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前辈典范不可复制,却可以学习(博古知今)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1-14 06:1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龚和德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二位前辈,会激励我们做好三件事。一件事是把他们的拿手好戏,尽可能多地传承下来。另一件事,是在新创作中发扬他们的艺术精神以及艺术风格。第三件事,就是要从理论上探讨和总结前辈艺术家的艺术道路、艺术作品、艺术思想。

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国际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梅兰芳和周信芳是20世纪京剧的杰出代表。我从少年时起就爱好京剧,有幸多次观摩两位艺术大师的精彩演出。又因在戏曲研究单位工作,也有机会参与对大师的纪念。今逢两位艺术大师诞辰130周年,我想说点感想。

京剧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称“黄腔”或“时尚黄腔”,1867年到了上海,“沪人创见,趋之若狂”。1876年《申报》称它为“京剧”,沿用至今。京剧进上海后,就“以上海为根本”,“上至汉口,内及苏杭,远去闽粤”,成为全国性大剧种。在这个过程中,它的艺术形态也有变化和丰富,反映在上海的演出市场上,“顿分三派,鼎足而峙,竞求精进”。这三派就是:北派,又称“京朝派”,是京剧正宗;南派,指南方不少徽班、梆子班艺人改唱京剧后仍留有徽、梆的某些路子,亦称“乡土派”;海派,是受商业竞争推动与中外新文化影响而从南派中分化出来的新潮派,又称“海洋派”。在过去,“海洋派”是常被人骂的,“乡土派”是常被人笑的。梅兰芳与周信芳甲午同庚,一旦一生,就在这种舆论氛围中“竞求精进”,能取得卓越成就,当同他们正确处理京剧的南北关系密切有关。

梅兰芳的艺术根基是北派,但他在1913年19岁时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就感到所见所闻对自己大有启发,是他“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回京后“有了排新戏的企图”。他的新戏以服装区分有三类:穿老戏服装的新戏、穿时装的新戏和穿新式古装的新戏。最受欢迎的是他1915年开始创制的新式古装的新戏,载歌载舞,如《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1921年7月《申报》发文称:“近来海上,一惟梅派之剧是宗。”“梅派”名声渐起。1922年推出的《霸王别姬》,更是古装新戏中享有盛名、久演不衰的杰作。梅兰芳勇于创新,又重视继承,不但不断加工从前辈那里学来的传统戏,使之经典化,还学演昆曲,推动京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南北戏曲“花雅”的综合。

周信芳自幼在江南地区辗转习艺,起点是南派,1907年他虚龄13岁到北京“喜连成”搭班唱戏,合作者中就有梅兰芳。更为难得的是,1912年11月至1913年1月间,周信芳与谭鑫培在上海新新舞台同台演出40天,深入观摩谭派,且聆听谭鑫培的教诲。周信芳的艺术经历可谓坎坷,遭受过“文字上的讽刺和言语中的嘲笑”,然观众支持、热爱,“百口皆称萧相国,万人争看薛将军”,“麒派”终于成为南方京剧唯一流传至今的老生流派。由于梅兰芳、周信芳等名家的共同努力,北派与南派既各有优势,又逐渐从对峙走向融通,使京剧更规范、更富有活力、更灿烂多姿。

梅兰芳、周信芳都是真善美的热烈追求者。他们为人、为艺最大的“善”就是爱国。梅兰芳为躲避日寇利用,“九一八”后由北京去了上海,演出《抗金兵》。“八一三”后去了香港。香港沦陷,梅兰芳返回上海。他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以卖画维持生计。周信芳则在多地演出《明末遗恨》《徽钦二帝》,“歌台深处筑心防”。他们艺术上的“善”,更多地表现为演出剧目中对善良者的颂扬、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具有深刻的人民性。从两人的表演风格来说,梅兰芳在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突出的是“美”,周信芳则突出“真”。梅兰芳塑造的赵艳容、杨玉环、虞姬、杜丽娘、李桂枝等形象,不仅鲜明生动,还贯穿着独特的美:华丽而不失简约,细致入微又无雕琢痕迹,高雅清新,自然大方。他晚年创作演出的“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穆桂英,由优美而进入壮美。周信芳表演的“真”,吸取了话剧的心理技术,而整个表演又建立在全面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他所塑造的宋士杰、宋江、萧何、萧恩、张元秀等形象,都以性格之鲜明、技巧之纯熟把观众深深吸引,台下有掌声、笑声,也有泪珠滚滚。他嗓音沙哑,却善于运用,韵味独特,演出时一唱众和,成为麒派戏特有的剧场效果。

