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同样是种地,和父辈相比,程朝贵更懂得运用科技的力量,让土地更具“价值”—
“95后”深耕兴农梦
思南县融媒体中心 陈敏 孙磊
正值水稻丰收时节,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的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收割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大显身手。“95后”程朝贵看着自己承包的600多亩水稻喜上眉梢:“正在收割的水稻品种是‘华浙优210’,产量高、抗虫抗病,这可是国标一级米。”
这位塘头镇家喻户晓的种粮大户,如今追求的不仅是种优质米,更要做深加工。今年,程朝贵引进了一条现代化大米加工生产线,准备带领当地村民提升水稻生产附加值,形成一条“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特色产业链条,促进增收致富。
从返乡创业“新农人”到村民种田的“贴心人”,种田“很有一套”的程朝贵,如今是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也是思南禾睦福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户遇到难题都可以咨询他,代耕代插也可以找他,在带领大家科学种田的这条创新路上,他始终满怀激情。
程朝贵是思南县邵家桥镇人,从小生活在农村,父亲曾是农机合作社的社员。2019年,已经跳出“农门”的他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在相邻的塘头镇承包了600亩田地进行粮油轮作,潜心“播种”自己的梦想。
“刚开始,我感觉农业书籍就像天书。”他笑着说,为了补上专业知识,自己得空就向父亲请教水稻、油菜的种植方法,经常在田间地头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程朝贵从“农业小白”变身成“种植专家”。
同样是种地,程朝贵更懂得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思南山高坡大,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低,机械操作人员少,制约着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回乡4年间,程朝贵不断学习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带领合作社社员一起,慢慢熟悉了无人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等设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我们合作社有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40余台,实现了从半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迈进。2022年,合作社共服务农田1万多亩,服务农户千余户。”程朝贵开心地说,全程机械化实现后,合作社对思南县域及周边农户服务涉及面更广、服务项目也更多了。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程朝贵除了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力度,更重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合作社的无人机操作员程朝原体会很深:“合作社组织我们出去学习,考取植保无人机驾照,回来后直接在合作社就业。”技能傍身的他,主要负责操作无人机喷药、无人机施肥等工作,说起科学种田的好处他脱口而出:“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也节约成本,能有效提升产业效率,增加农户收入”。
在水稻田里忙碌不停的程朝贵,对产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思路清晰。“针对村民种出的稻谷销售难、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这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引进之后,合作社会通过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保底收购等方式,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发展中来,解决压在农户心头的烦心事。”
扎根故土的他,深知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在程朝贵眼中,当下的农村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厚的扶持政策,创业发展空间广阔,他希望更多大学生、年轻人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他一起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在农业生产这个领域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技能,和大家一起把我们的农村发展得更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