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国际观察|让全球经济学家费解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4-19 08: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伦敦4月17日电题:让全球经济学家费解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新华社记者熊茂伶郑博非

最近一段时间,部分西方发达经济体不断渲染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不少经济学家和专业人士表示,这种论调令人难以理解,无论是从市场供需角度,还是从产业层面的实际情况,都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产能过剩论”实质上是美西方一些国家用来抹黑打压中国经济的一种政治工具,目的是维护一己私利,其结果是阻碍正常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损害各国共同利益。

国际观察|让全球经济学家费解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4月15日,采购商在第135届广交会上参观新能源汽车。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我无法理解……”面对新华社记者的提问,阿约德利·达沃杜思考良久后说。他供职于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机构银行信托公司,担任非洲主权和企业信贷研究主管。达沃杜说,非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相当多的产品,包括机械、服装及其他必需品等,与中国保持着互利经贸关系。他从实践中看不出中国“产能过剩”,相反,“非洲需要强劲发展的中国”。

在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就职的桑普森·阿多蒂也持类似看法。阿多蒂告诉记者,自己从未想过中国存在“产能过剩”。他说,当今世界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自给自足,大家不仅需要贸易,还需要加强全球伙伴关系,而不是用所谓“产能过剩”的说辞来限制贸易。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隐藏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感到担忧。

拉迪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并不清楚如何来衡量所谓的“产能过剩”。“这一观点似乎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应生产超出国内销售能力的产品。那么,美国波音公司是否应该减产?美国种植大豆的农场是否应该限产?”拉迪说,一家产品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难道只能为其国内市场服务,而不能出口产品?“这种论调走向极端,将导致国家之间没有贸易,对世界而言将是一场经济灾难。”

国际观察|让全球经济学家费解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这是3月25日拍摄的小米汽车生产线。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迪恩·贝克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性价比高,这对世界而言是一件好事,如果针对这些产品挑起贸易摩擦,“那将是非常不幸的”。

事实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经济学家们更多讨论的是如何促进贸易,而不是限制贸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近年贸易限制等措施激增,损害了全球经济中期增长前景,可能导致效率下降,令全球经济韧性更为脆弱,破坏全球合作。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比较优势不应被视为威胁。”英国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奥力·鸿驰告诉记者,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能力源于自身比较优势。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全球市场带来巨大机遇,在新能源及电信等领域限制进口中国产品,意味着英国消费者无法享受中国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国际观察|让全球经济学家费解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这是2023年10月5日在泰国猜也蓬府拍摄的由中国金风科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西方国家将中国锂电池、电动汽车和光伏等产品称作过剩产能令人费解。”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是中国企业积极创新研发、控制生产成本的结果。部分发达经济体不反思本国相关企业为何失去市场,反而指责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甚至以此为由打压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实在令人感到可悲”。

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表示,电动汽车在全球发展方兴未艾,“并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他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之所以出现“中国产能过剩论”,是因为中国产品在创新、技术和产业链方面的发展速度让一些国家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难以应对。

汤进说,一些发达经济体抛出“中国产能过剩论”只是为了维护一己私利,打压中国发展势头,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参与记者:刘春燕、钟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际观察: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提振全球复苏信心
...反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强劲。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卢姿蕙表示,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健康反弹,这也为政府提供了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空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摩根大
2023-04-25 16:43:00
...给全球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论坛16日发布《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超半数受访首席经济学家不看好2025年经济走势。分析显示,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碎片化趋势正在加剧
2025-01-18 22:49:00
...不断扩大,增大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风险。美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表示,“世界正陷入一场‘加息竞赛’”。世界银行警告称,全球范围的“加息潮”将把世界经济推向衰退,尤其是发
2023-01-13 05:17:00
(经济观察)外需回暖“加热”中国出口
...年前5个月其出口额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5.2%。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这些数据相互印证,折射出全球商品贸易整体处于修复态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也
2024-06-07 18:29:00
(经济观察)全球经济预期连年放缓,外资盼中国注动力
...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直言,汇丰预期2024年中国国内消费持续向好,结构转型更加平稳。在即将到来的农历龙年,围绕中国经济有五大宏观主题
2024-01-12 10:16:00
积极因素叠加,发展后劲足!中国经济呈现“拾级而上”积极态势
...,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记者采访中外多家金融机构经济学家时发现,随着一季度积极因素不断累加,不少经济学家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后劲的预期正变得更加乐观。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4-04-15 17:29:00
(经济观察)展望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美中欧将如何表现?
...前景持乐观预期,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计,202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态势。尽管短期内复苏势头依旧强劲,但长期来看,全球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错
2024-06-22 21:49:00
...展注入稳定性。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顾庆阳的观点指出,中国经济具有“高度韧性”。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上半年,中国出口依旧保持积极增长态势。相关数
2025-08-05 10:01:00
这地民间投资增速超60%,首席经济学家直呼很意外!
...要作用。2025年投资会有哪些新趋势和新亮点?一线首席经济学家分析给你听↓当记者来到粤开证券位于北京的研究院时,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正在和同事们进行一场沟通分享会,会议的主题是
2025-01-12 14:19: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国防发展-2025”于10月4日在首都平壤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25-10-05 13:36:00
国庆中秋假期好去处!鼓岭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柱岗顶营区开营啦!
2025-10-04 19:19: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
2025-10-04 02:11:00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
中华美国侨社庆国庆贺中秋暨新职员就职联欢晚会在纽约举办
中华美国侨社职员合影9月26日,中华美国侨社在纽约隆重举办晚会,同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秋佳节,并举行新职员就职仪式
2025-10-02 20:04: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前夕,阿里高德全球化打车服务再增14国,且首次进驻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2025-10-01 10:55:00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驻美国使馆提醒计划赴美中国旅客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做足行前准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平安安外出
2025-09-30 09:28:00
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感言合集责编:秦雅楠、王珊宁
2025-09-30 17:53:00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9月3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在俄罗斯被制裁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防御能力和安全”,缩短俄联邦财产私有化程序
2025-10-01 03:55:00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以乐为桥,读懂
2025-09-29 16:12:00
9月29日,滨海快线开始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迈入6线运营时代。
2025-09-29 20:16:00
印度南部集会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9月29日报道,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7日发生的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7日19时45分左右
2025-09-29 20:07:00
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09-29 21:09:00