戏曲是前辈典范型文化。前辈典范不可复制,却可以学习。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二位前辈,会激励我们做好三件事。一件事是把他们的拿手好戏,尽可能多地传承下来。如梅派名剧《宇宙锋》《贵妃醉酒》《洛神》等、麒派名剧《四进士》《乌龙院》《清风亭》等,继续征服观众。我们还要深入开掘,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传承。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变化,传承不是照搬,必然会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另一件事,是在新创作中发扬他们的艺术精神以及艺术风格。就我观摩所及,梅派青衣李奕洁主演的《花蕊》《青衣》,麒派老生陈少云主演的《成败萧何》《金缕曲》,都是这方面的优秀成果。《曹操与杨修》的主演尚长荣、言兴朋都不是麒派,但该剧导演马科说:“整个舞台的韵律、风貌,是麒派”。可见传承又可以跨越流派,道路宽广。我们要格外珍惜新创造,让它们成为新时代的新传统。第三件事,就是要从理论上探讨和总结前辈艺术家的艺术道路、艺术作品、艺术思想。近些年对梅兰芳的研究较多,对周信芳的研究较少,深化对两位艺术家的研究,可以成为我们创建戏曲美学的有机部分。

我相信,梅兰芳、周信芳的艺术精华会与戏曲命运结合在一起,历久弥新。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20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张昌平《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8日第 07 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从地理上被归结为大河文明,它们分别对应尼罗河、底格里
2025-01-18 05:22:00
...红色熏陶;开发红色课程,构建“班会晨会校训课程”“博古知今实践课程”“党团理论素养课程”三大系列课程;建设红色课堂,充分发挥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德育主阵地及其他学科德育渗透
2023-06-14 09:07:00
作家马伯庸走进兰州理工大学做读书分享
...的故事,希望大家直面历史,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博古知今,鼓励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思维训练,尝试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生活、感悟时代。互动环节,大学生们围绕阅读体验、写作技巧
2024-09-11 14:26:00
数字赋能戏韵流芳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团队作品《妆镜》亮相恭王府博物馆
...,是戏曲表演体系中非常典型的代表之一。梅兰芳在承袭前辈艺人手势表演的基础上对旦角手势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从戏曲前辈、昆曲艺术、绘画艺术、佛教手印、自然万物等处汲取营养,创造出丰
2024-09-23 13:04:00
与人相处说话要谨慎、低调,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于年轻时的一次拜访。富兰克林年轻时,曾有一次一个老前辈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约见了他。到小茅屋时,他挺直胸膛大步向前走,在推门进去,额头不小心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那个场面很尴尬,也
2023-04-22 05:56:00
师说一一0中学09丨何瑛:做讲故事能手 鉴古知今“史”向未来
说到“历史”一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默然无言的旧物,还是尘封泛黄的档案,或者是刻板迂腐的说教学究?重庆市第一一0中学校历史教师何瑛的课堂,一定会改变你对历史的“成见”,让你体
2024-01-11 10:59:00
朱元璋:皇家教育的典范与坚持
...皇帝进行教育。被老朱所挑中的名师中,不乏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且个性鲜明的人。比如出生在河南郏县的李希颜,就是这么一个人。当时他负责对十个皇子进行教育,在上课的时候,手里会时常
2024-04-17 17:18:00
凭一己之力得罪“梅派”,李玉刚的“跌落神坛”,一切都有迹可循
...自导自演的一场炒作。为何这个曾经受到全网追捧的励志典范,会受到这样的质疑呢?这或许得从他成功的起点说起。01一朝出名2006年《星光大道》上,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李玉刚引起了
2024-04-25 21:28:00
事实证明,46岁就已步履蹒跚的李玉刚,还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点对于搞艺术的人来说就很致命,按理说艺术晚辈是要向前辈学习的,这样一来直接断了李玉刚的路。包括梅玖保去世之前都没有任何言行在公众面前发表说原谅李玉刚,可以说他把这一份仇恨永远
