的体内呢?也许,命运之神正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往这位骄狂自负的帝王身上注入一些必要的抗挫折能力,让他学会以一种成熟而理性的姿态面对人生,同时拯救这个危机四伏的庞大帝国。

然而,命运之神很快就发现他失望了,忠于杨广的臣民们也很快就失望了。短短半年后,杨广就在朝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资治通鉴》卷一八二)杨广的意思很明确,二征高丽,就算“拔山移海”也在所不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朝名将杨义臣平定河北,为什么会被隋炀帝杨广雪藏?
...在他的努力下,河北的叛乱几乎被平定。出人意料的是,杨广忌惮他的战功,解除了他的兵权。隋朝一代名将,郁郁而终。一、杨义臣其人杨义臣本不姓杨,而是姓尉迟。他的父亲尉迟崇,是北周的
2024-01-19 05:06:00
杨广:四征高丽与内政荒废导致隋朝覆灭
公元612年至614年,杨广历经三次对高丽的战争,投入庞大兵力和资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首次东征高丽,兵临涿郡,却在高丽军的伏击下遭受惨败,杨广颜面扫地,内心充满困惑。然而,他不
2024-04-17 17:00:00
宇文化及败亡史:江都兵变与李密降唐的双重打击
...高句丽二、宇文智及预感禁军人心浮动大业末年,隋炀帝杨广已经在江都待了两年多,仍然没有回去的打算,此时天下盗贼蜂起,通往长安和洛阳的道路都被阻塞,加上江都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到
2024-02-07 11:26:00
隋炀帝杨广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征伐陈朝,行军布阵,都有板有眼,尤其诗文慷慨激昂,文采飞扬,处理朝臣关系,君臣关系都很有心计,应对得体。上位后为什么就变得奢侈放荡猜忌凶忍?隋
2023-04-16 22:42:00
他是历史上唯一集千古一帝和亡国之君于一身的人
...怀纳谏,都是因为害怕重蹈一人的覆辙,此人就是隋炀帝杨广。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二人都做过夺位政变的暴力事件。杨广是杀害哥哥杨勇和
2022-12-24 20:56:00
隋末民变:窦建德起义之路与山东百姓的求生之道
背景: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准备东征高句丽时,由于频繁的徭役导致山东、河北等地农田都没有人耕种了,粮食价格飞涨,即使如此各级官吏依然横征暴敛,加上黄河泛滥、洪涝成灾,两地的百姓衣不
2024-02-12 10:15:00
...是开凿运河,都是不世之功,但这样大的工程,本就不是杨广这一世能够完成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一步差错,甚至导致了整个大隋王朝崩盘。那么杨广真的是好大喜功吗?有一半是这方面的
2024-06-07 06:15:00
为何说秦朝与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是子女教育问题
...到其他地区的抵制。杨坚当政15年,死于604年。隋朝皇帝杨广继承了他的皇位。杨广的立国政策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未能实现由地方政权向中央政权的转变。 公元605年至618年,隋
2024-06-22 19:30:00
隋炀帝的皇后改嫁六帝是事实吗
...晋王妃”。受家庭文化熏陶的萧皇后善文学,精周易,与杨广琴瑟和谐。不仅杨广,连隋文帝杨坚及独孤皇后都对这位儿媳妇十分满意。《隋书》记载:“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2023-01-06 17: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