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6日,一张如同泼洒了“绿油漆”的蓝藻水华太湖照片,赫然投影在大屏幕上,令与会专家们触目惊心。
“2007年,无锡650万人口中,超200万人受到影响。”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张军毅带来的“中摩合作蓝藻水华示范项目”,正是这场持续多年的“治藻战役”的关键成果。
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张军毅
太湖,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湖泊和沿岸城市的“水缸”,仅占3.6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却贡献着全国超10%的GDP。张军毅指出:“核心矛盾在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失衡。”2007年那场震动社会的“水危机”后,各级政府开启了太湖深度治理。2016年,张军毅团队投身蓝藻防治一线。
2018年,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访华期间,在生态环境部小卫星中心召开的研讨会上,张军毅就蓝藻水华防治作了汇报,最终促成中摩在蓝藻水华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深度合作,“中摩合作蓝藻水华示范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聚焦太湖流域,一方面,构建大数据库,建立详尽的蓝藻水华生物数据库,摸清“敌情”。另一方面,围绕蓝藻治理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组织研讨培训,汇聚智慧,培育力量。同时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解决实际环保难题,架设沟通桥梁。
此外,该项目还设立宣教基地,通过升级“太湖蓝藻水华野外观测站”网站、制作宣传片、运行教育基地等方式,普及生态知识,展示成果,传播理念。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调研、建设监测站、组织论坛,讲述太湖治理的感人故事,凝聚社会合力。
经过多年努力,2024年,太湖水质30年来首次跃升至Ⅲ类标准!这标志着中摩携手“智”斗蓝藻,初步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效,为太湖重现清波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军毅说:“我们还将继续讲好中国生态保护故事。”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罗亮亮 李莎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青
编辑/彭芳蓉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