2024-04-25 10:56: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这‘福’字可真漂亮,边上还有蝙蝠,寓意福气连连呀!”10月29日上午,厦门市第九中学求实楼图书馆内笑语阵阵
2025-11-02 08:11:00
鲁网11月2日讯近日,由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党建办、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与人文艺术系联合主办的“军歌嘹亮 青春激昂”校园音乐会在体育馆举行
2025-11-02 19:21:00
夕阳映金秋 套圈乐银龄 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举办重阳节趣味活动
胶东在线10月29日日讯(通讯员 唐萌菲)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10月29日重阳节当天
2025-11-02 21:46:00
临沂八中举办“感恩岁月,致敬芳华”荣退仪式
鲁网11月2日讯躬耕杏坛育桃李,岁月如歌敬芳华。10月29日上午,在重阳佳节这个满载敬意与温情的日子里,临沂八中为李杰
2025-11-02 20:39:00
与蓝天有关的故事②——《苏联空军第611歼击航空兵团第1航空兵大队大队长尼古拉·巴扎诺夫中校肖像》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1-02 15:59:00
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启幕:南京变“影城”,全城偶遇老戏骨
2025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启幕南京变“影城”,全城偶遇老戏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秋色浸染,古韵流香。11月1日
2025-11-02 09:12:00
“红领带”串联三代信仰 话剧《远的山 近的海》首演
话剧《远的山 近的海》以“时空穿越”的艺术手法打破线性叙事。话剧《远的山 近的海》剧照。 话剧《远的山 近的海》剧照
2025-11-01 08:31:00
惊艳亮相!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跨界秀京剧 与真人共演《霸王别机》
大皖新闻讯10月31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全国首场人机共演戏曲《霸王别机》正式开演,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粉墨登场
2025-11-01 11:47:00
古装悬疑再掀热潮!年度黑马《锦密令》定档 11月6日爱奇艺独播
古装悬疑赛道再添重磅力作!备受期待的《锦密令》正式官宣定档11月6日,将独家登陆爱奇艺与观众见面。该剧由季美含、蒙恩领衔主演
2025-11-01 12:36:00
11月1日,电影《女孩》正式登陆全国院线。此前,影片在北京举办 “我看见” 主题首映礼,导演舒淇出席,与观众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一场关于成长与治愈的对话
2025-11-01 13:06:00
韩再芬领衔主演《女驸马》参加“百戏入皖”惠民展演:这是双向、良好的奔赴
大皖新闻讯 10月30日晚,随着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安徽大剧院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们蜂拥到舞台前
2025-11-01 14:45:00
电影《呼叫027》在京首映:以青春之名点燃时代之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30日,首部聚焦女性冒险勘探题材电影《呼叫027》在北京首映,影片将于11月8日全国公映
2025-11-01 15:45:00
今日甲秀楼的“秀”是银饰秀,60多位国际佳丽演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Today, the“show”at Jiaxiu Tower is a silver jewelry showcase
2025-11-02 03:02:00
临沂外国语学校:班级挑战赛点燃备考激情 以赛促学共逐青春梦想
鲁网11月1日讯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斗志、营造“比学赶超”的备考氛围,10月30日,临沂外国语学校高一三四部举办期中考试班级挑战赛
2025-11-01 20:41:00
《假期中的她们》收官,以“她视角”深耕文旅融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城市文旅探访真人秀《假期中的她们》,于近日收官。从盛夏到金秋,节目以湖南长沙
2025-11-01 1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