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临县城庄镇探路“人才回流”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04 09:4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

临县城庄镇探路“人才回流”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梁英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长期以来,由于人才单向从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人才严重短缺,使得一些好政策、好项目、好产业、好资源不能有效实施和利用。

这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临县城庄镇,近几年新建成的香菇大棚有上百座,年产量超百万棒,偌大的一片香菇种植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码放,一个个浅褐色的香菇恰似小伞伫立,好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临县县委常委、城庄镇党委书记孟飞手头工作不多的时候总喜欢去香菇种植基地转一转,和基地的“领头人”拉家常、谈发展、交心声。

孟飞口中的“领头人”是前几年城庄镇走出去的一批年轻人,他们有做钢材生意的,有开超市、开宾馆、开网吧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些走出去的年轻人生意也自然做得风生水起。

从主政城庄镇第一天起,孟飞就有一个想法,想把这批年轻人“喊”回来。然而怎么喊,怎么能喊回来?

靠政策引回,还是靠情感说服?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城庄镇确定了在“用心引才、精心育才、真心留才”上发力,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既挖掘储备本乡本土的种养能手和带富能人,也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青年、电商能手等返乡创业。

一时间,“人才回流”在城庄镇成为了一种潮流。因地制宜出台的政策,让一些有志于反哺乡村的能人贤士悉数来归,再加上对生养热土和父老乡亲的淳朴感情,“人才回流”的辐射带动效应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回家做点事情。

着眼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进优秀党员青年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充实基层干部力量;引入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支持培育本土专家,牵头创办引领当地群众致富的香菇产业,探索电商宣传模式,充分运用营商环境、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优势,吸引兄弟乡镇的返乡创业青年到城庄镇投资发展食用菌和电商产业,城庄镇一揽子“人才回流”政策真正让“土专家”“田秀才”发挥着“头雁效应”,带动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所长、大展身手。

小马坊村村民张卫卫一年前还在青海西宁做钢材生意,如今回到村里,成为了村里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张卫卫说,触动他的不只有乡土乡愁,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镇党委、政府对像他这样的外出创业青年的真诚邀约。

“师傅注意轻拿轻放,保证安全。”见到张卫卫时,他正在帮工人紧张有序地将菌棒摆放在大棚内的架子上。话隙间,记者撩开遮阴网和保温膜,只见一个个菌棒整整齐齐摆放,菌棒呈深褐色,淡淡的菇香扑鼻而来,张卫卫指着一旁的大棚介绍道:“每座大棚种植香菇12000余棒,我们目前共有26个大棚,还有一部分正在建设。”

“现在日常雇佣的工人有十几人,日工资大概150元。” 张卫卫在返乡创业的同时,还带动解决了周边村民就业问题。他说:“我19岁就外出打工,一直在西宁做钢材销售工作,现在赶上了镇上的好政策、发展的好机遇,也想着回来做点事情。”

距离张卫卫的香菇种植基地不远处,临县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初具规模,连片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负责人张锋也是村里“引回来”的年轻人,因为外出办事,基地的一些日常事务是他的父亲张计平在帮忙料理。张计平底气十足地说:“目前,我们173个大棚都种满了香菇,前后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也带动了不少群众就近就业,固定用工就有120余人,每人每月工资全都在3000元以上。”

这样的效应也是孟飞想要看到的结果:年轻人回来了,产业有人做了,最重要的是产业活了,乡村振兴有了希望。

还远在省城太原办事的张锋电话告诉记者:“政府引领、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让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也更强了。如今,我们由当初的单一生产,发展到现在的深加工多元模式,出菇量翻了几倍,订单源源不断,销售不发愁,我们要抓住机遇,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

来到阳宇会村,不远处就看到临县菇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厂房上方醒目排列着一行大字“农业部产业强镇项目枣木香菇菌棒加工基地”。

