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程州
柳宗元与柳州是一人一城的双向奔赴。德政四年,他成了柳柳州。
柳州因为柳宗元的到来而生色。
作为优秀的文学家,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他留下的诸多文章名篇,成了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进步的思想家,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荀况、汉代王充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作为有抱负的政治家,他主张“立仁义,裨教化”,在柳州刺史任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作为卓越的教育家,柳宗元“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以至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曾属于岭南蛮荒之地的柳州,因为他的到来,不仅生产发展,经济提升,文教开始昌盛,连民风都开始转变,这于柳州而言,是多么大的幸运。
千百年来,柳州人民深深怀念这位有德于民的贤者,修建了罗池庙(今称柳侯祠)和他的衣冠墓,世代祭祀参谒,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景仰。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柳宗元的民本思想,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以及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柳宗元的生命,定格于47岁。值得欣慰的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属于柳州,这里是他短暂的生命中,唯一获得的能够施展政治才华的舞台。
他从踏上柳州这片土地的第一天,就发誓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他夜晚参与巡逻抓治安,白天勤勉理政务,不顾自己身体病弱,呕心沥血,兴文教办学堂,释奴婢废陋俗,劝农桑挖水井,而且栽花种树,整治街道,兴建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在短短三年后柳州就实现大变样——城市整洁有序,百姓住有新屋、行有新船、家庭和睦,婚丧嫁娶各有制度规章。而且农家养的猪牛肥大,鸡鸭蕃息成群,一片兴旺景象。
柳宗元的付出与努力,被当地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赢得大家深深的爱戴。他们说:“今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当地群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这是否符合柳侯的要求?对柳侯的敬重达到一种其他官员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些在韩愈所撰的《罗池庙碑》中都有明确记载。
这些明明白白的文字,告诉世人,柳州与柳宗元,曾是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柳州实现了柳宗元的报国理想,而柳宗元则推动了柳州的全面发展。柳宗元长久的压抑和痛苦,在柳州百姓的爱戴中,曾经得到过最好的疗愈。
或许是这个缘故,柳宗元曾在一首诗里面写过自己“只应长做龙城守”,他觉得自己应当长久地守护这座龙城。而民间传说中,柳宗元死后成神,成了柳州的城隍,一直护佑着这一方民众。这是柳州人与柳侯精神上的又一次双向奔赴,历经千年风霜而不改丝毫,分外让人感动。
更让人感怀的,是这样的奔赴始终不曾停歇。
默默矗立在柳侯祠的荔子碑,其实是柳宗元辞世近400年后落成的。柳宗元虽然生前职场惨淡,但是他的伟大却在他去世后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罗池庙因而改称“柳侯祠”。而北宋才子苏轼因为仰慕柳宗元的为人与才华,不仅多次书写柳宗元诗文,更是亲笔书写了韩愈为柳宗元所作祭文《柳州罗池庙碑》文中的最后一段《迎享送神诗》。韩愈的妙文,苏轼的书法,加上柳宗元动人的事迹,因缘际会于一碑之上,“丹荔黄蕉”从此不仅滋润龙城百姓的慧根,更成为历代文人士子瞻仰的宝物。
风云变幻,岁月更迭。柳宗元与柳州的情缘依然。柳州除了每年清明期间举行盛大“祭柳”仪式,还以多种形式来推广和传播柳宗元文化。
为进一步丰富柳侯祠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完善柳侯祠展陈及参观环境,柳州全力以赴实施柳侯祠环境保护展示项目。如今,柳侯祠参观环境大为改善,殿堂、碑廊等古建筑得到良好保护,柳侯祠外围柑香亭及周边古代碑刻文物也得到精心呵护,祠内绿草如茵、杨柳依依,松柏参天,庄重肃穆。柳侯祠内设有“踔厉风发——柳宗元生平展”“惠化长传——柳宗元柳州惠政及文学成就展”两个展厅,增加了柳宗元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在柳惠政等内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柳宗元,学习柳刺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如今,柳州各界依然在创作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柳宗元文艺作品,倡导学习先贤,讲好柳州故事,展现柳州实践,用文化构筑起民族的灵魂,凝聚起磅礴的爱国力量,助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
(作者单位:柳州市博物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