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时评作文在思维导图引导下的写作分析
韦 斌
时事评论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是对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针砭时弊的评论性文章。通过这些文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时事,而且能够获取不同的视角与多元的评价,而作者鲜明的论点、清晰的论证过程、翔实的论据与严谨的语言表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积累以及思维提升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时评文章的阅读,能够提高时评文章的阅读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时评文章的特点与在高中阶段的作用
高中生在写作时基本已经能够做到“观点鲜明”的要求,能有意识地在开头或结尾部分表明个人的观点,能借助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个人对问题的看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观点浅显、缺乏深度、观点孤立、缺乏联系。这背后是学生没能打开思路,展开思考的原因。不能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概念,更无法把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无法构建严谨的作文结构,因此难以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在高中阶段,集中性地、有方向性地阅读这些优秀的时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有效地巩固提升学生的时评和写作能力。
二、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时评文章论证结构阅读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利用图像式工具辅助思考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时评文章的阅读,便于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简单清晰地理顺文章脉络,呈现文章的思维路径,利于学生进行模仿与学习。相较于单纯的文字阅读,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时评文章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转化率。
笔者以“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这一话题,指导学生进行《沉浸于古诗之美,何妨吟啸且徐行》(来源:荆楚网)《给生活添一份诗意》(来源《人民日报》)两篇时评文章的阅读。
1.以思维导图进行话题关键概念的理解
在进行时评文章阅读之前,围绕话题展开自己的思考,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思考的过程,以便与时评文章进行对比,达到补充、提升的效果。
在“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这一话题中,“现代人”和“古诗”是需要把握的关键概念,这需要学生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地思考,并构建起概念之间的关联。经过学生的思考交流与讨论,得出了以下的基本的思维导图(见图①②)。
通过概念分析,可以明确在这个话题中,“古诗”与“现代人”是泛指概念,是以“古”与“现代”的时空界限为区分。“需要”是连接两个关键概念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正反思维角度来思考,则可以思考“现代人为什么需要读古诗?”“现代人为什么不需要阅读古诗”;从古诗本身的特点和意义来思考,可以思考“古诗有什么特点,可以给现代人带来什么?”由概念出发,以线性的思维导图明确、深化、延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写作内容,进而构建清晰的思路结构。
通过思维导图对主题关键概念进行思考,可以在阅读相关时评文章前进行预先思考,厘清话题,加深对话题的理解,激发自身的思考。
2.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分析时评文章的结构
在阅读时评文章之前,利用思维导图对话题的关键概念进行思考,可以阅读时评文章之前先有个人的思考。但此时的思考还显得较为凌乱散漫,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雏形,此时再引入时评文章,给学生提供借鉴,更能梳理思路,帮助学生表达清晰化、结构化。
在对关键概念进行初步思考后,下发《沉浸于古诗之美,何妨吟啸且徐行》《给生活添一份诗意》两篇时评文章,请同学们在阅读时圈画中心观点、分论点,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文章的结构(见图③)。
由思维导图可见,《沉浸于古诗之美,何妨吟啸且徐行》这篇时评文章整体呈现总分总的结构特点,主题部分以并列的方式展开,从诗歌的作用分析“现代人仍旧需要阅读古诗”这一话题(见图④)。
《给生活添一份诗意》这篇时评文章以“起—承—转—合”方式展开论述,由“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读古诗”的困惑和“古诗鉴赏有没有答案”的疑问开篇,依据诗歌的特点及意义阐述诗歌阅读的意义,进而指出理解诗歌不在于答案标准与否,而在于抵达诗心,做出合情合理的解读,最后作出结论,阅读古诗的意义在于照亮生命、滋养心灵。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两篇文章的思路结构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利于学生学习与模仿时评文章有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
3.进一步思考,对时评文章进行反思
通过思维导图对话题关键词进行分析,学生对话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利于展现个性化的思考。同时,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扩充思路,丰富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具体时评文章的阅读,可以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脉络,同时引发学生对思路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时文阅读的收集与整理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具体时评文章的阅读,可以梳理思路、加深认识、提升思维,还可以用来整理时评文章阅读的情况,从而细化阅读内容、查缺补漏、对比分析、表达整理等。在复习之初,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收集整理好下发的或者自己平时阅读的时评文章。教师可以提供如下图(见图⑤)所示的思维导图初级模板给学生,帮助学生整理所阅读的时评文章,从时评涉及的时事热点、评论的思想主题、时文的结构的方面入手进行整理,让学生的阅读可视化、清晰化。
四、时评文章阅读需优选主题、注重内容
在众多时文中,内涵丰富、文质兼美、论证严谨、思辨性强的时文是选择时文的标准之一。这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得到精神的指引。论证清晰、表达严谨、思辨性强的时文对学生的思维提升与发展、语言建构与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注重时评的来源,可以从源头上过滤少许时文素材的杂志,《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央视新闻》《新华评论》《参考消息》等,从中优选主题丰富、内容严谨的文章。
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高效且具有直观表达性的思维工具,指导学生进行时评文章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深化认识,训练思维能力,从而缓解“读而无获,转化率低下”的困境。同时,也可以迁移指导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和内容的布局。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写作中拓宽思路,使作文的情感更加丰富且具有感染力。思维导图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韦斌,中学一级教师,河池高级中学优秀班主任,高考教学成果优秀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0年,撰写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曾获奖。教学设计《非攻》荣获广西教师继续教育协会举办的“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素养论文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荣获河池市高中主题展评活动一等奖;论文《文言文阅读翻译题得分点突破》获广西教师继续教育协会举办的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比赛一等奖。主持河池市“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总复习阶段语文阅读中时文报刊阅读的方法指导研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