“政府搭台唱戏,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从选址到投产仅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从菌棒原料生产到出菇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曾在太原经营网吧生意多年的王海艳前几年也回村了,从“小老板”变成了农业公司经理,他的香菇生意在城庄镇也是名声在外:37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年产能力在2000万棒,一口气解决了周边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继续沿着村里的小路往后走,能听到临县玉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艳芳正在带领着大家排练自编的秧歌。王艳芳曾是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开过文工团、做过小饭桌,虽然远嫁太原,但是在看到好多同龄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后,头脑一热也回村建起了香菇种植大棚和羊场。现在,在孟飞的鼓励下,还打算开发研制“香菇宴”。

与其他返乡创业人才不同的是,王艳芳在快手平台开设了助农女(乡姑羊妹)的账号,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积极宣传着城庄镇的枣木香菇品牌,已经有了近3万粉丝。王艳芳告诉记者:“将直播间设在香菇种植大棚,让消费者通过直播镜头,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看到香菇从菌棒上采摘到烹饪制作的全过程,大大缩短了田间到舌尖的距离。”

“外出打工开眼界,返乡创业惠乡邻。”城庄镇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计划,不仅成功吸引了在外创业成功青年张锋、王海艳等返乡创业,还回引了优秀青年郑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小飞、松峪村党支部书记刘保等担任村“两委”主干,不仅充实了基层干部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回流”,村里的产业活了,政策也得以落地了。

今年35岁的郭小飞,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经营烟酒生意15年。2021年村“两委”换届,一心打算回家的他当选郑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更加激发了他的干事热情,一上任就带领村集体修建了6个香菇种植大棚,第一年就为村里带来了2万余元的收益。谈起未来的规划,郭小飞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在太原做建筑行业的村民高三田已经回村里考察好几次了,初步确定了投资意向,打算通过流转村里的80余亩土地,支持发展香菇产业。”

高三田在此前见过孟飞,表达了自己回村的一些想法和产业规划。两个人在孟飞的办公室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孟飞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自信的表情明显外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1: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行走黄河看三晋 | 两位返乡青年的香菇创业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付明丽临县城庄镇千亩枣木香菇产业园区。本文摄影 卢鹏宇车行山西临县,一路向北,来到湫水河岸的城庄镇小马坊村。青山绿水间,“千亩枣木香菇产业园区”几个红色字
2023-06-10 08:15:00
行走黄河看吕梁丨山西临县:千亩枣木香菇产业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10月31日,地处吕梁山的临县城庄千亩食用菌园区一派忙碌的景象。据了解,临县昼夜温差大,花菇出菇率高,这种品质的花菇在南方市场上供不应求。城庄千亩食用菌
2023-11-01 09:51:00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
...品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服务团赴山西吕梁岚县、临县两地调研帮扶——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本报记者 王 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
2023-04-19 09:50:00
临县红枣和枣木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12月5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山西临县的红枣、枣木香菇2个农产品榜上有名。
2023-01-06 10:33:00
...到七八万元;今年我准备收入翻番,让生活好上加好。”临县前青塘村村民刘继兰感慨地说。这只是临县抓巩固促衔接聚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健
2023-04-25 09:49:00
临县举行红枣产业经验交流会
...报本报讯 经验交流谋发展,齐心协力谱新篇。1月31日,临县举行红枣产业经验交流会。会议为临县福隆红枣专业合作社等5个“销售先进单位”、高云贵等5位“优秀种植管理能手”颁奖;各
2024-02-02 10:41:00
...记者 韩笑) 11月16日,以“乡村e镇 农播电商”为主题的临县乡村e镇网红创业创新大赛在临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拉开帷幕。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临县电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e镇建设
2023-11-24 10:29:00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本报讯 去年12月,临县信用联社从县平安办人才中心向引进调解人才三人,组成临县联社人民调解中心。重点整治内部金融纠纷和外部金融诈骗风险。两个月来,这个三人调解团
2023-01-30 10:58:00
...报本报讯 坚定信心鼓干劲,学习先进找差距。7月14日,临县县委书记李双会,县委副书记、县长姚树山带领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团赴太原市阳曲县进行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阳曲县万向
2023-07-21 09:5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