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岩层之下的铿锵足音
■本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通讯员 于元正
跟着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又一次走在长长的施工长廊,上等兵王新超的耳旁,回响着队伍前行的脚步声。
这样的足音,王新超来到工区的第一天就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已经是回响在他内心的节奏。
去年,从地方大学毕业的王新超,追寻军旅梦,来到火箭军某旅。新兵下连时,经过上千公里奔波,最后到达目的地,他满以为眼前将是战车轰鸣、杀声震天的火热练兵场面,可映入眼帘的,除了几排施工板房,就是整齐停放的施工机械。
“到了,这就是咱们的工区,也是以后战斗的地方!”带队干部的一句话,把他拉回了现实。
这时,一队官兵结束施工,正从工地向营区走来。他好奇地打量从身边经过的每个人,他们个个尘土满脸、泥浆满身,但是精神状态很好,脚步声铿锵有力。
几天后,他也站在了这支队伍里。天刚蒙蒙亮,大家已经列队完毕,王新超跟在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后面,和着这个足音走进正在建设中的阵地。一进入作业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火热画面:忙碌的机械装备来回穿梭不停,焊接声、切割声、轰鸣声与官兵的呼号声掺杂在一起……
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为导弹筑巢、为强军助力,使命光荣、责任如山,需要每个人为之艰辛付出。
当天,王新超所在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一根根槽钢运到狭窄的作业面。年近半百的崔道虎,率先扛起一根快步往前走。轮到王新超时,他才发现一根槽钢竟然这么重,压得肩膀生疼。他快走几步,想尽力跟上班长。可几个来回下来,他就气喘吁吁,脚下步子越来越重,慢慢落在了后头。
入伍20多年,从一座大山走进另一座大山,刚完成一项任务又奔赴下一个点位,崔道虎身上“光环”耀眼: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优秀军士”……坐在一旁休息的王新超,看着班长一刻不停的身影,听着他踩在泥泞路上的脚步声,不禁有些惭愧,咬咬牙重新加入忙碌的队伍中。
每一天,聆听着这样的足音,王新超悄然发生转变。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决心扎下根,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主动融入,他向着成为优秀的导弹工程兵前行。
“这些都是成长的印记。”他指着手上的茧和伤疤说,“一茬茬导弹工程兵几乎都有这样的印记。”
“兵撒千里,南征北战,工程丰碑写我忠诚奉献;使命千钧,壮志撼山,岩层深处看我攻坚克难。英雄的导弹工程兵,用青春热血燃烧东风烈焰……”又是新的一天,上等兵王新超站在队伍中,唱响《英雄的导弹工程兵》,迈着坚定步伐,向着施工点位走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